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各阶段带钩分析
西汉早期带钩以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和南区从葬坑出土最多,数量有百余件之多,因为陶俑下葬之初穿有丝或麻制的衣服,这些带钩应是衣服腐朽之后掉在陶俑脚下的,长度仅有1.8米,重量仅有0.01公斤,均为冥器。不计算汉阳陵出土的冥器带钩,这个时期仍以小型带钩居多。钩首有蛇头、龙首、兽首3种,以蛇首形居多;形制包括曲棒、“S”形,以曲棒居多。均为铜制,仅有1件为铜鎏金。
西汉中期到中晚期墓葬、遗址出土的带钩,以中型带钩居多。钩首包括鸭嘴、兽头、蛇头型禽鸟4种,以前两种居多;钩形包括曲棒、琵琶、鸭形3种,以曲棒居多。绝大多数为铜制,仅1件金制。
西汉晚期墓葬、遗址出土的带钩以中型居多。钩首包括蛇头和鸭嘴两种,以鸭嘴最多;形制包括曲棒、琵琶、鸭形,以曲棒居多。1件铁制,其余均为铜制。
王莽时期的墓葬出土有10余件,均为铜制。钩首形制有蛇头、鸭嘴、兽头3类;带钩形制以琵琶形居多。
东汉早期的墓葬、遗址出土带钩均为中型带钩。钩首包括蛇头和兽首两种,以蛇首居多;形制有曲棒和“S”型两种,以曲棒居多,均为铜制。
东汉中期的墓葬、遗址出土带钩以中型居多。钩首种类齐全,包括鸭嘴、蛇头、禽鸟、龙首、兽首,以蛇首居多,形制包括曲棒、琵琶两种,两种数量相当。均为铜制。
王仁湘老师在《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一书中指出:“到汉代及以后,关中地区带钩出土不多,见于报告仅有几例,如果不是工作上的局限性造成的话,这确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笔者在系统学习关中地区汉代墓葬和遗址发掘简报时,发现带钩的出土数量并不在少数,因此撰写本文,以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正。
注 释:
[1]王仁湘:《带钩概论》,《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
[2]陕西考古研究所:《陕西投资策划服务公司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4期。
[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曲江羊头镇西汉墓发掘简报》,《文博》2013年第6期。
[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5期。
[5]王仁湘:《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6]王仁湘:《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7]王仁湘:《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附 表:
关中地区汉代出土带钩统计表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