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村遗址才是武帝微行西至的黄山宫遗址
黄山宫在兴平“县西南三十里”的丰仪、汤坊一带被否定了。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的马嵬坡一带也被否定了。那兴平到底有没有黄山宫?陈直先生在《三辅黄图·黄山宫》条作按语云:“黄山宫在槐里。武帝微行事,见《东方朔传》。又《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一第四十页有‘黄山共鼎’,又卷十一第八十二页有‘黄山笫四镫’,旧为张叔未藏,后归刘世珩。又《金石萃编》卷二十二第四页有‘黄山’瓦,杭州邹氏亦藏一品。”[14]这些有关黄山宫的“鼎”“灯”“瓦”都是找到黄山宫的重要线索,可惜的是虽有著录,却无出处。
1988年文物普查时,咸阳市文物普查队第三文物普查分队由岳起先生带队,负责兴平县的文物普查。按照惯例,在普查队下乡之前,先要看各县的文物库房,以便从出土文物中了解遗址线索。巧在看茂陵博物馆的文物库房时,意外的发现了一件汉代铜灯。该灯呈圆盘状灯体,盘中有一个锥状灯柱,盘下有三个马蹄状灯足。灯柄呈桃叶状向上弯曲,柄端上阴刻“横山宫”三个篆字。“横”“黄”相互通假,“横山宫”很可能就是“黄山宫”。遂询问灯的来源,告知该灯出土于“侯村”。由此引起了普查队对“侯村”的关注。我当时是咸阳市文物普查队的总队长,也有幸参与了对侯村遗址的考古调查。此后,王晓谋撰文报道了这个“横山宫”灯。[15]
侯村位于兴平县西南的田阜乡渭河北岸。经考古调查,侯村确实是一处从新石器时代至周、秦、汉等多个文化层迭压的古遗址。侯村遗址属于渭河北岸上的一块高台地。1988年文物普查时,村北高台残存东西1000米,南北500米,南临渭河,北靠渭惠四支渠。遗址东为田阜南村,西为下马坊村。周边共有大九村、小九村、山家村、解家村、白家村5个自然村倚遗址断崖而居。遗址中间原有一条小沟,当地人称为“羊沟”,现已辟为大道。该遗址东南和羊沟西部已被人为地挖成断崖,破坏蚕食严重。
从遗址东、南和羊沟两边暴露的断崖上可以看到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为3米左右,大部分为建筑遗址,还有一部分烧窑痕迹和墓葬遗迹。从采集到的遗物标本看,既有加沙红陶盆和尖底瓶残片,又有夹沙黑陶片,饰绳纹的鬲、盆、罐残片等。遗存量最大的还是秦汉建筑的遗迹遗物。为了配合西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已经千疮百孔的侯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出版了《陕西兴平侯村遗址》田野考古学报告。出土了大量的秦汉建筑构件,如秦大型夔龙纹、夔凤纹半瓦当(亦名“遮朽”),云纹瓦当等,以及汉代的“长生无极”“长生未央”“延年益寿”文字瓦当、云纹瓦当,还有汉五角形陶水管、几何纹空心砖、筒瓦、板瓦残片及贝壳、鹿骨残块等。据此分析,侯村遗址是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周、秦、汉的大型遗址。在发掘过程中,经走访群众指认,还得到了“横山宫”铜灯出土位置。经确认,该灯出土于遗址东南部的汉代“废井中”。另外在遗址东南区域出土了1件汉代“黄山”瓦当。[16]在同一遗址中,既出土汉代“横山宫”铜灯,又出土汉代“黄山”瓦当,实证侯村遗址就是汉代“黄山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