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营造加快发展舆论氛围
际华轻工集团的组建,对于推动际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加了“一把柴”,添了“一把火”。际华轻工集团公司的发展犹如箭在弦上,身不由己,不得不发。
际华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刘明忠董事长反复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加快集团发展”的契机,利用各种会议、场合,针对在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后,在部分企业中出现的“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思想,在至今尚未走出亏损企业中存在的“畏难悲观”情绪,继续营造加快发展的舆论氛围,统一企业领导对加快发展的认识。
刘明忠董事长(左三)对于际华轻工集团成立非常支持,送给际华轻工集团的第一个大礼,就是在北京丰台总部基地买了一栋12层的办公楼,让际华轻工集团的员工们欣喜不已
一、2006年11月20日,我在轻工企业发展方向与市场定位研讨会上提出,要破除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三种旧思想、旧观念:
一是“因循守旧”的思想。目前一些企业领导自觉不自觉地用传统观念看待发展问题,自觉不自觉地用旧思想、旧观念束缚自己,跳不出旧的条条框框,打不开原有的经营思路,不能用竞争意识、发展观念看待问题。感到军需企业能生存就不错,发展不是军需企业的事。这种思想观念不破除,发展的步子就迈不开。
二是“小步慢走”的思想。一些企业领导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认识不到位,对于做强做大主导产业产品不自信,行动迟缓,不紧不慢,在盈利指标上留余地,留空间。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你死我活,你不发展,不等于别人不发展,你小步慢走,不等于别人也会慢慢来。搞市场讲求抢占先机,市场一旦被他人捷足先登,你再往进挤就难上加难。
三是“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三年扭亏为盈,企业进步很大,生存质量开始发生变化,这是大家齐心协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结果。形势也使一部分企业领导滋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放慢了前进的脚步。虽然我们小有进步,面对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实际已经落后。面对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领导必须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思想,“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观念必须摒弃。
二、2007年1月12日,在2007年新兴铸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我围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提出转变“三个观念”:
一是转变生存观念。我说:“在这个问题上我讲两句话。第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规则,天不择你,失败必定。我们的企业,问题恰恰都出在这个‘适’字上,思想不适应,观念不适应,体制机制更不适应,或者适应得太慢,丢掉了发展机遇。第二句:‘要想保存自己,必须消灭敌人’。这既是战争的法则,也是竞争的铁律,放弃竞争而一味退却防守,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取胜。不能打败对手,就难以保存自己。我们必须摒弃消极保守的生存理念,培育超越对手的比较优势,赢得生存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转变发展观念。经营企业,靠维持不行,不发展难生存,发展太慢就意味着落后。面对国内国际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小步快走,大步快跟”的发展理念,以赶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为目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是转变用人观念。下决心改变当前用人讲资历、讲面子、讲感情的旧观念。一个人能不能用,关键要看他有没有思路,有没有办法,有没有打开困难局面的能力。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胆启用品德好、有能力、有思路的人,启用能够打开局面、加快发展的人,启用有思想、敢创新、一门心思想干事的人。市场竞争犹如打球,一个队员不在状态,必须立马换人,否则这场球就会输掉。
三、2007年7月,我在际华轻工集团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再次强调强化“五个”观念:
一是“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中央党校有位教授讲得好:“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没道理,发展太慢只有听别人讲道理”。应该承认,这些年,由于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我们听别人讲道理的事情还少吗?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发展机会。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迎头赶上,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再定位在“听别人讲道理上”。
二是“发展需要速度”的观念。骑过自行车和开过小车的人都知道,骑自行车,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才平稳,慢了就会晃,停下就会倒。开小车,时速保持在90公里至120公里最省油,速度越慢,耗油越多。同样道理,企业只有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运行才最平稳,最安全,也最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是“思路决定出路”的观念。搞企业,用什么样的思想支配行动,效果绝对大相径庭。传统观念支配下的企业,只能办成传统型的企业,只有强化现代化管理理念,才能造就现代化的企业。同样道理,“大思路决定大发展,小思路决定小发展,没有思路就谈不上发展”,你有多大的思路、多大的目标,就会寻求多大的舞台、多大的办法。否则,发展就没有出路,好企业也会被带跨。
