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四、结论

作为古代兵器,梃在官方记录的武库兵簿中没有出现,考古中少有实物出土,相关的论著也较少。汉阳陵出土的这件梃,出土时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李先生的铭文释读,为我们认识梃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填补了实物梃出土的空白。这是一件文帝时期使用的梃,是皇权的一种象征,景帝让其陪葬在自己身边,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也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帝王思想。

注 释:

[1] 汉阳陵博物馆:《汉阳陵》,文物出版社,2016年。

[2] 此器物出土于K20中,《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发掘第二号简报》是南区从葬坑K20—23的发掘简报,其中K20中没有介绍这件器物。

[3] 王学理先生(时任发掘领队)《论汉阳陵南区从葬坑的军事属性》文中也没有提到。

[4] 史党社等:《古代之“冲”小考——兼论汉景帝汉阳陵出土“攻城破门器”的命名》,《考古与文物》2010年4期。

[5] 李均明:《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文物出版社,2009年。其中对出土的秦汉简牍中的兵器记录有籍和簿册,其籍册有被兵名籍、折伤兵名籍,第376~378页;兵器簿有兵、守御器负算簿,兵完、折伤簿,被兵簿,第307~310页等。沈融:《中国古代兵器集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该书中记录了我国古代各地出土的兵器,也没有梃的出土和记载。

[6] 吴毓江:《新编诸子集成·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760页。

[7] 岑仲勉:《新编诸子集成·墨子城守各篇简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9页。

[8] [清]焦循:《新编诸子集成·孟子正义·卷二》,中华书局,1990年,第9页。

[9] 许维遹:《新编诸子集成·吕氏春秋集释上·简选》,中华书局,1990年,第183页。

[10] [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276页。《集解》,徐广曰:“耰,田器,音忧。”《索隐》曰:徐以耰为田器,非也。孟康以耰为锄柄,盖得其近也。

[11] [汉]班固:《简体二十四史》第6本,《汉书卷六四上·吾丘寿王传》,中华书局,1990年,第2111页。师古曰:“耰,摩田之器也。箠马檛也。梃,大杖也。耰,音忧。箠,音之累反。梃,音大鼎反。”犯法滋众,盗贼不胜,师古曰:“滋,益也。不胜,言不可胜也。”至于赭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

[12] [唐]令狐德棻:《简体二十四史》第22本,《周书·卷一八·王罴传》,中华书局,1990年,第2111页。

[13] [宋]欧阳修、宋祁:《简体二十四史》第37本,《新唐书·卷一八九·高仁厚传》,中华书局,1990年,第4215页。

[14] [宋]薛居正:《简体二十四史》第38本,《旧五代史·卷三九·唐书一五·明宗纪第五》,中华书局,1990年,第376页。

[15][16] [元]脱脱:《简体二十四史》第48本,《宋史·卷二八四·陈尧咨传》,中华书局,1990年,第78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