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了下连学开车的梦
这是我从团宣传队下到二营六连后,第一次随连队执行长途运输任务。目的地是格尔木。
冬天的青海高原,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第一次坐在汽车驾驶室里随连队外出执勤,冷是冷点,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
从湟中县农村支农回来不久,上级一纸文件,要求团以下部队不再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已经成立的,所占用的连队兵员要抓紧清退。
部队的特点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我们团成立还不到1年的文艺宣传队要解散了。近1年的相处,大家对文艺宣传队要解散心有不舍。
军令如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临分配前,我们团刘和成政委找到我。
“小刘,文艺宣传队要解散了,你对今后的去向有什么考虑?”刘政委平易近人、仁和慈祥。
调到团文艺宣传队后,特别是认识了刘和成政委以后,我发现刘政委挺器重我,对我非常关心。
“下连队开车。”
“现在团政治处电影放映组缺人手,要不你就留在团政治处放电影吧。”
“我想学开车。”
“为什么?放电影也是一门技术呀!”刘和成政委耐心地开导我。
“在我们老家,放电影的机构特别少,只有县城才有,就是学会了放电影,复员回到老家也不好找工作。”我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那好吧,要下就下6连吧,先进连队,连里有个文艺宣传组,人手少。”刘和成政委见我坚持要学开车,最终同意了我个人的想法。
几天后,我和吕恒新以加强2营6连业余文艺宣传组的名义,被分配到了汽车6连,武宝生和李明智留在了团政治处电影放映组,文艺宣传队其他人都各得其所,回到了他们新兵训练结束后应该去的连队。
2营6连当时是全军树立的一支先进标杆连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曾经为6连拍摄过一部《车轮碾碎千里雪 红旗插遍万重山》的纪录片,宣传报道的就是汽车6连连续10年在青藏线安全执勤无事故的先进经验和动人事迹。这部纪录片,在我参加新兵训练进行团史教育时,就组织新兵们集体观看过。
我为能下到这样一个先进连队而感到高兴。
一到连队,连队通讯员张岳祥就带着我们去见连长、指导员。连长叫王根成,是陕西省扶风县召公公社人,和我一个县,1958年参军,比我当兵整整早了10年。通讯员张岳祥与我同年入伍,精明能干,一表人才。他私下给我介绍:“王连长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话语不多,比较严肃,平时大家很难看到他有笑脸,全连上下都怕他,你见了面说话小心点。”
我们一见面,王连长果然威严。
“你不想在宣传队吹笛子了,想到我们连学开车?”王连长阴着脸,用风趣的口吻对我说。
“报告连长,我就是想下连开汽车。”我打个立正,给王连长敬了个军礼。
“留在连部先当一段通讯员怎么样?”
“报告连长,你现在不是有通讯员吗?”
“张岳祥当通讯员快1年了,先让他下去学开车,过1年你再下行不行?”
“报告连长,那不行,我和刘政委说好要下连队学开车的。”我被王根成连长的一番话逗得有些急。
“和你开个玩笑,看把你吓的。刘三省去5班,吕恒新去4班吧。我已经给你们2排长打好了招呼。3天后连队要去格尔木执行任务,你们不是想学习开车吗?正好跟连队一块儿去格尔木。”王根成连长这才露出了笑容。
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张岳祥说王连长严肃,原来王根成连长也会开玩笑。
从王根成连长屋里出来,通讯员张岳祥又带着我们俩去见连队指导员和两位副连长,并边走边向我介绍指导员的情况。
指导员叫史作义,是陕西省岐山县青化镇人,1958年当的兵。说起青化镇,离我们村只有8里路,这么说,史作义指导员跟我算是最近的老乡。史指导员比较胖,红脸膛,属于老政工。一进门,通讯员张岳祥就把我们俩介绍给了史指导员,史指导员立即起身说:“欢迎,欢迎,团里给我们连派来了文艺骨干。”
“你们到班里以后,要尊敬班长,尊敬老兵,和大家处好关系。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快点,尽快掌握开车技术。”
“谢谢指导员,我们一定做到。”我和吕恒新齐声说道。
紧接着,我们又先后见到了王福海副连长和何文泉副连长。两位副连长很客气,很热情。
最后,张岳祥把我们领到了2排蒋排长的房间。
“欢迎,欢迎,王连长已经给我交待过了,我马上通知4班长、5班长过来,把你们领回班里。”
我随着5班长欧阳照来到了5班的宿舍。正好全班人都在,5班长欧阳照把我介绍给了大家。“这是刚刚从团演出队分配到我们连的刘三省同志,今后大家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欧阳班长又把全班每个人给我做了介绍。大家就算是认识了。
随后,欧阳班长指定我跟随一位1964年入伍的四川老兵柴伟新当学员。欧阳班长说,柴伟新驾驶和修理技术非常好,是我们班的技术骨干,你要跟他好好学习。
能遇上这样的技术骨干,我感到很幸运。
柴伟新平时话语不多,少言,实干,有主见,凡事心里有数。
从第二天开始,我就跟着柴伟新老兵和他过去带的学员去车场保养汽车,做出发去格尔木的准备。
这位学员也是1968年参军,是扶风县绛帐公社人,只是新兵训练一结束就分配到了连队,现在在平路上已经能开车了。
我小声对他说:“我刚刚下到连队,什么都不懂,凡事你多提醒着我点。”
“我也是什么都不懂。”他闷闷的,有些不情愿的样子。
“你下来早,总比我知道得多,就算是帮帮我。”
“那好吧。”
我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两天后的上午,我随着连队去西宁转运站装运往格尔木的军用物资。
西宁转运站的货场真大,到处堆放的都是需要转运的军需物资。
由于装运物资的车辆比较多,车辆需要依次排队等候。排到我们这辆车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可是,西宁转运站勤务连的战士们特别能干,20多分钟就把我们这辆能拉6吨重物资的德国大依发车装满了。
柴伟新老兵把汽车开出货场,停到了西宁转运站的马路边上,开始指挥我们两个学员用盖布盖好刚刚装好的物资,并用绳子把盖布穿好捆紧。然后进入车队,一直等到全连所有汽车都装好了物资,才统一返回连队车场。
整装待发的高原汽车兵
第二天早晨一大早,连队统一出发去格尔木。大多数司机早早地就把汽车发动着了,满车场都是轰油门的声音和排气管排出的淡白色烟气。王根成连长等到全连的汽车准备就绪,正式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王根成连长和史作义指导员分别坐第一辆和第二辆汽车在前面带队,然后按照1排、2排、3排的先后顺序,连队的45辆汽车依次驶出了车场,最后驶出车场的是由王福海副连长压阵的修理救济车。
全连45辆汽车,排成一字形长蛇状的队形徐徐驶出营区,这种宏大的气势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心情多少有些激动。
乖乖!一个连的车队就是这样的气势,如果一个团的汽车集体出动,那该是何等宏大壮观的场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