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野战部队接受军事培训

外送野战部队接受军事培训

就在我对参谋工作逐步找到一些感觉,但常常为自己不懂军事训练而深感困惑的时候,外出接受军事培训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被撤销的军队院校还没有恢复。为了贯彻落实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军队要整顿”的指示要求,提高基层部队干部军政素质,中央军委做出决定,在全军师以上部队大办教导队,对连排一级军官统一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军事培训。

我参加第一次军事培训,是在1971年国庆节之前。总后西安办事处司令部出面组织了10名师级机关的训练参谋,参加了驻陕西某集团军140师的教导队培训。

其实,当时总后西安办事处和青藏兵站部也举办了教导队,但是,那毕竟是后勤部队的培训水平。总后西安办事处司令部军训处的何世录处长是个有思想的人,他提出,后勤部队的基层干部可以在我们自己的教导队接受培训,但是,师以上部队机关的训练参谋,要走出后勤部队的圈子,到集团军部队去见世面,到培训质量更好,对训练要求更严的野战部队接受培训。因为,训练参谋是抓训练的,必须把自身的训练基础打扎实,才能更好组织部队军事训练。就这样,我们10名从师以上部队选调的训练参谋,被送到某集团军140师教导队接受培训。

140师教导队一开始在陕西耀县县城,培训中途又搬到了陕北洛川的一座大山里,参加培训的全是140师的基层连队干部,只有我们一个班是总后系统的后勤军事干部。

9月的陕西耀县,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是部队组织军事训练的好时节。

野战部队的作风纪律就是不一样,刚刚来到了140师的教导队,无论是集合、站队,还是进食堂吃饭,我们的动作处处跟不上野战部队干部,一度让我们来自后勤部队的作训参谋们感到无比汗颜和自愧不如。教导队的每一次列队,我们班都是最后一个列队完毕。尽管我们很注意,很努力,但是和140师基层干部相比,动作太慢。特别是进食堂吃饭,140师的干部们几乎都是在抢饭,然后,整个食堂里没有说话声,只有碗筷的碰撞声和嚼饭声,仅仅三五分钟,饭都吃完了,食堂里就剩下我们10个人还在紧赶慢赶地吃着。

我们这些来自后勤部队的干部也很要强,也很顾及面子。为此班长专门召开了班务会,大家七嘴八舌,商量对策。打那以后,我们减少了在宿舍呆的时间,每次上课和吃饭排队前,我们都是提前几分钟来到院子里,只要集合的哨子一吹,我们马上整队集合,从此我们终于能跟上教导队集合的训练节奏了。走进食堂,我们一改往日斯斯文文的毛病,主动加入了抢饭行列,然后学着狼吞虎咽地吃饭,吃完饭迅速撤离食堂。渐渐地,我们适应了野战部队“快打快撤”的生活节奏。我们班的一系列进步,自然逃不掉教导队领导的眼睛,也得到了教导队领导多次表扬。

野战部队教导队的训练就是严格。我在新兵训练时学习的那一点队列动作,拿在这里仅仅是个入门,按照教导队的要求相差很远。我们10个人决心通过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来改变自我,提高自身军事素质。

教导队开展的第一个训练科目是队列训练,内容包括: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敬礼、礼毕,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向左转走、向右转走、向后转走,蹲下、起立等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在这里,一切都是严格按照《队列条令》的要求训练,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在队列训练科目当中,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又是训练重点。为了把每个动作的基础打扎实,教导队的教员们把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的动作要领都分解成几个动作,反复进行动作示范,在大家基本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以班为单位组织分步细训。

那一个月,操场上,“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步——走,立定”“正步——走,立定”“跑步——走,立定”的口令声彼此起伏,各个班的训练热情非常高涨。教导队的队长、副队长、教导员和各排排长都深入到各个班,检查训练,纠正动作,哪一种训练气氛、训练场景,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在整个教导队里,我们这个班基础相对较差,和野战部队的连排干部的军事素养没法比,我们排的排长是140师420步兵团的副参谋长,湖南人,军事素养和训练经验非常了得。他就和教导队教员们给我们“开小灶”,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讲解示范,手把手地教我们每一个动作,帮助纠正各种难点动作,一点一滴地帮助我们提高训练动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在训练场上,虽然我们班的动作基础最差,可是我们的训练最刻苦,别的班的学员们休息了,我们还在练,每天晚饭以后,我们班又抽出1个小时进行强化训练。

