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汉帝陵陵庙考古学研究——以汉景帝阳陵陵庙为例
2025年10月14日
关于西汉帝陵陵庙考古学研究——以汉景帝阳陵陵庙为例
◎首都博物馆 陈 静
摘 要:本文根据先秦宗庙至西汉陵庙的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古资料,采用“双重证据法”,将西汉帝陵陵庙之典型——汉景帝阳陵陵庙与其中各时期的重要礼制、祭祀建筑进行形制上的对比研究,分析和推定西汉陵庙产生的性质、历史背景等,进一步突出帝陵建设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是中央集权思想强化的反映。
关键词:宗庙;陵庙;汉阳陵;西汉
就西汉帝陵陵庙本质而言,它属于宗庙性质。庙的功能是祭祀去世者,因此《后汉书》卷34《梁统传》记载:“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古代“宗庙”与都城密切相关,《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根据《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作为都城的“左祖右社”空间“左”与“右”是相对“朝”(即“大朝正殿”)而言,“朝”即“国君”(皇帝)的“物化载体”——“大朝正殿”。《吕氏春秋》记载:“陵墓若都邑”,西汉帝陵陵园之中的陵庙,犹如都城之中的宗庙,它是另一种“世界”——“阴间”之帝陵的祭祀逝者的平台。当然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陵庙”不只限于西汉帝陵,东汉、曹魏、南朝、隋唐、辽代帝陵均有这类建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