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墓研究带来的启示

(二)海昏侯刘贺墓研究带来的启示

自海昏侯墓的发掘资料公布以来,考古、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异常活跃,有大量论文发表,也有专著面世。面对绚丽多彩的考古成果,学者们跃跃欲试,都想在第一时间发表看法。各学科的持续探讨,有力推动了研究向着广泛和深入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考古资料

海昏侯墓的重要考古发现,在正式公布发掘成果前后,媒体报道还是非常谨慎和客观的,没有出现当年曹操墓发现时引发的混乱局面。美中不足的是在正式考古简报发表以后,研究者又陆续在各自的文章中引用、公布了一些资料,其中个别资料,包括一些数据和说法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2.考古研究

部分研究成果存在论点随意、论据不足的问题。考古学研究虽然离不开解释或推论,但崇尚拿材料说话,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不提倡毫无根据的推测或臆断。研究如果不严谨,不仅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也会给学界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更会给社会带来知识层面上的误导,使学术研究丧失公信力。考古学者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一定要严肃对待学术研究。

注 释:

[1] 徐长青:《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国考古》,《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2]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馆、南昌市新建区博物馆:《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

[3] 张仲立:《海昏侯刘贺墓园五号墓初探》,《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4] 信立祥:《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及意义略论》,《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5] 张仲立、刘慧中:《海昏侯刘贺墓逾制几论》,《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6] 内棺尺寸见[4]。

[7] 同[4]。

[8] 同[1]。

[9]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铜器》,《文物》2018年第11期。

[10]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木器》,《文物》2018年第11期。

[1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历史系:《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玉器》,《文物》2018年第11期。

[12]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文物》2018年第11期。

[13] 同[4]。

[14] 刘瑞:《海昏侯刘贺墓墓园制度初探》,《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15] 同[5]。

[16] 张闻捷:《西汉陵庙与陵寝建制考——兼论海昏侯墓墓园中的祠堂与寝》,《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4期。

[17] 田庄、张杰、刘慧中:《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礼制性建筑研究》,《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

[18] 孙华:《海昏侯刘贺墓墓园遗迹刍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9] 高崇文:《西汉海昏侯陵墓建制琐谈》,《南方文物》2017年第1期。

[20] 白云翔:《西汉王侯陵墓考古视野下海昏侯刘贺墓的观察》,《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21] 曹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铜器定名和器用问题初论》,《文物》2018年第11期。

[22] 刘子亮、杨军、徐长青:《汉代东王公传说与图像新探——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衣镜”为线索》,《文物》2018年第11期。

[23] 张予正、杨军、王楚宁、徐长青:《海昏侯墓出土奏牍选释》,《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

[24] 聂菲:《海昏侯墓漆器铭文及相关问题探讨》,《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