9月份的陕西耀县,虽然天高气爽,但是中午的太阳仍然是火辣辣的,在太阳下长时间搞训练,没有几天,大家的脸上、胳膊上都开始脱皮,但是训练情绪依然高涨。我们的训练基础本来就差,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与懈怠。

在队列训练中,最苦最累的还是正步走。在140师,他们把“正步走”不叫“走正步”,叫“踢正步”,所谓“踢”,是说走正步时的步子不是迈出去的,而是踢出去的。既然是踢,脚踢出去时必须有力量,要踢得果断,踢得干脆,踢得利落,踢得没有一丝半点的拖泥带水。脚踢出去后,不仅脚尖要蹦直,脚掌与地面保持平行,同时脚掌与地面的距离要保持在20厘米左右。一开始,我们怎么也踢不好,一是脚踢出去的时候没劲,腿绷不直。二是脚掌与地面的距离不准,忽高忽低,这时候,教导队的教员就用米尺给我们反复量,逐步提高准确性。踢正步,臂部的动作要求也很严格,在踢出左脚时,右小臂向前抬起,肘部弯曲,右小臂保持平行,手腕对准衣扣线,五指微握,手心向内稍向下。同时,左臂向后摆,手心向内。在踢出右脚时,左臂向前摆,肘部弯曲,左小臂保持平行,手腕对准衣扣线,五指微握,手心向内稍向下。同时,右臂向后摆,手心向内。以此循环往复。一开始,我们班多数人踢脚与抬臂动作的协调性不好,排长和教员就耐心帮助我们,反复体会脚、臂协调性的要领,经过反复训练,大家的动作协调性好多了,能够跟上正常训练进度了。

接下来,教导队开始组织分步训练,教员把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分解动作,组织大家反复训练,反复体会。比如,教员们把正步走的动作分解为4个动作:分解动作一,是踢出左脚,右臂向前摆,左臂向后摆,体重落在右腿上,上体保持正直,微向前倾,两眼平视前方;分解动作二,左脚落地,体重前移,上体和臂部动作保持不变;分解动作三,踢出右脚,左臂向前摆,右臂向后摆,体重落在左腿上,上体保持正直,微向前倾,两眼平视前方;分解动作四,右脚落地,体重前移,上体和臂部动作保持不变。以此循环往复。经过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反复体会,反复训练。半个月后,整个教导队尤其是我们班的“正步走”已经踢得有模有样。“正步走”踢好了,齐步走、跑步走的训练难点就一个个地迎刃而解了。

在队列训练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敬礼”动作,敬礼是在军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动作,只要是下级遇到上级,都要敬礼。就是这么一个经常用又不怎么起眼的动作,由于过去缺乏严格训练,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却做不好。常见的毛病有三个:一是敬礼时只抬小臂,不抬大臂,动作小里小气。二是敬礼时手腕容易打弯,就像个大问号。三是并拢后的手指离太阳穴的地方有一段距离,使敬礼动作有点松散。为了克服上述毛病和问题,教员们按照条令要求,再三强调在敬礼时,一定要抬起右臂的大臂,小臂和手腕要伸直,五指并拢,微弯,大拇指贴紧食指的第二个关节,手心向内稍向外。而且,敬礼动作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就这样,我们反复训练,反复体会,敬礼动作做得标准、干脆、利落。进步幅度出乎预料。

在队列动作训练中,为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教导队组织了多次集体会操,一个班一个班地上场演示动作,然后由教导队的领导和教员以及各排的排长集体会诊,指出每个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问题,由各个班下去体会、揣摩和纠正。一个多月下来,整个教导队的队列训练大有长进,尤其是我们这个班,进步幅度更大,用我们排长,就是步兵420团副参谋长的话说,就是“你们现在的队列动作,那是‘狗撵鸭子呱呱叫’”。听到排长的表扬,大家心里非常高兴。

