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出生 连过生日都忘不掉

“腊八”出生 连过生日都忘不掉

1950年农历腊月初八前后。

陕西关中平原很冷很冷。呼啸刺骨的西北风顺着西观山自北向南先是陡峭后又逐渐平缓的山势一路向南刮,西北风卷起阵阵黄土,抽打着麦田和民房,肆意施虐,村民们大都躲在家里“猫冬”,很少出门。

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多,中国西部农村依然贫穷落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们生活依旧十分拮据与艰辛。

我的家是个老屋,在村子的中心街区北头靠东边第四家,院子十分狭窄,家里的偏厦房的房檐几乎要挨着了隔壁七叔家的屋脊,院子狭窄到只能推进一辆手推车,连辆架子车也拉不进去。

就在“腊八”的前一天晚上,天先是下起了鹅毛大雪,接着就下起了雪碴子,雪碴子里面水分很大,冻得晶莹剔透,打在人脸上生疼,掉在地上迅速冰冻凝结。

天依然很黑。在靠头门的第一间屋子里,微弱、昏暗的煤油灯下,炕上躺着我的母亲,我奶奶和天快黑时请来帮忙接生的中年妇女,在后半夜早早就爬起来,生起了火,在忙碌着接生前的准备,他们正在等待一个新生命的“临盆”和诞生。

凌晨6点左右,“嗯——啊——”“嗯——啊——”一声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哭啼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天赐婆,天赐娘,恭喜你们家又添了个男娃,是个带把的!”接生婆一边喜不自禁地对我奶奶和母亲说道,一边十分麻利地用刚刚用热水烫过的剪子,剪断孩子的脐带,把孩子的身上擦拭干净,用小棉被包起来,抱给奶奶和母亲看。

天赐是我大哥的名字,在陕西关中平原一带的农村,大人之间相互称谓,很少直呼其名,大多是以大孩子的名字代做称谓。

“多喜庆的一个孩子啊!你们好好看看。”接生婆高兴地说。

“这是我们家生的第三个男娃,名字我和天赐爹说好了,就叫三生吧!”我的母亲用喜悦而又微弱的声音对接生婆说道。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对“三生”这个名字连连点头称是。同时又说:“这娃娃有福,是个‘腊八’娃,小名就叫“三娃”吧!”对奶奶起的小名,母亲也点头称是。

刚刚呱呱坠地的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在我的记忆中,自我生下来,无论是家里的长辈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是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是“三娃”“三娃”地称呼我,一直到我上了小学,才正式使用了我的大名:刘三生。

我上初中后的一天下午,教语文的赵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沉思良久后说:“给你改个名吧,别叫三生了,没啥文化含义,叫三省吧,寓意深刻点。回家征求一下你家大人意见!”

周末回到家里,我把赵老师的话告诉了父亲、母亲,父亲想了想说:“赵老师是个文化人,就听老师的吧!”就这样,我正式改名刘三省,一直沿用至今。

当兵以后,部队有的领导问我:“怎么叫三省,省吃、省穿、省用?”有的则说:“你的父母一定是个文化人,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来我想,中学语文老师有知识,有文化,又深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广大农民的困苦,赵老师改名时的两种寓意可能都有吧!

名字的事到此打住,回过头再说说“腊八”。

在陕西关中一带,农民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据说,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了这一习俗。古时候的“腊”是腊月和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并把这种综合祭祀叫作“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善良的心理,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农民能丰衣足食,应该感谢上苍,感谢神灵。于是就选择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上苍神灵,庆祝粮食丰收,期盼来年粮食有更好的收成。

“吃了腊八粥,来年定丰收。”这就在陕西关中一带形成了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后来又有了一个新的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平添了一道宗教色彩。

不管怎么说,人们过“腊八节”、吃“腊八粥”,都是以庆丰收、迎丰年为内容的。

从节气上讲,腊八处在冬至与大寒之间,除去气候寒冷,又是昼夜转换之际。一到冬天,夜长昼短,农民们开始“猫冬”,冬至一过,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开始变短,农民们知道该开始忙乎地里的活儿了。所以在陕西关中一带,就有了“冬至,长一枣刺,腊八,长一杈把”的说法。

在陕西关中一带,农民对“腊八粥”的熬制方法更是十分讲究,粥是用小米做原料,加上泡软的绿豆、黄豆、豇豆等一起熬制,家境好一点的家庭还把豆腐切成碎块,把红萝卜切成碎片,把蒜苗切成碎断,用热油炒后一起倒入“腊八粥”,再搅匀,再配上关中一带特有的油泼辣子、蒜水伴红萝卜丝、黄豆芽菜,这便做成了一顿香喷喷、热乎乎、辣旺旺的“腊八粥”,让人胃口大开,尤其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饱餐一顿“腊八粥”,更是其乐融融。

而我正好出生在农历“腊八”的凌晨6点,天一亮正是全家人吃“腊八粥”的时候,用老人的话说这叫生得有口福。到了记事的年龄,奶奶多次对我说过:“你这个娃娃有福,和佛祖同一天生日,佛祖会保佑你一生。一出生就赶上喝‘腊八粥’,你这一生都不会挨饿。”

腊八这天过生日有一个好处,就是生日好记。在家的时候,每逢“腊八节”,母亲在早晨总会做一顿“腊八粥”,中午再做一顿臊子面吃,全家人也借给我过生日大饱口福。当兵以后,每逢过生日的前一天,在老家的大姐、大哥、三妹他们总会打个电话提醒我:“明天‘腊八’,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

亲情总是这样让人感到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