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兵俑首服的类型与演变——以秦始皇陵和汉阳陵出土兵俑为中心

秦汉兵俑首服的类型与演变——以秦始皇陵和汉阳陵出土兵俑为中心

◎中国国家博物馆 王 方

摘 要:秦始皇陵兵俑的首服可分为冠属、弁属、帻属三大类型,发髻分头顶右侧高髻和脑后扁髻两种,前者多不着首服或戴帻,后者普遍着冠与弁。汉阳陵兵俑首服以弁为主,少量戴帻,发髻均结于脑后。秦始皇陵兵俑与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兵俑性质相似,兵俑首服构成的复杂多样性趋于单一,结髻位置显著变化。首服变化与秦汉军服变化相适应,说明汉代军戎服饰逐渐向标准化发展,军事格局与作战理念发生变化。

关键词:首服;发型;秦始皇兵俑;汉阳陵兵俑;军服

秦始皇陵和汉景帝阳陵出土兵俑是目前发现的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两处俑群,分别代表了秦代和汉代的军队风貌。这些陶俑穿着的服饰逼真写实、丰富多样,是当时军服的真实写照,一经发现即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两者均为帝陵的陪葬,因此性质相似,具有可比性。但就陶俑个体而言,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在陶俑的尺寸和服饰的展示效果方面。对于前者,两处俑群的个体大小显而易见。对于后者,不同之处在于秦始皇兵俑为塑衣式陶俑,故自上而下的服饰细节均得以完整展现;汉阳陵出土的兵俑则为着衣式陶俑,首服和发髻表现完整清楚,其他部位的服饰却无法得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两处兵俑群的人物首服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整个军阵中首服的类型构成及其变化,以此窥探秦汉军服的演变与传承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兵俑只梳髻而不着冠饰,为便于整体考察,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首服与首服以外的发髻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