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即上林苑之行政官署
“上林”作为官署名称,除文献记载外还多见于文物。“上林”瓦当,在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1]、汉武帝茂陵[2],以及位于西汉上林苑范围内的户县兆伦村西汉铸钱遗址[3]、周至秦汉长杨宫遗址[4]等地点多有发现;“上林”铭文铜器,则以西安高窑村西汉窖藏[5]所出为代表。泛而观之,“上林”二字很容易先使人想到上林苑,但已知的汉代瓦当文字除最普遍的吉语外大多用于标识建筑,“都司空”“卫”之类的官寺名称[6]也较为常见;上林苑内建筑星罗棋布,某一具体地点往往用铭文专门标注“上林豫章观”“上林宣曲宫”等,单列“上林”二字则以“上林”官署之名最具合理性,这一点早有学者指出。[7]
至于《汉书》原文丝毫未提的“上林”职能,目前以“上林工官”一说[8]为比较明确的认识:通过“上林”铜器的集中出土与显要传世,认为“上林”是水衡都尉下属、设于上林苑内的官营手工业机构。汉代中央、地方工官名目繁多,仅少府下便有“若卢”“考工”“织室”“东园匠”“尚方”等一连数种,为不同场合供应不同物事。“上林”在武帝专设水衡都尉总领上林苑之前也为少府所辖,但笔者认为其并非进用御前的少府工官之一。
汉代铜器铭文具备一定的文本格式,以汉阳陵陪葬墓出土铜锺为例:“般邑家铜锺,容十斗,重卅五斤,第二家工造”[9],包含地点、器名、度量衡与工匠身份等;西安高窑村铜鉴铭:“上林铜鉴,容五石,重百卅二斤,鸿嘉三年四月工黄通造,八十四枚第卅三”,在前者基础上多出纪年和明确的生产序号。又如汉茂陵陪葬墓外藏坑出土的著名熏炉:“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卢(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官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10];高窑村另一铜鉴:“上林豫章观铜鉴,容五石,重九十九斤,初元三年受东郡”,还指明了器物从何处输入。不论如何变化,此类“物勒工名”的基本要素颇为一致,首先提到的总是一个场所,或为宫廷、官署,或为公主列侯贵人之家,这些显然是器物的使用地而非铸造工场,可见“上林”为工官的说法理由不足。
“上林”官署究竟是何职任,以《汉书·百官表》为代表的古文献中并非全然无迹可寻,笔者认为它就是主管上林苑的行政官署,论据有二。
秦汉苑囿官制沿革有序。《百官表》载水衡都尉“掌上林苑”,为武帝元鼎二年初创的新官署,上林苑在此之前已经较为繁盛,发生过文景二帝携从官出游、武帝微行驰逐射兽等著名事件。西汉之前、之后的皇家苑囿皆有主官,秦时有“杜南苑丞”“禁苑右监”[11]等,东汉有“上林苑,员吏五十八人”[12]及“鸿德苑令”[13]等,不可能独汉初在上林苑这般重要之地有所空缺。
《史记·张释之列传》记载,文帝问上林苑诸禽兽簿,上林虎圈啬夫对答如流,文帝欲拜其为“上林令”,即“上林”官署的正职长官,可见此时还隶属于皇家私府库——少府的“上林”有登记禽兽之责,显然直接关系到上林苑的行政管理。苑囿也是重要的帝王私产,西汉少府与苑囿相关的下设机构,除“上林”外还有主司矰缴射禽的“左弋”、主司上林池沼的“上林中十池监”和主司苑囿游观的“钩盾”[14]等,水衡都尉是在此基础上专就上林苑规定出的职能部门。东汉雒阳苑囿规模不及长安,上林苑长吏仅剩少府之下的“上林苑令”,“主苑中禽兽”[15],可见少府统辖禁苑行政官署的传统甚为稳固,水衡只是中间的插曲。综上推断,西汉“上林”所主者就是禁苑上林。
第二,水衡都尉属官以“上林”为首,其余皆与上林苑及其原初的田猎职能没有直接关系。均输,顾名思义负责均输事务;《史记·平准书》载武帝推行相关政策之后,均输官多设于郡国调运物资,由此可推断皇家苑囿内也有。禁圃,即禁苑之圃,培植专供皇家的时鲜蔬果、宫馆苗木等。[16]辑濯,如淳注曰船官。锺官、技巧、六厩,即中央铸钱官署“上林三官”。[17]辩铜,字面意义上和铸铜有关,可能涉及到《平准书》所载上林三官初铸五铢时从郡国收钱销熔之事。[18]衡官,可能掌山林矿产之税。[19]水司空,《百官表》宗正属官“都司空”,如淳注曰“司空主水及罪人”,或与《汉书·成帝纪》所载建始元年罢除的“上林诏狱”有关。都水,如淳注曰“治渠隄水门”,应为主理河渠之官,太常、三辅、郡国、少府、水衡皆有。农仓,《平准书》载水衡都尉有加设农官,管理告缗所没入之农田,自然也应有仓。
除上述之外,水衡都尉属官还有“御羞”等,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认为其所管辖的是帝王膳馐之原料。“羞”在古代还有进、献之意,如西周不其簋铭文“羞追于西”、《周礼》“荐羞”、《山海经·中山经》“羞用少牢”、东汉张衡《思玄赋》“羞玉芝以疗饥”等,又不知“御羞”是否寓意御前贡物或苑囿内祠祭之供品。[20]如淳、颜师古注《百官表》则认为“御羞”即“御宿”,为《三辅黄图》所载之苑名,从音韵上也说得通。但无论如何,“御羞”皆与上林田猎无关。
水衡都尉总体职司清晰明了,属官不可能不涉上林田猎。综上所述基本可以确定,位列水衡都尉属官之首的“上林”正是上林苑的行政主官。从“上林”铭文发现分散来看,“上林”官寺应不止一处,散布于上林苑范围内;这也正与上林苑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巨苑的特点相一致,唯覆盖方能全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