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陵东北陪葬坑的埋藏性质
狮子山东北区域的陪葬坑群,是继狮子山汉兵马俑和楚王陵墓发掘之后的又一重要考古新发现。从这些陪葬坑在陵区的空间位置和局部发掘情况分析,其埋藏性质均属于楚王陵区的外藏从葬坑。对汉代陵墓的外藏椁或外藏系统,学界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秦始皇陵和汉阳陵陪葬坑的发现和发掘,进一步加深了外藏系统和外藏从葬坑的理解与认识。目前对陵墓外藏的具体名称或有不一,但学者们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即“外藏系统的基本概念就空间设置而言,是指墓葬墓室主体空间以外的随葬区域,包括墓室内的壁龛、耳室、殉坑、车坑、马坑、车马坑以及墓室外的所有器物坑”。[21]按此外藏理论观点,以及与秦始皇陵和汉阳陵的从葬坑相对比,将位于楚王陵墓外部狮子山东北区域的陪葬坑群,统一划归楚王陵的外藏椁或外藏从葬坑应无问题。
关于狮子山楚王陵东北区域出土陪葬坑的具体埋藏性质和归属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或曰楚王陵外藏陪葬坑[22],或曰王后陵墓的从葬坑[23]。对于汉代陵墓外藏椁刘振东先生认为:“外藏椁是相对于正藏的一个概念,它位于墓葬正藏之外,应是正藏的附属部分。它或位于墓圹内正藏之外,或位于墓道中,或被安置在墓外。不管位置何处,一般来说,每具外藏椁自成一个单元,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的陪葬坑”。[24]焦南峰先生结合秦汉王侯陵墓发掘成果和汉阳陵从葬坑的具体钻探位置,将汉阳陵发现的195座从葬坑划分为帝陵从葬坑、后陵从葬坑和其他陵从葬坑,又将帝陵从葬坑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墓室之内的从葬坑;第二层次为墓圹以外、封土之下的从葬坑;第三层次为封土以外、陵园之内的86座从葬坑;第四层次为陵园之外的南区从葬坑24座、北区从葬坑24座。”[25] 狮子山楚王陵与西汉帝陵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楚王陵的王陵和后陵皆“因山为陵”,楚王和王后山体周围是否修建陵园以及是否存在各自的陵墓陪葬坑,目前尚不清楚(有待发掘证实)。从楚王陵的空间位置分析,狮子山东北陪葬坑虽距离羊龟山王后陵墓最近,但并不在羊龟山陵墓周围,故为王后陵墓从葬坑的可能性不大。根据考古调查,狮子山东北陪葬坑应为楚王和王后陵墓范围之外的一片独立区域,各坑功能略异,秩序井然,除车马坑、钱库坑、郎官俑坑、侍女俑坑外,其他器物坑中出土的器物铭文也表明了其不同内涵,已发掘的器物铭文有“楚宦者”“宦者府”“宦者药府”“武库”“食官”等西汉官署机构,说明这些从葬坑分别代表或象征了西汉楚王国的官署机构。结合秦汉陵墓的发掘成果和帝陵从葬坑的比较分析,我们判断这些陪葬坑应为楚王和王后陵园以外的楚王陵区从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