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开发市场 推进营销革命

深度开发市场 推进营销革命

市场是企业生存之本,订单是企业发展之基。

从我到新兴铸管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到担任际华轻工集团董事长,这一观点,是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企业领导们反复宣传的一个重要理念。

我向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们反复讲:市场强,企业强;市场优,企业优;市场弱,企业弱;市场衰败,企业必然衰败。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血定律”。

讲归讲,要让每一个领导接受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则需要一个过程。

就在2006年7月,际华轻工集团成立的当年,际华企业的军品市场,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年正赶上军品五年保护政策到期,计划分配的军品任务一点都没有,要军品,等招标,民品与外贸市场又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风险暴露无遗。

前些年,我天天对企业领导们喊:狼来了!狼来了!

有5年军品政策保护,大家没有拿军品市场彻底放开当回事。结果际华轻工集团成立了,军品市场放开了,狼真的来了。际华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非常严峻。

我和何可人总经理、范建设副总经理和胡福生、杨照明董事一起商量,想利用这个契机,好好抓一抓企业市场建设问题。

一、开展了“百人援救市场”行动。2006年年初,际华轻工集团还没有组建,就在军需企业中开展“百人援救市场”行动。所谓“百人援救市场”,就是在全厂职工中,认真排查有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人,把用得上的职工组织起来,同时从工厂机关、车间抽调几十人,组成百余人的队伍,由工厂领导带队,配合销售部门回访老客户,拜访新客户,走访尚未进入的全国14个统一着装部门,走访一些大企业、大公司,拓展市场,争抢订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一活动,引起了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初步搭建和完善了与军队、国家机关14个统一着装部门,包括许多大企业的关系,锻炼了营销队伍。据统计,各企业组织了2800多人参加了援救市场行动,走访860多家目标客户。当年7月,际华轻工集团组建以后,又紧紧地抓住军品市场不松手,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军队、武警有关部门的关系,了解招标品种、政策动向和招标方式,千方百计地做好招标前的各项准备。在几乎竞争白热化的军品市场,通过招标和竞争性谈判,最终拿到了20多亿元的军品订单,承揽各种行业服、大企业工装和外贸订单53个亿,当年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5.3%,虽然利润增长不理想,但是,首次面对军品市场全面放开,际华企业打了个趔趄,没有倒下,已经非常不错。

二、依靠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上百家的品牌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和品牌塑造后,开始大举渗透军品和职业装市场,再加上这些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市场手段,来势汹汹,咄咄逼人,在军品和行业服市场出尽了风头。面对军品和职业装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我和集团领导们感到,迎头硬顶,正面交锋,不一定有用。必须避其锋芒,发挥自身优势,实行迂回竞争策略。

际华企业的优势在哪里?一是质量好,军需企业搞了几十年军品和行业服生产,生产工艺熟,质量意识强,产品质量优,这是其他品牌企业和优势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二是工期有保证,际华企业过去在军队时,长期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干部职工的工期意识很强,一旦任务下来,加班加点、拼死拼活也会按期完成任务。三是突击能力强,适合承接批量大、工期短、要求急、标准高的应急性生产任务。军品市场和公安、税务、工商、司法等国内一些大行业的职业装生产都有这些特点。四是服务意识好,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一切以客户满意为原则。据此,我们确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际华企业要大张旗鼓地打好质量牌、工期牌、突击能力牌和服务意识牌,与国内品牌企业、优势民营企业展开“白热化”竞争。同时,注重自身形象宣传。际华企业从此在军品和行业服市场上,稳稳当当地站稳了脚跟。

三、推进营销革命,深度开发市场。际华企业长期营销方式单一,什么产品都依靠自销。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的营销模式、营销理念在国内逐步推开。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营销革命,是继续抱残守缺,还是迎头赶上?

际华企业选择的无疑是后一条。

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展会,已经成为际华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一把利器。与何可人总经理(右一)在上海“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交易会”。右二为际华时任3534制衣公司董事长韩文虎,左一是3534制衣有限公司公司党委副书记赵俊慧

一是推进展会营销。过去,国家外经贸部曾经批准总后生产管理部成立了一个“五菱交易团”,主要组织军队企业参加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军队企业移交时,“五菱交易团”的资质由总后生产管理部留给了集团公司。我担任总经理后,明确告诉负责承办“广交会”的中新联公司,杨连子总经理和于力拓处长,大幅度压缩已经移交地方的大军区、军兵种企业,腾出名额,全部分配给际华企业。想方设法地动员际华企业积极参展。每一年的“广交会”我都去。我发现,“广交会”上商海茫茫,际华企业依靠单兵作战的展销办法根本不行,太老套,引不起外商的关注。我和杨连子商量,租大摊位,组织际华企业集体参展,集团“亮相”,在展位里再具体划分为服装产品区、纺织印染产品区、鞋类产品区和户外产品区。这个办法果然不错,在“广交会”和国内各种展销会上,逐步树立起了际华轻工集团的形象,扩大了际华轻工集团的影响。展区大,很惹眼,前来洽谈生意的外商慢慢多了,际华企业终于在外贸市场上,撕开了一道又一道口子。

组织各类展销会,杨连子热情很高。为了便于他组织协调工作,任命杨连子为际华轻工集团总经理助理,专门负责国内外展会的事情。从此,国内的每一次纺织、服装、鞋类展销会,都有际华轻工集团的整体摊位参展,许多企业的大量订单,都是通过各种展销会承揽到手的。