四是“快鱼吃慢鱼”的观念。当前,市场瞬息万变,经济发展迅猛,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运行规则已不再是“大鱼吃小鱼”,也不是“活鱼吃死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今后将被市场淘汰的,不仅是亏损企业,有规模、发展慢的企业,也会被大浪淘沙,无情淘汰。
重庆3539制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清朝政府北洋水师的北京服装厂,成立于1912年。1938年抗战爆发后由国民党军队迁往重庆,后改为制鞋厂。新中国成立后由西南军区接管,是目前军需企业中唯一超100年历史的军需老厂。在董事长杨照明(右二)、党委书记刘庆富(右一)、总经理陈君(左二)陪同下考察生产现场
五是“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谁拥有一流人才、一流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必须彻底颠覆选人用人“重老实、重听话,轻知识、轻能力”的陈腐观念,大胆选拔知识型、专家型、实干型和能吃苦、想干事的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对于如何发展,我在各种会议上先后提出了六个“要”:
一是要有志向。中央电视台有句非常著名的广告语,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里的“心”,讲的就是志向。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有句名言:“乐观者从灾难中看到的是希望,悲观者从希望中看到的是灾难。”这句话对我们际华企业非常适用。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的企业,是包袱?是灾难?还是财富?是希望?需要做出正确选择和回答。我们绝对不能再做出让他人牵着鼻子走,自己看轻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被自己的一些弱势所吓倒,最终一事无成的事情。立志向一定要有信心,要有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搞好自己所在企业的信心,有加快发展、创先争优的主观愿景。
二是要有自信。无论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多大困难,做事一定要自信。世界有名军事将领麦克阿瑟将军有句座右铭:“你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你有信心就年轻,疑惑就年老;你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可以使你皮肤起皱,但失去积极心态,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可见,做事一定要有不服输、敢拼搏的强者心态。所谓强者心态,就是面临困难时的刚毅,面临困境时的坚强,做事做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这正是我们这些刚刚走出困境的际华企业领导,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三要敢较劲。自己敢与自己较劲,现在敢和过去较劲。要敢于向同行先进企业叫板。敢不敢较劲、敢不敢叫板,最大不同是,“敢较劲者遇到困难只修改手段,不敢较劲者遇到困难只修改目标”。苏格拉迪有句名言:“让那些想改造世界的人首先改变自己。”牛根生有句警句:“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回过头再看,你通过较劲改变了世界。”
四要善谋划。就是谋划人才、谋划研发、谋划品牌、谋划市场、谋划体制机制等方面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善”在这里是“主动”和“巧妙”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领导要主动想问题,学会动脑筋,靠先人一步成事,靠巧妙运筹赢人。
五要敢创新。要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措施。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自己封闭自己,对一些前沿性的理念、思维、方法、管理、经验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察而不觉。更不能坐井观天,做井底之蛙。
西安3513制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延安中央红军的军工八厂,成立于1938年,是由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办的军需工厂。作者在董事长王兴平(左二)、总经理段银海(右二)陪同下考察生产车间
六要“狼性”精神。狼在自然界的进化中有三个特征:一是机敏、凶残而富于进攻性;二是喜欢结群出没;三是强悍进取,勇敢无畏,不屈不挠,坚韧刚毅。有文章对狼性“精神”做过这样的描述:“狼者,群动之族。攻击目标一旦确定,狼群起而攻之。头狼号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欲动而先静,欲行而先止,各司其职,嚎声起伏而互为呼应,默契配合,有序不乱。进攻时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厉声嚎叫以壮其威……”这段精彩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活生生的群狼捕猎图。据资料介绍,狼性特征最明显的,是那些被人类打断过腿、刺瞎过眼,与强势动物在撕杀中被咬掉耳朵,或者只剩下半截尾巴的狼。这些狼既贪婪凶残,残暴剽悍,更喜欢结群。我们的企业领导们在前些年的生存发展上受过伤、经历过挫折,这不要紧,往日的坎坎坷坷,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狼性”精神、团队风格。
坚持不懈的思想引导,使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加快发展的舆论氛围初步形成。一级带一级,职工队伍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