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爸三妈

三爸三妈

三爸是我父亲兄弟三个人中间唯一“吃公家饭”的国家干部,是爷爷、奶奶包括我们全家人的荣耀和骄傲。

三爸小时候也上过几年学,很受我们村子小学庞先生的赏识和影响,一段时间,三爸干脆搬到学校与庞先生住。庞先生那时是地下党,耳濡目染,三爸的知识不仅长进不少,同时也积极要求进步。

新中国刚刚成立,三爸就当了兵,参加了抗美援朝。由于在部队积极追求进步,没有两年就入了党,提了干,而且屡立战功。三爸当时穿着军官服照的照片,可神气了,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三爸的铁杆“粉丝”,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像三爸一样去当兵。

三爸那时是工程兵,一次在朝鲜执行架桥任务中,不小心从桥上摔了下来,伤了腰,从此难以适应部队行军打仗和摸爬滚打的军事训练,特别是登高爬低的工程兵生活,就转业回到了老家。

三爸是经过抗美援朝战火考验的老兵,在部队屡立战功,自小就是我的人生楷模

当时的庞先生在法门公社当主任,主动要求刚刚转业回来的三爸到法门公社来工作,三爸就在公社做起了人武干部。

三爸在部队的训练功底打得不错,又有能力,训练起民兵得心应手,每次参加县里组织的民兵队列、射击比赛,三爸训练出的民兵都拿第一。

1968年1月,三爸在法门公社人武干部的位置上,关照我到部队当了兵。如果没有三爸当年的关照,我今天仍然会留在农村,指定也是个一辈子吃苦受累的农民。正是由于三爸的关照,由此改写了我的人生。我自始至终对三爸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

三爸在公社的名气慢慢大了。几年后,就调到了建合公社当了副主任。后来,又调整到了上宋公社当主任。几年后,三爸年龄大了,就转到了县粮食系统,在绛帐油脂厂当厂长兼书记。三爸是个有魄力、想干事的人,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油脂厂在全县开始设立油菜籽收购点。同时,采用用成品油换油菜籽的办法增加油菜籽的收购量。大哥、二哥、三妹也被纳入了换油点的范围,既给油脂厂帮忙换了油,又增加了个人收入。

自然,换油是个力气活,赚的是辛苦钱。但是,越是能吃苦,越是能马不停蹄地走村串巷,油菜籽就换得越多,个人收入就越高。如果没有三爸的帮衬,大哥、二哥、三妹们就难以有这样一份收入。从此,大哥、二哥、三妹家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

三妈在母亲、二娘三个妯娌中长得最俊巧,性格又温顺贤淑,与爷爷、奶奶和母亲、二娘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那时候,三爸常年在外面忙工作,庄稼地里的活和家务活都落在三妈一个人身上。爷爷、奶奶在世时,无论是地里的活,还是家里的活,爷爷、奶奶还能给三妈当当帮手,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后,地里的活和家务活都全部落在三妈一个人身上。

三爸在我父亲三兄弟中最小,结婚晚,孩子也小,所以三妈一个人整天忙里忙外,活得很苦很累。白天要下地劳动,不劳动就没有工分,回到家又要给孩子们做饭,忙完地里忙家里,孩子们又小,个个担不上力,一年到头,拼死拼活就忙她自己。尽管三爸在农忙时也会回来给三妈帮几天忙,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

有一次,二妹巧娥和二妹夫省明来村子里看二爹二娘,在村子口碰见了满头大汗、正在忙着给自留地里送粪的三妈。省明说:三姨,你真绍(能干的意思)。据说三妈当时听了不怎么高兴。其实,我理解三妈的心思:不绍,地里的活谁能帮我干。

的确,三妈一个人在家,生活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苦衷和难处。记得小时候在家里,三妈地里的活实在忙不过来,有时候大哥、二哥,大嫂、二嫂就来帮帮手。一直到五妹润巧、五弟五生长大后,能帮上忙了,搭上手了,三妈的负担才慢慢减轻了。

可是辛苦一生的三妈,对此却从来没有过什么怨言。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为一家人,尤其是几个儿女们在忙碌,在付出,在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