二是开展网络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是从西安3511家纺有限公司率先实行的。有一次,何可人总经理告诉我,3511家纺有限公司销售部的董宏刚副部长,在网络上开辟了3511家纺有限公司英语营销网站,时间不长,就有不少的外商和国内客商打电话寻价,成交量还不少。我听了很高兴,就对何总说:“董宏刚建立网络营销的模式,是一个创新,让集团市场部派人详细了解一下,以集团公司名义下发文件,在各个际华企业中全面推开。”不久,多数企业按照际华集团统一部署,在国内一些著名网站,如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络上开办了自己的营销网站,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网络上开办自己的英语网站。企业开始从网络营销中受益。

三是实行产品专卖。在产品专卖模式上,漯河3515皮革皮鞋有限公司动作最快,下手最早。他们开始只是在漯河市开了七八个专卖店,后来有了经验,就在河南郑州和其他地市一级城市开,最后开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和其他一些大城市,效果不错。襄阳3542纺织有限公司产品专卖也积极跟进,先是在襄阳市开了几家家纺产品专卖店,尤其是旗舰店开得有模有样,很大气,上档次。后来,又把专卖店开到了武汉、宝鸡等其他一些城市。紧接着,石家庄3514制革制鞋有限公司、湖南岳阳3517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贵阳3537制鞋有限公司等,一些市场嗅觉比较灵敏的企业,也先后开起了自己的产品专卖店和旗舰店。

四是开办“际华卖场”。2009年国庆节之前,我去襄阳检查工作,发现新45印染有限公司开办的小卖店,很有创意。他们的小卖店里,不仅卖自己的产品,也销售际华轻工集团兄弟工厂适销对路、有特色的产品,每天光顾的客人真不少。我问张艳董事长,每天的销售额怎么样?张艳说挺好的。我说:“你既然也卖兄弟工厂的产品,能不能把你的小卖店改成‘际华卖场’?”张艳说:“那当然好啦!随之,一个开办‘际华卖场’的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形成。”

我觉得,如果际华轻工集团的36家企业,家家都能像新45印染有限公司开办“际华卖场”,就可以通过集团内部的商业渠道,把整个际华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拉起来。考虑到际华企业的大路产品是面向大众,市场定位不能太高,就把“际华卖场”的市场定位,定在地市一级城市、大一点的县城和省会一级城市的三四类商业圈,统一设计门店模式,通过自己的商业渠道,拉动集团企业生产经营上规模,力争把际华轻工集团打造成国内同行业新的商业帝国。回到北京以后,我与刘明忠董事长和际华领导班子商量,在襄阳召开一次“际华卖场”推广会,推广新45印染有限公司的经验,同时参观3542纺织有限公司的家纺产品专卖店。

推广新45印染有限公司开办“际华卖场”经验的目的,是要打造际华集团自己的商业渠道,成为全国同行业新的商业帝国

五是参加国际展会。2007年11月,由我亲自带队,杨连子总经理助理出面组织,组织3家皮鞋企业的一把手参加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鞋展。在拉斯维加斯的国际鞋展上,3514制革制鞋有限公司用德国德仕玛设备生产的“神行太保”牌职业鞋靴,3515皮革皮鞋有限公司生产的“强人”牌的时装鞋与职业鞋靴和3513制鞋有限公司生产的“巡洋舰”牌职业鞋靴很受欢迎。这是我第一次带队参加商贾云集的国际性大型鞋展会。3家皮鞋企业的一把手,亲自看到了各种款式新颖的时装皮鞋和职业鞋靴,感悟到了国际鞋业的流行趋势,看到了集团皮鞋企业的比较优势与不足。2008年6月,由我带队,杨连子总经理助理组织,组织近20家际华企业到莫斯科,参加了由国家外经贸部组织的“俄罗斯中国年”“中国出口商品展”。那些天,际华轻工集团展位上的俄罗斯客商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尤其是兰州3512毛皮服装有限公司、内蒙古森普利服装皮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毛皮产品,3家皮鞋企业生产职业鞋靴,在俄罗斯很受欢迎。际华产品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四、全力打造市场能力大于生产能力的营销格局。为了彻底改变际华企业生产能力偏大,市场开发能力跟不上发展需要的现状,我在多次会议上提出,要全力打造市场能力大于生产能力的营销格局。军队几十年的军事化管理,造就了际华企业这样一支“讲大局,听招呼,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各企业领导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千方百计地走出厂门,带领营销人员,千方百计深度开发市场,提高竞争市场、争抢订单的能力。经过3年努力,一个营销能力大于生产能力的雏形基本形成,2008年以后年,大量在本企业生产不过来的民品外贸订单,陆陆续续地转移到当地小企业生产,拉动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就业。

五、深入开展“市场年”活动。际华轻工集团2008年的高速发展,把营业收入收入和利润水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当年军品任务转入正常年份,也叫“小年”,军品出现较大缺口。如何继续保持2009年的快速发展?我和领导班子成员们集体研究,决定在际华企业开展“市场年”活动,组织企业围绕增强“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和优化结构意识”,大力营造做大市场的舆论氛围,千方百计巩固和扩大军品市场。同时,拿出做军品的劲头,在行业服和企业工装市场寻求突破,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想方设法做大市场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9年年底,际华轻工集团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分别继续保持了30%和30.4%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