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形制 独有千秋

(二)墓葬形制 独有千秋

李晦墓外有墓园,上有石碑、石翁仲、石刻等,墓道有数量较多的天井、小龛,墓有前、后、侧面三砖室,内有石椁、石门、墓志,陪葬三彩等丰富的随葬品,这样的规格和配置为唐高宗到唐玄宗时期墓葬的第一等级,与太子公主墓的配置相当。比如已经发掘的陪葬唐乾陵的永泰公主墓6个天井,8个小龛;懿德太子墓7个天井,8个小龛;章怀太子墓4个天井,6个小龛。这些墓葬均为前后室的砖室墓,墓园、石刻、石椁、墓志均为标配。

李晦墓的前后室是当时的合理配置,符合唐代三品以上官员多为双室墓的礼制,可西侧设置侧室,变为三室墓,目前考古发掘和勘探的唐代高等级墓葬由三品官吏至太子级别,仅此一例,非常特殊。设置侧室且石椁放置于此,应是作为埋葬主人的主室使用。其目的是为了防盗,还是另有其他,成为待解之谜。

葬具石椁,体量巨大,等级最高。目前发现唐代石椁31具,除个别特例外,皆为皇亲贵胄,不低于三品。其中,使用房形石椁者地位尤高,包括让皇帝和追封的太子等,多属于帝陵陪葬墓,陪葬墓之外的墓葬规格于此相当。李晦墓石椁为歇山顶式,体量仅次于武惠妃墓石椁的第二大石椁,其上人物、花草、门栏图案雕刻精美,线条流畅,可谓艺术精品。关于石椁,《通典·棺椁制》载:“大唐制,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雕镂彩画、施户牗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由此分析,李晦身为皇族宗亲,不但地位特殊,还得到了皇帝的特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