西汉帝陵陵庙的几个问题——以汉景帝“德阳庙”为中心[1]1

西汉帝陵陵庙的几个问题——以汉景帝“德阳庙”为中心 [1] 1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闫华军

摘 要:本文考述西汉前期宗庙的发展变化以及陵庙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德阳庙”的几个特点,探讨了汉景帝设置陵庙的原因及其影响。认为汉景帝“德阳庙”是目前考古所见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皇帝生前自立的陵庙,其遗址形制特征反映了“居中而治”统御四方的传统政治观念。陵庙设置与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是强化中央集权这一政治理念在祭祖领域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在中国帝王陵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汉景帝阳陵;陵庙;德阳庙

图一 汉阳陵遗迹平面分布图(采自《西部考古》第一辑第294页)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的“同茔异穴”合葬陵园,位于咸阳原东端,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县三县(区)陵区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3公里,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由帝、后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东、北区陪葬墓及刑徒墓地等组成(图一)。

在帝陵陵园东南有一处建筑遗址,中心有一块表面刻有“十”字的大型柱础石,当地人称其为“罗经石”。随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界对该遗址性质的认识,也经历了“庙”→“寝”→“社”“庙”→“庙”的探讨过程。[1]目前,学术界对“罗经石”遗址性质的认识基本趋于统一,即汉景帝阳陵陵庙——德阳庙遗址。(图二)

本文拟在这一共识基础上,对西汉时期宗庙的变化过程进行考述,分析陵庙形制所反映的几个特点,并对陵庙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图二 罗经石遗址平面图(采自《汉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