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语

三、结语

徐州地区作为西汉楚国及东汉彭城国的封地,政治地位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在两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玉璜数量较多,形制规整,纹饰多样,雕琢精美细致,代表了汉代玉璜制作的较高水平。

徐州地区出土汉代玉璜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根据诸类汉代玉璜造型和风格的变化情况,可分为西汉早中期和西汉晚期至东汉两个阶段,西汉早中期为玉璜的鼎盛期,西汉晚期到东汉为玉璜的衰落期。有玉璜出土的汉代墓葬多为大中型墓葬,墓主身份为汉代楚王、列侯、刘氏宗室或高级贵族。一般的低等级墓葬不见玉璜出土。

汉代玉璜主要作为礼仪用玉、生活佩饰和丧葬握具来使用。徐州地区汉代玉璜的大量出土,表明西汉楚王、列侯、刘氏宗室等享有较高政治地位的贵族阶层将代表神圣和尊贵地位的玉璜用于自己生前礼仪和佩戴,而死后与之随葬。用玉璜随葬,彰显了墓主人尊贵显赫的身份,也反映了他们“事死如生”和“羽化升仙”的丧葬观念。

注 释:

[1] 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8期,第4~33页;韦正、李虎仁、邹厚本:《江苏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的发掘与收获》,《考古》1998年第8期,第1~20页。

[2] 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汉墓群》,《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134~135页。

[3] 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米山汉墓》,《考古》1996年第4期,第36~44页。

[4] 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白云山汉墓的发掘》,《考古》2019年第6期,第35~50页。

[5] 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8期,第4~33页;韦正、李虎仁、邹厚本:《江苏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的发掘与收获》,《考古》1998年第8期,第1~20页。

[6] 徐州博物馆:《古彭遗珍——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7] 同上。

[8] 徐州博物馆:《徐州绣球山西汉墓清理简报》,《东南文化》1992年Z1期,第107~118页。

[9] 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汉墓群》,《中国考古学年鉴·1997》,文物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34~135页。

[10] 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西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3年第4期,第29~45页。

[11] 徐州博物馆:《徐州石桥汉墓清理报告》,《文物》1984年第11期,第22~40页。

[12] 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苏山头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5期。

[13] 徐州博物馆:《古彭遗珍——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14] 南京博物院:《铜山小龟山西汉崖洞墓》,《文物》1973年第4期,第21~35页。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5~21页。

[16] 徐州文物局:《揽珍——徐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

[17] 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子房山西汉墓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4),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59~69页。

[18] 徐州博物馆:《徐州韩山西汉墓》,《文物》1997年第2期。

[19] 徐州博物馆:《古彭遗珍——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精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20] 徐州博物馆:《徐州韩山西汉墓》,《文物》1997年第2期。

[21] 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西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3年第4期,第29~45页。

[22] 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汉墓群》,《中国考古学年鉴·1997》,文物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34~135页。

[23] 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米山汉墓》,《考古》1996年第4期,第36~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