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陵“御府坑”解析

汉景帝陵“御府坑”解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王学理

摘 要:汉景帝阳陵帝陵周围的椁坑,处于外藏系统的第二个层次,是墓内从葬品对外延伸的结果。为将陵城内的“从葬坑”与陵园的“从葬坑”加以区别,以墓主与物的关系为标准,可把帝后陵四周的椁坑称为“御府坑”。御府坑具有婢妾之藏、厨厩之属的性质,并非对汉中央九卿衙署的模拟,出土的印章、封泥也都指向皇室储藏库。西汉中期以后,外藏椁被墓内耳室所取代,“正藏”“外藏”格局逐渐消亡。

关键词:汉阳陵;外藏椁;从葬坑;御府坑;正藏

在汉景帝陵园探出86个人工土坑,其中81个坑紧贴封土堆、分布在陵周四面,同四出墓道平行。虽然诸坑长度、宽度不一,但近墓一端等齐。坑的宽度一般在3~4米,长4~100米,深8~14米。在平面上既有犬牙交错之状,也具同向辐射的构图美(图一)。[1]考古队对陵墓东侧的11座椁坑作了发掘。出土文物之丰富,使人对陵周诸坑设置意图、功能等问题产生出一探究竟的兴趣。学者根据出土的“太官之印”“宗正之印”等印章封泥,以及宦官俑等文物,以为这里是中央九卿官署机构的缩影。[2]

图一 汉景帝陵园平面图

对景帝陵近周人工地坑是否为汉九卿官署的论断,窃以为还须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