一个月的队列训练结束了,下一步的训练要转到射击、投弹、土工作业和步兵打坦克训练。教导队地处陕西耀县县城,不便于以上训练课目开展,陆军140师确定把教导队转移到陕北洛川。野战军的作风雷厉风行,说搬就搬,10月中旬,教导队结合摩托化行军,全教导队的150多人顺利到达了陕北洛川县的一条山沟里。这里是陆军140师的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跟耀县县城差远了。

生产基地四周全是庄稼地,已经成熟的玉米棒刚刚采摘完毕,只剩下变黄、变枯的玉米秆垂头丧气、有气无力地杵在庄稼地里。由于教导队刚刚搬到生产基地,没有适合开展训练的地方。

教导队到达生产基地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平整操场和射击场。大家不辞辛劳,加班加点,硬是把一块紧靠山根的玉米地改造成了一个平整的大操场和射击场。

刚到山里,教导队用3天时间温习了队列训练的所有科目,由于山沟里有回音,指挥员喊起口令格外响亮。越是有回音,口令越响亮,班排长们喊起口令越卖劲。顿时,操场上的口令声此起彼伏,个个把口令喊得震天响。沐浴着陕北山区秋日的和煦阳光,享受着丝丝清凉的山涧微风,大家的训练热情十分高涨。

10月下旬的陕北洛川大山里,早晚已经开始有了霜冻,天气变得有些寒冷。

刺杀训练开始了。刺杀训练,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子弹打光、冲出去和敌人拼刺刀的那种情景。刺杀训练的动作比较简单,口令是:出枪,上前一步刺,上前三步刺,放下枪。“出枪”的口令下达后,右手迅速出枪,左手接住枪的前部,右手迅速移至枪托,枪口向前稍向上,两眼直视敌人,两眼圆睁,要有杀气。“上前一步刺”的口令下达后,左脚向前跨出一步,两手迅速出枪,稳、准、狠地朝敌人的胸部或者头部刺去,同时要大喊一声“杀”。“上前三步刺”与“上前一步刺”基本动作相同,就是前面要有两个垫步动作,而且动作要快、要稳。那些天,操场上“杀!杀!杀”的喊声震天响。

几天训练下来,我的体会是:练刺杀,一定要有杀气,有霸气,要凶,要狠,要准,要有刺刀见红,刀刀见血,一枪杀死一个敌人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在刺杀中,容不得你有半点犹豫,半点彷徨,来不得一点点的“温、良、恭、俭、让”,必须拼出全身的力气狠狠地朝敌人刺去。否则,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自己。通过刺杀训练,我感到人的性格也有了一些细微变化,一旦到了操场,端起了枪,人就变凶了,和颜悦色的面孔马上变得凶神恶煞、满脸杀气。这可能就是通过野战部队训练要达到的目的。

下一个训练科目是射击训练。我刚当兵时,在新兵连参加的射击训练时,就练习了一个100米的卧姿射击。可是,到了教导队,射击动作改为200米卧姿、150米的跪姿、100米的立姿3种射击,而且统一使用64式自动步枪。当时的后勤部队配备的是59式半自动步枪,只有野战部队才配备64式自动步枪。为了统一衡量训练成绩,教导队要求我们班也要使用64式自动步枪。听我们的排长讲,64式自动步枪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枪的准确性比59式半自动步枪要差一点,但是装子弹多,可以打点射,这是半自动步枪不能比拟的。用64式自动步枪参加射击,对于我们这些后勤干部来说,训练难度增大了。我们班的人感到59式半自动步枪用惯了,用一用64式自动步枪这种新装备,也是好事情,等于重新熟悉与掌握了一种新武器。大家抓紧熟悉新装备,积极投入了射击训练。

