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楚王陵园的初步认识
狮子山楚王陵墓发掘之后,刘庆柱先生即认为:“狮子山楚王陵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汉代陵墓之一,……对研究西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指出“从资料来看,狮子山地区不仅是一个楚王陵墓的问题,在地面原来还应有建筑物,西面有汉兵马俑,北面有陪葬墓,因此应搞好陵园区的调查工作”。[26]经过二十多年的调查发现与考古发掘,一座规模庞大、布局有序、文物遗存埋葬丰富的西汉楚王陵园已逐渐呈现出来,其王陵布局和陵墓埋藏与秦汉帝陵基本相似,完全仿制帝陵规划建设,充分证明了西汉诸侯王国“同制京师”的史料记述。[27]
通过近年来狮子山地区文物遗址的考古发现发掘与研究,我们对狮子山楚王陵形成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其一,狮子山陵区以西汉楚王及其王后陵墓为核心,陵区内规划有楚国王室家族陪葬墓区,沿南北轴线依次为:狮子山楚王陵墓——羊龟山王后陵墓——楚王后宫妃妾陪葬墓区;陵区西侧、西北分别为楚王女儿和王子陪葬墓。
其二,狮子山楚王陵仿制秦汉帝陵,同时又具有楚王国的地域特征,西汉楚王及其陵区高等级陵墓皆“因山为陵”,在规划布局上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与西汉帝陵略有差异。陵区西侧为兵马俑坑,东北部为楚国官署从葬坑,以及陵区内大量建筑遗址遗迹的发现,反映了秦汉帝王陵墓“冢内作宫观及百官位次”,因此狮子山楚王陵所展现的是西汉楚国王都和宫廷的地下象征。
其三,从目前对狮子山陵区遗址遗迹的考古发掘来看,这座西汉楚王陵园同时存在两条轴线:一是楚王、王后等陵区墓葬皆为南向,狮子山楚王陵墓位于整个陵区墓葬的最南端,其他陪葬墓分布于楚王陵墓的后部或旁侧,说明整个陵区的墓葬为南向;二是兵马俑坑和东部从葬坑内埋藏的陶俑均背东面西,说明这座楚王陵园的陵向为西向,即狮子山西侧兵马俑坑所在位置为楚王陵的前部区域,狮子山东北从葬坑群和建筑房址为陵区后部区域。这种陵园布局推测与狮子山楚王陵坐落于楚都彭城东南有关。
其四,狮子山陵区内的楚王和王后陵墓在建筑布局上为“同陵异冢”,即两座陵墓分别开凿在狮子山和羊龟山两座独立的山体上,这种陵墓布局完全仿制西汉帝陵,反映了西汉前期楚王陵墓的显著时代特征。从徐州地区西汉楚王陵墓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汉景帝三年(前154)楚国参与七国之乱以后,楚王陵墓的规模即开始收缩变小,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楚王与王后陵墓向一座山体上靠拢,考古发掘证明从汉武帝时期第五代楚安王刘道的卧牛山汉墓开始,楚王与王后墓已并排开凿在一座山体内。[28]结合狮子山楚王陵的整体建筑规模、陵园布局、陵区埋藏和出土文物分析,我们认为这座楚王陵墓所处时代是西汉楚国最鼎盛的文景帝时期,其墓主人应为参与七国之乱的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
注 释:
[1] 徐州博物馆:《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坑第一次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12期。
[2] 狮子山楚王陵考古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8期。
[3] 文物报社:《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发掘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5年11月26日第一版;文物报社:《九五年八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揭晓》,《中国文物报》1996年2月18日第一版;考古杂志社:《“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纪实》,《考古》2001年第4期。
[4] 狮子山楚王陵近年来发现的陪葬墓、坑和建筑遗址等考古材料未正式公布,相关资料参见徐州市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狮子山楚王陵》,南京出版社,2011年。
[5] 邱永生、徐旭:《徐州市驮篮山汉墓》,《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年)》,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173~174页。
[6] 徐州博物馆:《徐州绣球山汉墓发掘简报》,《东南文化》1992年3期。
[7]、[8] 同[4]。
[9] 王恺、葛明宇:《秦汉兵马俑之比较研究》,《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第43~61页。
[10] 该建筑遗址区域位于狮子山楚王陵东北角保护范围外侧的建控地带,面积45亩,地块早年被挂牌出让。2017年购地商对该地块进行开发,江苏省文物局委托徐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大量楚王陵园建筑遗址而暂停。2018年狮子山楚王陵大遗址保护规划公布,同年7月江苏省政府将该地块公布划入狮子山楚王陵保护范围。
[11] 邱永生、魏明、李小晖、李银德:《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2期;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12] 同[5]。
[13] 南京博物院、铜山县文化馆:《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
[14] 徐州博物馆:《徐州石桥汉墓清理报告》,《文物》1984年11期;孟强:《徐州东洞山三号墓的发掘及对东洞山汉墓的再认识》,《东南文化》2003年第7期。
[15] 葛明宇:《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陪葬墓的调查发现与认识》,《华夏考古》2012年3期。
[16] 徐州博物馆:《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文物》1997年第2期。
[17] 徐州博物馆:《徐州韩山西汉墓》,《文物》1997年第2期。
[18] 原丰、耿建军:《徐州翠屏山发现西汉刘治墓》,《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6日。
[19] 南京博物院:《铜山小龟山西汉崖洞墓》,《文物》1973年第4期。
[20] 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广新局:《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考古》2012年第7期。
[21] 段清波、张颖岚:《秦始皇帝陵的外藏系统》,《考古》2002年第11期。
[22] 狮子山东北出土陪葬坑位于楚王陵文物保护范围的东北部,该陵墓管理单位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将这一区域的陪葬坑,标注为狮子山楚王陵区从葬坑。
[23]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楚王陵东北部发现的多座陪葬坑进行了发掘,因这一区域位于羊龟山汉墓东侧,距离王后陵墓较近,将其标注为羊龟山王后墓的陪葬坑。
[24] 刘振东:《中国古代陵墓中的外藏椁——汉代王、侯墓制研究之二》,《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11期。
[25] 焦南峰:《汉阳陵从葬坑初探》,《文物》2006年第7期。
[26] 狮子山楚王陵考古队:《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座谈会纪要》,《文物》1998年第8期。
[27] 《汉书·诸侯王表》,中华书局标注本,1962年,第394页。
[28] 徐州市文物局、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溯·源——“十二五”徐州考古》“卧牛山墓群”,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75~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