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三项技能在司令部机关站住了脚
在各级部队司令部机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参谋,要想成为工作上的骨干,既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时在业务和工作上必须有能拿得住人、拿得住事,让其他人力所不及的本事。以至于,要让领导感到在工作上已经离不开你,否则工作就要受影响。当然,这种本事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结果。
1973年年底,队训科的老训练参谋,我的业务领路人梁玉常参谋因为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家中老人、孩子无人照顾,本人要求转业,回老家湖南涟源工作。梁参谋要求转业,我们科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从内心感到有些依依不舍。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依依不舍的具体理由自然也不一样。
赵少敏科长更多的是从工作考虑,训练上就我们两个人,梁参谋是个老参谋,工作经验丰富。而我提干部刚刚1年多,业务上虽然进步很快,但难以独当一面,把部队训练的大梁挑起来。因此,梁参谋转业,对部队训练实实在在是个损失。赵少敏科长曾经多次找梁参谋谈话,劝梁参谋放弃转业,让夫人随军。湖南人乡土观念重,对湖南依依不舍,对夫人随军来到高原艰苦地区工作心存顾虑。经过反复地权衡利弊,梁参谋最终还是选择了转业。
队训科其他参谋们依依不舍,更多处于一种战友情谊。相对而言,我的心态更为复杂一些,我既有赵少敏科长的顾虑,感到梁参谋训练业务熟,工作上是顶梁柱,他的离开,对部队训练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同时,我和梁参谋的个人关系也不错,他既是我的业务引路人,又是我工作上最可依靠的参天大树。就是我个人1年多来有些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是梁参谋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对我关心、帮助和言传身教的结果。从个人感情上讲,梁参谋的转业,我更是依依不舍。
但是,梁参谋两口子主意已定,大家只好十分不舍地告别了梁参谋。梁参谋坐火车离开西宁那天,我们科的同事们都去火车站为他送行,我也流下了难分难舍的眼泪。
梁参谋转业后,训练上就剩我一个人,工作都压在了我身上,什么叫“压力山大”,我开始有所感受和体会。好在梁参谋言传身教地带了我1年多,工作路子基本摸清了,训练业务开始上手了,整个青藏兵站部训练系统的工作关系也建立起来了,我经过两次教导队的培训,自身军事和业务素质提高了,工作上能够慢慢地推着往前走了,又有赵少敏科长的具体帮助指导,我的工作起步还不错。
我在工作上的依靠和“拐杖”没有了,部队训练工作上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靠自己谋划,自己做方案,自己组织实施。过去,每逢组织部队新兵训练和警卫分队会操,都是梁参谋出面组织调动部队,由梁参谋亲自下达口令,指挥部队演示各种训练动作并实地检验训练成果。如今梁参谋转业走了,以上训练场面我不上也得上。
“丑媳妇不怕见公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这样,溜来溜去地溜多了,马儿也就慢慢地长大了,长肥了。同时,“丑媳妇”也当了,公婆也见了,时间一长,在公婆面前也不怕丑了,不怯场了,胆子大了,到底把自己给“溜”出来了,“丑媳妇”也溜成“巧媳妇”了,就是上千人参加的训练场面,我不再发怵,镇静自若,用标准的军事动作,短促洪亮的口令,照样把部队指挥调动得妥妥当当,深得司令部赵金铭参谋长和赵少敏科长的赏识和认可。
一开始,在部队训练科目的组织实施上,我基本上是沿用梁参谋在时的老套路。时间一长,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有了一项项创新。例如警卫分队队列训练,过去偏重队列动作训练,考虑到警卫分队平时担负的任务,我接手后,增加了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的匍匐前进动作,包括钻铁丝网的训练。过去搞射击比赛,都是打纸靶子,我接手后,改为打钢板靶,如果命中,钢板靶会自然从靶架上掉下,会让射击手越打越兴奋,越打越自信。既增添了射击训练的趣味性,也使训练比较接近实战。就这样,我慢慢地成熟起来了。
