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式设计
1.色彩运用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作为视觉艺术集中呈现的展览对于颜色的需求更是重要。
考古陈列馆出口处的临展厅,内部的主色调为深灰和黑色,如果选用其他色彩,就容易抢展品——印章的视线感,且可能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所以在此次设计的色彩运用上,包括展柜、展台、图文说明等,都选择与展厅整体色彩相适配的白色、深灰色和黑色,以此达到整个展厅视觉的统一,营造简约、干净、素雅的大环境。而印章色彩多样,点缀其中,沉静中带有活泼,增强展览的精品感。
2.印章展示设计
篆刻艺术可谓书法、章法以及刀法三者完美的融合。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与高雅。其运作特点是对知名作者指名邀约,但具体的作品提出,都是由作者根据其时其地其事其境的特殊情态,加之创作意愿与激情进行创作。这不只是技法的具象表现,更是刻印者主体思想意趣的抒发与吐露,是其个性、内心情感的外化。
此次展览特与终南印社合作,购买新的印章料石,请终南印社的篆刻名家将介绍汉阳陵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名词、事件、文物信息等内容刻在新买的印坯上,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印坯样式多样,篆刻字体不受限制,由刻石大家自由发挥,根据印坯整体的颜色、画面、大小来布局,以最娴熟的篆刻技巧和书法功力进行再创作,最终共刻91枚印章。
如何让这些小巧的艺术作品迅速抓住观众的视觉焦点?这需要策展人根据每一枚印章的特点和整体效果进行选择、布置。
篆刻所呈现出的艺术之美不单单只集中于印面,印坯材质、款式、边款等也都不可或缺。不同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效果不同,对于不同效果的篆刻作品要根据其最吸引人的特点和角度进行展示。有些作品专注篆刻书法的艺术性,例如有的作品表现以骨势为主,有的以墨韵为主,也有的以刀韵为主,还有骨肉相生、势韵结合的;有的则是专注印石的画面布局。所以策展人要根据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接受度,选择篆刻作品中最动人的一瞬进行精心布置,使观众在走近欣赏篆刻作品时能浮想联翩。此次篆刻展也是遵循这一点,在现有篆刻作品的基础上,选择一件作品中最特色、最突出、最能吸引观众视线的一面进行展示,摆放上也根据其特色进行前后关系的调整,让展品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此次参展的马骥老师所刻“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印章,边款四分之三的面积被线刻占据,刻有枯树、小桥、船只和撑杆的渔夫,马老师在篆刻时除了在印面上篆刻“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名称外,只在其中有渔夫和船只的一面左上角刻了时间和自己的名字,在布展的时候,主选印面进行展示。
3.辅展
辅展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的作用很多,既对展品本身有辅助说明,也能装饰美化、营造展览氛围。辅展的手段、形式、种类很多,包括展板、展台、说明牌、装饰品等。
(1)展台
展台是陈列展览中展示展品的基础设施,大多数博物馆普遍运用的都是木台包布的展台,展品放在上面的效果平平,即便为了突出展示重点展品,在展台上再叠加小展台,其效果也并不明显。
考虑到此次的展品是篆刻作品,为了更好地将其小巧、精致之美展现出来,同时营造出中国式审美,专门为这批展品制作了造型别致的展台。将泡沫板切割、叠加,喷上真实漆,做出仿山石的造型。底部制作悬空底架,将仿山石台面支撑起来。所有底架高度一致,只在制作仿山石台面上有高低之分,以此形成错落有致、类似山峦起伏的效果。
(2)图文介绍
博物馆展览中使用的展板,工艺复杂的有钢架底外做石膏板,其上贴背胶画面;工艺简单的则为木框底绷网格布、油画布等。虽然使用的材料不一样,但展板整体外形多为长方形,呈现出来的效果也略为固定和死板,艺术性不强。
此次展览抛却以往使用的厚重木框式展板,选择宣纸作为图文介绍的媒介,将此次再创作的篆刻作品的来源和借鉴的图文介绍彩印在宣纸上,同时附上作品的图样以作对应,可让观众很快能将图文介绍与篆刻作品联系起来。悬挂在展柜内,根据展台高低起伏的位置调整宣纸悬挂的高度。宣纸的白色、轻盈的质感和印章、展台颜色及材料的厚重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宣纸图文介绍、展台、印章共同组成一幅独特的山水画,不论是观赏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辅助展品
在博物馆展览中,辅助展品是最不容忽视的,一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性的辅助展品,包括绘画、雕塑等;一类是科技性的辅助展品,包括多媒体、仿真复原、虚拟现实等。[3]不论是何种材料、何种类型的辅助展品,其存在的最终目的都是丰富展览内容、美化展览环境、营造展览氛围,只要能让展览效果得到升华,都是好的辅助展品。
此次展览为了将传统中国文人式审美展现得更加出众,以造型别致的小型太湖石和杜鹃根进行点缀,宣纸、印章、太湖石、杜鹃根,这些物品组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式文人独有的情趣,让观众在参观时能产生文化归属感。
此次“阳陵印记——汉阳陵文化遗珍篆刻艺术展”在选题、立意、形式设计、布展上都有独到之处,2020年9月16日~17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上,该展览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展陈空间工程类”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