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碑石研究
2025年10月14日
汉阳陵碑石研究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赵 超 刘沣旗
摘 要:汉阳陵帝、后陵前现存明清碑石四方,佚碑存座遗迹五处。根据现状与年代推测,佚碑存座的五处遗迹,原为竖立明代御制祝文碑的所在。其中毕沅所立碑石彰显出陕西地方当局对古代帝王陵墓的保护,也刻印着毕沅作为学者的个人情感,对王皇后陵的误读是对西汉帝陵认识和研究逐步深化的重要节点。
关键词:汉阳陵;明代;御制祝文碑;清代;毕沅
帝陵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封建皇权的重要象征。帝陵内部有设置精密的殓葬设施及大量葬仪用品和陪葬器物,外部有规划严整、规模巨大、兼具礼制和守卫功能的建筑,并与周边山水地貌、环境树木等相协调,同时考虑家族班辈、道路里程、个人喜好等多种因素,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当代修陵往往耗资巨大,又成为后代盗掘破坏的巨大目标。而与之相伴的,是历代官方也通过行政手段对前代帝陵进行修复保护和祭祀褒扬,既在客观上达到了加强守护、遏制破坏的作用,更突显了“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1]的政治文明,借以巩固自身统治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陕西是传说中炎黄部落主要活动区域和周秦汉唐建都之地,历代帝王墓葬大都得以保留,其破坏与保护始终交替存在,而保护则处于主流。汉景帝阳陵陵园内现存的两方明代御制祝文碑、两方清代陵名碑,即是官方保护祭祀古代帝陵的具体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