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扣”中尼边境聂拉木边防站

被“扣”中尼边境聂拉木边防站

1971年6月。

青藏兵站部张洪声副部长陪同总后勤部运输部一位副部长一行去西藏军区了解进藏物资运输情况,听取西藏军区领导的意见。这一次,兵站部出动了4辆小车,我跟着张洪声副部长陪同前往。5天后,工作组顺利达到拉萨。

盛夏的拉萨河谷,天高云淡,太阳格外刺眼。拉萨河谷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透底,奔腾不息的河水与凸凹不平的河床冲撞起的阵阵蓝中透白的浪花,一路远去。

不远处高大巍峨的布达拉宫直插云霄,罗布林卡寺院中的参天大树与金碧辉煌的佛塔相互辉映,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坐落在拉萨河谷的西藏军区机关大院里,格外静谧。

张洪声副部长陪总后运输部的领导在西藏军区整整搞了两天的调研。调研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总后运输部公路处的王处长找到了张洪声副部长,提出他准备顺道去一趟中尼边境,实地考察一下从拉萨到中尼边境的公路状况。

不久前,总后勤部在汽车76团增编了一个汽车17连,配备了锃光瓦亮的新解放牌汽车,主要承担中国援助尼泊尔物资的陆地运输任务。张洪声副部长把护送王处长去聂拉木边境樟木口岸的任务临时交给了我。

拉萨距离聂拉木有300多公里左右的路程,张洪声副部长交代我,去聂拉木一路山高路险,一点要保养好车辆,确保首长的往返安全。我利用半天时间仔细认真地检查保养了车辆,临出发前,我拉着王处长又到西藏军区后勤部去了一次,王处长要求西藏军区后勤部能给边防站出一个证明信,以备检查。后来,据王处长讲,军区后勤部领导说不用出函,由军区后勤部负责通知日喀则军分区,让他们电话通知边防站就行了。

第二天上午吃过早饭,我开着车拉着王处长上路了。

王处长五十出头,正师职干部,身体健壮,微胖,短发,寸头。他对工作非常认真,小车从拉萨大站出来,他首先把仪表盘上的公里数记录下来,沿途公路上只要遇到涵洞和桥梁,王处长都要先看看仪表盘上的公里数,再在笔记本上做上涵洞和桥梁的标记。

一路行驶非常顺利,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日喀则军分区。在西藏,拉萨属于前藏,大活佛达赖的行宫就在拉萨。日喀则属于后藏,大活佛班禅的行宫在日喀则。两地都是藏族地区的藏传佛教和宗教中心,但是在整个西藏,拉萨和达赖的影响要更大一些。由于任务在身,我们没有心思在此停留和参观宗教寺院,只是简单地在日喀则军分区吃了个中午饭,就匆匆忙忙上路了。

藏南大草原属于典型的高山牧场,蓝天、白云、羊群、猎狗、牧羊人,构成一幅风光无限的高山牧羊图景。

下午3点左右,小车进入了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地区。中尼边境山高路险,树木茂密,通往边防站的公路比较狭窄,有些路段的公路纯粹是从悬崖中间打通的,多亏来往的车辆不多,否则,橫穿在悬崖峭壁间的公路上,两辆车碰到一起,连会车都有些困难。这一段的山路大概有50多公里,小车却走了两个多小时。下午6点前后,我们来到了聂拉木边防站。一位边防干警把我们领进了边防站张站长的办公室。

张站长一听说是总后勤部运输部的领导,非常热情,先是安排王处长和我在招待所住下,又陪着王处长一起吃了晚饭,当天晚上就休息了。

边防站就在中尼边境的半山坡上,潮湿,凉爽,空气清新。这里几乎没有一块巴掌大的平地,边防站的房子都是依山就势,把圆木的一头搭在山坡上,另一头搭在了在两三棵树之间架起的橫木上,然后把房子盖在圆木上,房子全是木质结构,夏天比较凉快。但是,估计冬天的日子不会怎么好过。看来,边防站干警们的工作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王处长提出要看一看边防站到樟木口岸友谊桥的公路。张站长提出你们带边防证了吗?或者西藏军区的证明信也行。王处长说:“西藏军区已经通知日喀则军分区,让他们通知你们。怎么,你们没有接到日喀则军分区的电话通知?”张站长说:“没有啊!”

真是阴差阳错。王处长说那我们能不能先去看看,你们也打电话和西藏军区核实一下。张站长说在你们的身份没有搞清楚以前,暂时不能下去。王处长摇了摇头说:“那就拜托张站长抓紧核实。”

我跟着王处长又回到了招待所,只好就地休息等候。

中午饭张站长没有露面。到了下午,王处长找到张站长,张站长说我们给日喀则军分区打电话了,他们说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我们只好把电话打给自治区公安厅边防局,他们正在与西藏军区核实情况,请首长耐心等待。

王处长听说后有些恼火。我们只好回到招待所继续等候消息。吃晚饭时,王处长向张站长提出,下面的路只有十几公里,要不我就不看了,机关工作忙,我们就回去了。张站长眨巴眨巴眼睛,用警惕的目光看着王处长说:“对不起,首长,按照边防纪律,在没有完全搞清楚你们的身份之前,你们也不能离开边防站。”

呵呵,我们被软禁了。真倒霉!

我跟着王处长回到招待所,只好耐心地等下去。到了晚上9点,边防站张站长敲开了王处长的房间门,非常客气地对王处长说:“对不起,首长,自治区边防局来电话了,西藏军区确认有这回事。耽误首长的工作和时间了,实在对不起。这样,明天吃过早饭,我亲自陪首长到樟木口岸和友谊桥视察。”

王处长如释重负,笑了笑,非常客气地对张站长说:“谢谢你们的配合,那明天就麻烦你了。”

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边防站张站长陪同王处长一起,坐上我的小车,经过十几公里蜿蜒起伏的山道,一起来到了樟木口岸和友谊桥。友谊桥既是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分界线,也是连接中尼两国的唯一陆路通道。中尼建交以后,中国援助尼泊尔的各种物资大部分就是通过友谊桥运往尼泊尔的。听张站长说,通过友谊桥,半天时间,可以到达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

友谊桥两边的桥头上,分别端端正正地站立着中国和尼泊尔持枪的边防警察。桥下深蓝色的河水奔腾不息,一路远去。河道两侧树木参天,一片绿色。中国一侧边防警察看见王处长走过来,毕恭毕敬地给王处长敬了一个礼。

友谊桥就像一道彩虹,橫跨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

勘察完边防站至友谊桥这一段公路,没敢再耽搁,按照王处长的意见,我们当天上午就返回了拉萨。

被“扣”聂拉木边防站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也不知道王处长后来为这件事情有没有找西藏军区后勤部的领导,也不知道这次去聂拉木边防站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时我只是一个小车驾驶员,但是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感觉到了部队后勤机关工作责任的重要性。好在这是一次首长的工作视察,在边防站被扣一天两天不要紧,如果遇到紧急战事,像这样的粗心大意,又会引出什么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