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的军需企业是个“烂摊子”

接手的军需企业是个“烂摊子”

下午一上班,在党委书记姜国钧的陪同下,我去集团机关各个部门认认人、认认门,见一见集团机关的同志。集团机关大部分人都是从总后生产管理部过来的,我比较熟,一见面大家格外热情,我到集团担任总经理,大家高兴,也欢迎我。

本想召开一次总经理办公会听听大家的意见,后来一打听,集团公司平时没有单独开过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重要问题都是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的方式研究解决。我在总后生产管理部负责企业改制,自然知道公司制企业应该怎样运行。新兴铸管股份公司毕竟长期在河北邯郸武安的一个山沟里,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企业运营文化。既然到了企业,就先适应这里的企业文化吧。

我先找集团分管军需企业的两位副总经理和一位董事了解情况。他们三个是这样分工的:张东明副总经理负责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军需企业,廖花吟董事负责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的军需企业,王坤法副总经理负责军需企业中的机械装具企业,是一种地区性与行业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三位领导过去是3502、3506、3607工厂的厂长或者党委书记,对军需企业非常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普遍感觉军需企业目前很困难,亏损面大,企业移交地方后五年军品保护期马上到期,一旦没有了军品,军需企业的困难会更大。他们认为要想把军需企业搞好搞活,比较难。

我又找来王树林、姚赤耕、王兴智、宋连堂、杨先炎5位部长,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他们5人中除王树林部长过去曾经担任过新兴铸管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外,其他过去都是总后生产管理部的年轻助理员,目前,他们4人现在分别在新兴铸管集团公司机械部、轻工部、财务部和党群工作部担任部长、副部长,对于军需企业比较了解。他们共同认为,军需企业比较困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亏损面大,市场和管理方面问题很多。由于连年亏损,军需企业平时在集团会议上挨批多,领导层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心很难拢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军需企业生产经营和扭亏增盈。

我心里清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是凭实力说话,谁的实力强,谁的腰杆子就硬,谁就有话语权。你没有效益,总是亏损,免不了要受点气。问题是,军需企业为什么一直亏,原因是什么,这才是我真正想了解的问题。

党群工作部送来了集团所属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花名册,我认真看了一遍,除去贵阳3536工厂许益民厂长、闻喜仓库牛国元主任、3543工厂王志英厂长,是过去总后军需生产部任命的老领导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都是前几年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提拔的,有些是新兴铸管集团公司接手后刚刚任命的,我都不熟。看来,上任后,抓紧熟悉各个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各企业“一把手”,非常紧迫。人都不认识,你怎么开展工作?

资产财务部送来了2002年集团各企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盈利大户是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利润4.5个亿,各项经济指标完成都不错。军需企事业单位处于整体亏损,除去14家严重亏损企业已经列入政策性破产、8家职工医院、疗养院准备移交地方,其余56家能够维持经营的军需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1.12亿元(未包括新兴重机和新兴实业非军需企业2000万元利润)。仔细一看各行业经济指标,顿时感到脑袋发胀,血压上升。

服装行业:3501、3502、3503、3504、3506、3534、3535、3536、3541、7555工厂和秦皇岛新40服装公司11家服装企业,只有3534、3535工厂盈利,其余9家企业全部亏损,亏损面高达82%。3502工厂本来应该盈利,由于空军衬衣布料在染整过程中缺少了一道烧毛工序,衬衣下发部队后大面积起球,形成严重质量事故,军方拒绝付款。工厂打算利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清产核资,核销这一笔资产损失。集团领导班子认为,不能轻易放过这起质量事故,应该让工厂干部职工从这一起质量事故中吸取教训,这一笔损失不能核销。3502工厂当年亏损2700多万元。

针纺织印染行业:3509、3511、3530、3533、3542、3543工厂和武汉依零公司、新45公司8家企业,只有3542、3543、3511工厂和依零公司盈利,其余企业亏损,亏损面50%。

毛皮和制革制鞋行业:3512、3513、3514、3515、3516工厂5家企业,全部亏损,亏损面100%。这几家工厂,前些年产品大量积压,在处理库存积压产品中发生了巨额亏损,成为全集团亏损最严重的行业,5家工厂2002年就亏损1.25亿元。

胶布鞋行业:3517、3520、3531、3537、3539、3544工厂中,只有3537工厂盈利,3517、3539工厂微利,范英俊董事长告诉我,3517、3539工厂的100万元和80万元利润,并非当年经营性盈利,是工厂效益好时积攒了一些钱,存在银行的利息。其余企业亏损,实际亏损面占84%。

装具行业:3521、3522、3523、3547工厂中,3521、3522工厂盈利,其余亏损,亏损面占50%。

机械行业:3405、3603、3611、6443、6617、7445工厂和新兴重工、实业公司8家企业中,只有3603、3611工厂和新兴重工、实业公司4家企业盈利,其余企业亏损,亏损面占50%。

上海、西安、武汉、成都、闻喜、信阳仓库和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北京企业干部学校8家事业单位中,上海仓库盈利,西安、武汉仓库微利,其余亏损,亏损面占60%。

广州3518工厂转型早,靠房地产开发实现了盈利,呼家楼宾馆、赵王宾馆微利。

以上几个行业中,服装、制革制鞋和胶布鞋3个行业是亏损重灾区,80%的企业在亏损。

军需企业大面积亏损,犹如天空乌云密布,黑云压顶,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情况表明,上任后我将接手的军需企业,是一个典型的“烂摊子”。

我挺纳闷,当年在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管理期间一度风光无限的军需企业,短短14年时间,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到了这种地步?!真是令人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