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媒体宣传格局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打造全媒体宣传格局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便捷,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创新宣传推广形式,传统宣传手段与新兴宣传载体多管齐下,营造全方位的宣传空间。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宣传推广工作秉持“坚守传统媒体阵地,加强新媒体合作,灵活运用自媒体”的宣传理念,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截至2018年年底,已与国内、外40余家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围绕汉阳陵的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展览展示、教育活动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信息覆盖传统纸媒、电视媒体、网站、新媒体以及直播等互联网媒介在内的多种传播平台。增进了博物院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 ,加深了公众对汉阳陵与汉文化的了解,培养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根据不同的宣传内容,博物院采取不同的宣传措施。例如展览、月季节、银杏节开幕等重大活动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公布活动相关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媒体,提供不同的宣传材料。针对纸媒特点提供大篇幅深度解读,为电视媒体提供点状新闻性的信息,而为新媒体提供有趣的、花絮性的内容。宣传主体以省、市级媒体为主,央级媒体以及相关新媒体也加入到宣传报道中。针对重点教育活动则采取与新闻媒体联合举办,通过媒体招募公众参与活动的方式进行深入宣传。例如2015年11月博物院与西安电视台《快乐旅游》栏目合作开展“点染金秋”主题教育活动,由媒体招募20名孩子参与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穿汉服学汉礼、银杏拼图手工课、银杏创作DIY。活动前期,西安电视台通过手机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连续发稿5篇介绍活动情况并进行招募。活动当天,西安电视台5套《快乐旅游》栏目播出活动新闻资讯报道4次。活动结束的第二天又播出10分钟专题片《汉阳陵银杏之旅》,西安电视台《快乐旅游》栏目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也对活动各环节进行追踪报道,系列宣传报道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作为依托帝王陵园而建立的遗址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让公众了解陵园考古发现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也是博物院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类宣传博物院采取与电视媒体合作拍摄制作文化节目的方式,开辟遗址博物馆文化传播新视角。2012年,与凤凰卫视《解密帝王陵》栏目合作拍摄制作《汉景帝阳陵》专题系列片13集,讲述汉阳陵的考古发现及汉代文化,先后在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播出。2013年,与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3集纪录片《汉阳陵》在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2015年,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联合制作的17集专题片《礼法寻踪汉阳陵》在央视12套《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播出。内容以汉阳陵的考古发现、出土文物为基础,讲述西汉前期社会发展、法制改革、宫廷礼俗等。与西安电视台《这里是西安》栏目合作拍摄制作《寻“礼”汉阳陵》系列专题片4集,以汉阳陵的出土文物和汉文化教育活动为基础,讲述西汉的葬制和礼制。这些节目的播出,使公众更加深入了解了汉阳陵与汉文化。

网络直播因其较强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即时性而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接受和喜爱,汉阳陵博物院在宣传中也充分利用这一媒介,通过直播方式宣传推广重大活动。2018年博物院与腾讯大秦网合作直播 “盛世汉风 礼乐共鉴”汉阳陵博物馆之夜活动。直播前腾讯大秦网在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平台预告直播内容和时间,提前造势,吸引网友的关注。直播过程中,观看活动的网络直播人数达到50万人以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应。

新媒体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高、时空限制小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到宣传工作中。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结合当下全媒体时代发展特点,建立了以“两微一网”(即微博、微信、网站)为主体的新媒体宣传平台,使宣传工作的覆盖面更广泛,信息发布更及时、更准确,互动性更强,增进博物院与公众的交流沟通。

官方网站是博物院利用新媒体宣传的主要阵地。2008年8月,随着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的建成开放,汉阳陵网站也首次改版上线。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信息存储量大,浏览自由。网站设置概览、资讯、展览、藏品、教育园地、学术研究、公众服务、在线留言等栏目,为公众提供全面的博物院信息,年阅读量约15万次,是博物院与公众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2019年6月,又对网站进行再次改版,包括概述、资讯、服务、教育、展览、藏品、研究、保护与利用、交流等栏目,名目众多,学术性、专业性、娱乐性、服务性强。虚拟展厅的设置有力地诠释了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使公众足不出户就能观看博物院的展览;在线教育专题则使公众通过动漫片、游戏闯关等趣味方式深入了解汉文化精髓;网上购票、文创商店等给观众提供了极大的参观便利。英文版设置阳陵简介、参观指南、展览、精品文物、体验项目、汉乐欣赏等栏目,全面介绍汉阳陵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陈列展示、保护利用以及汉文化,使海外游客了解汉阳陵与汉文化。

微博具有十分惊人的传播速度,相较于其他媒介产品,无论传播速度还是广度都是无可比拟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2014年开设了官方微博,向公众介绍汉阳陵考古发掘、精品文物、教育活动以及汉文化相关知识等,受到网友的关注。开展微博活动也是提升微博互动性、活跃度的好方法。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方微博运营过程中,常常策划开展微博互动活动,如“绿色阳陵随手拍”摄影活动、最喜爱的公众教育活动投票、西汉十一陵古遗址日问答等,奖品多为博物馆门票、科普读物。同时与有影响力的官博联合开展微博活动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例如,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前期,通过话题预热,吸引网友关注汉阳陵博物馆的活动;活动初期,由“陕西旅游”发起种子微博,新浪陕西微博矩阵参与转发,线上征集5~10名微博旅游达人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参加活动,引爆话题;活动期间,参与此次活动的微博达人以图文微博的方式+“花趣汉阳陵”话题发布微博,对汉阳陵博物馆的月季美景、各种体验项目、互动项目进行宣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根据功能和定位的不同,也结合微信的信息传播特点与方式,开设有四个官方微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理事会”“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主要推送展览、出土文物、文化活动、学术讲座等信息。并结合微信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非常注重微信“社区”的建设,开展微信专属活动,让观众参与互动,例如“为汉阳陵文物点赞”“最喜爱的精美文物投票”“书中自有黄金屋”科普读物优惠、“最美阳陵”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参与互动者均可获得纪念品,受到粉丝的关注,参与度较高。“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要推送旅游服务信息,并设有微信商城,提供网络购票和文创线上销售等服务功能。“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理事会”主要推送博物院法人治理结构相关信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要推送教育活动,并进行活动参与者的线上招募。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功能,使更多藏品在微信上与公众见面。同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博物馆在线服务和体验,并加强线下线上的转化力度,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宣传及便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