回过头看,如果梁参谋当初不转业,在部队再工作几年,上面有梁参谋罩着,我只能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可能再过几年我也长不大。梁参谋的转业,无疑给我腾出了空间,腾出了舞台,让我在部队训练中学会挑大梁,当主角,一个心怀理想的基层部队训练参谋,就这样慢慢地在实践中摔打出来了。
我是一个办事比较用心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做事情追求完美,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想尽力做好。几年下来,在我的身上,逐渐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并凭借三项技能在司令部站稳了脚跟。
一、军事动作比较规范。我所掌握的这一套军事动作,是从野战部队学来的,训练底子打得扎实。再加上自己平时比较刻苦,喜欢钻研,对每一个军事动作琢磨得比较细,比较透,一招一式比较规范,比较标准。尤其是梁参谋转业后,我由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慢慢地成为科里的业务骨干,在各种场合特别是一些大的训练场合,出头露面的机会多了,我抓住一切机会,利用指挥调动部队,力求把每一个队列动作做规范,做标准,做到口令短促、洪亮,动作干脆、利落,给部队训练参谋们做出好样子。慢慢地,我的队列动作得到了部队各级领导和训练参谋们的认可和肯定。总后独立通信营岳风祥营长过去是从陆军军校毕业的科班生,队列动作做得出奇的好,标准,规范,为部队官兵所公认。可是后来,我的队列动作得到了岳风祥营长的认可,用岳风祥营长的话说,“你是后生可畏”。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一个司令部机关,你的军事动作越好,在大场面指挥调度得当,领导就越是用你。而领导越是用你,你的表现就越自信,越指挥若定。在我后来当训练参谋的那几年,凡是组织部队会操,只要司令部首长参加,出面组织调动部队的都是赵少敏科长;只要是我和赵少敏科长参加,组织调动部队的都是我。
二、手枪打得好。训练参谋负责部队训练,训练子弹有的是,想打枪的时候,扛上靶子和一箱子弹,就能到青藏兵站部的后山脚下去打靶。当年梁参谋在的时候,我们俩就经常去后山打靶。一开始,我的打枪水平非常一般。多数情况下,都是梁参谋打得好,打得准。后来,我虚心向梁参谋请教,经过反复训练,反复体会,我的打靶成绩慢慢地跟上来了。再后来,我反复琢磨在什么情况下最有把握打10环,琢磨着琢磨着,打10环的门道就琢磨出来了。
经过反复训练体会,我每次打59式半自动步枪,10发子弹,打10环的能占十之六七,其他都打9环。这在部队,就算不错的成绩。
后来,我跟着梁参谋学出来了打手枪的独门绝技。打手枪不再用靶子,而是25米打砖头,10米打墨水瓶。如果打顺了,几乎一枪一个。尤其是10米的距离打墨水瓶,还真是有些绝窍,不过这种绝窍不能轻易对人讲,人人都知道了,还叫什么绝活。听说我的手枪打得好,司令部赵金铭参谋长有时手头没事,就叫上我,扛上子弹和纸靶,一起到机关后山去打靶。赵金铭参谋长让我演示手枪25米打砖头和在10米的距离打墨水瓶,那一次打得更顺,让赵参谋长有些吃惊。赵参谋长悄悄地问我其中的诀窍,对谁保密,总不能对自己的参谋长保密吧,我如实地把当年梁玉常参谋传授给我的密门绝技和我自己琢磨出来的诀窍告诉了赵参谋长,赵参谋长如法操作,打着打着,感觉出来了。经过几次反复训练,赵参谋长用手枪打砖头、打墨水瓶的技术也明显提高。但是,赵参谋长总是谦虚地说:“绝活就是绝活,要继续努力!要继续努力!”
手枪是一种近距离自卫武器,机关参谋们必须人人都能熟练使用
三、军用文书和军事标图。在司令部机关,军用文书有着严格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军事标图更需要基本功,比如绘图的谋篇与布局,会写美术字,会看军事地形图,会军事标号的识别与使用。以上四项基本功,后两项临时突击学习学习就能会,但前两项基本功就不是一蹴而就能学会的,多多少少有点靠天赋,靠实践。在青藏兵站部司令部,真正能绘制军事标图的就数战勤科马应岐参谋和我两个人。当年中苏边境形势紧张时,兵站部司令部先后在西宁和格尔木组织了汽车部队紧急疏散演习,后方运输保障演习,其中格尔木地区汽车部队《紧急疏散图》和《后方运输保障首长决心图》都是由我绘制的。而西宁地区汽车部队《紧急疏散图》和《首长决心图》是马参谋绘制的。慢慢地,只要有军事标图方面的事情,自然就成了马参谋和我的事情。在军用文书方面,由于我受过专门培训,虽然我的文字不是最好的,但是从格式和内容要求方面,我起草的军用公文是比较规范的。
在基层部队机关司令部机关,要想成为工作上的骨干,每个参谋都必须有一项两项专长,也就是有能拿得住人、拿得住事的本事。经过多年努力,凭借以上三项技能,让我在青藏兵站部司令部稳稳当当地站住了脚,成了部队军事训练方面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