在陕北洛川一条山沟里,大家在刚刚平整出的一块玉米地上进行射击训练

射击训练的基本要领,就是要使枪的标尺、准星、靶心“三点成一线”,巧妙使用扳机,在瞄准时扣下第一道扳机,射击时再扣下第二道扳机。同时,射击时的呼吸要均匀。几天下来,我慢慢地有了一些体会:一是对“三点成一线”一定要把握好,射击提前量一定要取好。二是在扣下扳机时,要适当憋气,教员们讲扣扳机时不能憋气,要保持均匀呼吸,我个人的体会,保持均匀呼吸时我没有打过一个10环,只要在适当憋气的时候扣下扳机,基本上都能打10环,可见个人体会非常重要。三是射击训练的难点在立姿,立姿射击时,左手没有任何依托,左手臂没有的力量,枪是打不准的,许多人在练习立姿射击时,在枪管前面加挂砖头,就是这个道理。半个月的射击训练,使我们的射击技术提高很快,在正式的射击考核中,我们班的射击取得了优秀成绩。

紧接着,又转入为期1周的投弹训练。在做动作示范时,教员再三强调,投弹训练的总要求一是要投得远,二是要投得准。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是右臂的臂力要好,要有劲;二是右臂甩出去的动作要正确,右臂向后伸时要到位,向前甩出时要有力;三是要借助好向前助跑的力量。按照教员的要求,经过几天的训练,大家的投弹训练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土工作业,是在我们后勤部队学不到的训练科目。具体内容就是如何挖战壕,如何修防御工事,如何修炮位和射击位,等等。那些天,陕北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山沟里的穿山风呼呼地吹,大家顶着凛冽的寒风,在生产基地的庄稼地里修工事,挖战壕,成天和铁锹与土坷垃打交道,几天的训练和实际操作下来,我们挖出的战壕和各种工事、炮位、射击位也是像模像样,受到了教导队领导的表扬。

每逢星期日,教导队一般都安排大家休息。生产基地在大山里,大家除去洗洗衣服,一般都无事可做,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有一个星期日,我们班的几个人相约,就到大山里去玩。我们顺着教导队操场旁边的那一条小河一直往上走,河面时而窄,时而宽,河水的流速时而急,时而缓。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天,聊来教导队以后的思想感受和军事技能收获。

在陕北,11月份已经完全进入冬季,河面结起了薄薄的一层冰,我顺手捡起了一块石头,朝冰面上砸去,冰破碎了,水呼呼呼地从冰层下面冒了出来,我上前用手一摸,一股渗入骨髓的冰凉感顿时涌满全身。快到中午了,太阳照在身上,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走着走着大家身上开始出汗了。在山沟里,我们十分悠闲地转了一上午,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这种无拘无束、悠闲自得的感觉真好。

中午饭之前,我们按要求赶回了教导队。

最后一个训练科目是步兵打坦克。训练先是从捆扎炸药包开始,接着讲解了各种坦克的主要构造和自身防护上的薄弱环节,也就是说,步兵打坦克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坦克的各个薄弱部位上。同时,重点讲解了火箭筒的使用,步兵如何利用好地形地貌来掩护自己,借助火箭筒和炸药包,出其不意,主动出击,打敌方坦克一个措手不及。理论课之后,就转入了实地打坦克训练。我们利用在土工作业时修筑好的各种掩体和工事,反复训练如何从坦克的前面、后面、两侧以及利用坦克转弯时主动出击、消灭坦克或者致其瘫痪。

那10多天,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在土里滚,在战壕里爬,每天训练下来全身是土,是汗,但是大家的训练热情和精、气、神很好。

为期3个半月的教导队训练结束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异常留恋的心情,告别了陕北,告别了140师教导队,告别了与我们朝夕相处、一起参训的野战部队的战友们,回到了自己的部队。

当时,我们科的行政参谋蔡理想也刚刚从西安办事处的教导队参加培训回来,司令部赵金铭参谋长确定让我和蔡参谋一起,在兵站部的篮球场给司令部科以上领导做一次队列动作汇报表演。我和蔡参谋先后上场,由赵少敏副科长下达口令,我们分别汇报表演了《队列条令》里规定的所有队列动作。赵少敏副科长挺有意思,他故意不按照《队列条令》里规定的动作顺序下达口令,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好像是有意在给我们出难题。还好,无论赵少敏副科长怎么样捉弄我们,我的训练动作做得干脆利落,丝毫不差。只是蔡参谋经不住赵少敏副科长故意打差,个别动作做错了。最后大家的一致评价是,经过教导队的培训,两个人的军事素质都有明显提高。但是,野战部队的培训效果,确实要比后勤部队的培训更扎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