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桥古会

七里桥古会

七里桥在我们村子东南方向,大约3里路。从我们村子往东1里到白家村,再往南1里到桥西村。桥西村和七里桥村就隔了一条沟,沟上有一座土桥,当地人叫七里桥,从土桥过去往东不到1里就是七里桥村。按理说,桥西边的叫桥西村,桥东面的应该叫桥东村,可是七里桥村的人不这么叫,就叫七里桥村,似乎连这座土桥也是他们村的。

在当地,也有叫桥东王家村的,因为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姓王。但叫得少,没有七里桥村这么有名。

七里桥村距离法门寺只有七里路。

新中国成立前,七里桥村曾经出过一个历史名人,叫公秉番,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长,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打了败仗。在当年的国民党军队里,即便是个师长,一旦成为共产党的手下败将,能让你有什么好果子吃。最后,公秉番师长选择了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安享晚年。新中国成立后,公秉番师长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毛泽东选集》里。随着《毛泽东选集》的公开发行,公秉番师长的名声在当地老百姓中也快速传播,成了我们那一带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七里桥村沾了公秉番师长的光,由此在我们那一带很有影响。

七里桥村在我们那一带有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七里桥村有古会。之所以叫古会,是说这个会自古就有,有些年头。小时候听我爷爷说,他听他的爷爷的爷爷说过,从他们懂事起,就有了七里桥古会,可见历史久远。

每年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二月初五就是七里桥古会。

大地封冻了一个冬天,土地开始变得松软,赶上下雪,雪也开始融化,一望无际的麦田地开始返青,发绿。人们脱去穿了一冬天的棉衣棉裤,换上了夹衣夹裤,顿时感到一身轻松和舒坦。

二月初五这天一大早,方圆十几里的老大爷、老婆婆、大姑娘、小媳妇,男男女女,成群结队,骑自行车的,坐马车、坐牛车的,三三两两走路的,各色人群从四面八方赶到七里桥村去逛古会。这一天,我们那一带的农村小学也会放假,让学生娃娃们跟着大人去逛古会。从早晨8点开始,七里桥村四面的乡村小道上,赶会的人群川流不息,人气异常火爆,让这个历史古会很有些逛头。

七里桥村古会会期三天。每年逢会,扶风县秦腔剧团在七里桥村口搭起了戏台子,白天唱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折子戏,就是各种大戏里面的精彩片段,晚上唱本戏,就是从头到尾唱完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白天看折子戏,大多是一些地里的活不太忙、能走得开,或者年龄大一点的老年人。到了傍晚,附近十几里白天忙庄稼活的青壮年人吃过晚饭,紧赶慢赶地往七里桥赶,去看本戏,把古会的人气搞得很旺盛。

七里桥古会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县新华书店也在大戏台旁边摆起了书摊,卖各种各样的新书。特别是在古会上卖各种吃货的,也沿街支起小摊子,羊肉泡馍、大肉泡馍、臊子面、炸麻花、炸油糕、凉拌扁豆粉、炒绿豆粉,还有卖甑糕的和其他小吃的。卖小吃的人嗓门大,拉起各种各样非常好听的叫卖声,引来了许多爱吃小吃的买主挤过来,过过馋瘾。在村子外头,各种耍杂耍和杂技的,也有好几家,他们敲锣打鼓,引来了许多喜欢看杂耍、杂技的人观看。旁边还有一些套圈的和用气枪打气球的,专赚小孩子的钱。孩子们一旦套中了一个小玩意,一双小手高兴异常地直拍着,一脸的喜气。套不中的,自然垂头丧气,一脸沮丧。

在七里桥村的东头,还有一个猪牛羊和高脚牲口的交易市场,大人们在古会上看看戏,就会来到这里了解了解猪牛羊和高脚牲口的行情。我父亲每次跟会后,就会从猪牛羊集市上抱回一只小猪娃,有时抱回一只小山羊,猪让母亲、嫂子喂,长大后拉到猪市上卖掉,赚点钱。或者杀掉,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卖给村子里的人,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养小山羊就成了我的事,每天学校放学后,我就牵着小山羊到沟边去放,长大以后再卖掉或者杀掉吃羊肉,给全家人解解馋,过过嘴瘾。记得有一年,我养了1年多的小山羊被杀掉了,朝夕相处,让我和小山羊有了感情,难过得我躲在一边哭鼻子。

在我还没有上学和后来上了小学和高小,每一年的七里桥古会我都去。上学后去,我就很少跟父亲、大哥们一起去,而是和村子里的小玩伴一起去。一路上,我们嬉笑打闹,好生热闹。到了古会上,我们一块儿听听戏,看看杂耍,吃点小吃,解解馋瘾。

每次去逛古会,大老远看见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馋得嘴里忍不住流口水。小时候,陕西关中农村的生活非常清贫,一年到头,大人孩子吃不了两次肉。

七里桥古会上的羊肉泡馍,和西安“老孙家”的羊肉泡馍做法不一样,“老孙家”的羊肉泡馍碗里全是干馍,放几片肉,浇上汤干吃。七里桥古会上的羊肉泡馍,碗大,汤宽,汤煎,城里人叫它“水围城”,羊肉汤上面漂着淡淡的一层油花,再撒上一点葱花,碗底是羊肝羊心羊肺羊肠等羊杂碎,上面搁上好几片货真价实的羊肉片,再掰一块“锅盔”,香喷喷的热气扑面而来,那个香,那个美气,简直是没法形容。那时候如果能美美地吃上一碗羊肉泡馍,那才真真正正地叫解馋!

每逢七里桥古会,扶风县秦腔剧团都要在这里搭台唱戏,好生热闹

可是,每一次逛会前,母亲只给我5角钱。一碗羊肉泡馍就5毛钱,吃了羊肉泡馍,就买不了连环画和小儿书,买了连环画和小儿书,就不能吃羊肉泡馍。站在羊肉泡馍摊边上,我心里好纠结好纠结。有时会狠了狠心,花5分钱吃一碗我平时最爱吃的凉拌扁豆粉,花1角钱吃一块油糕或者一根麻花,就算解了馋。毕竟,那时候的陕西关中农村,孩子们平时吃带油腥食物的机会也非常少。剩下的3角钱,我就在新华书店或者地摊上买几本连环画和小儿书。因为,那才是我业余时间最爱看,和在小伙伴面前可以炫耀的东西。

古会上,逛会的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一天逛下来,会觉得很累很累。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过个一半天才能缓过劲儿来。

其实,在我们那一带,还有西观山庙会、周公庙庙会、祝家庄庙会,但是离我们村子都比较远,也去过,但一般很少去。

逛七里桥古会,人多,热闹,开心,解馋。直到现在,儿时逛古会的情景,还会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活灵活现,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