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苦命的姑姑
我的两个姑姑,是我们家最命苦的人。那时候,家里很穷很穷,爷爷、奶奶孩子又多,大姑从小就被爷爷送给北乡一家姓何的人家里做帮工,受尽打骂和屈辱。几年后,大姑实在忍受不了何家人的打骂,就跑回了家。当时正好赶上了关中地区闹灾荒、遭“年馑”,在逃荒中大姑又被卖到了长安县。新中国成立后,大姑在成家后一直想找家,可从小离家当帮工,对家里人的印象已经有点模糊,没敢找。直到大姑过了50岁,找家的愿望就更强烈了。
有一年,大姑让在西安油脂厂上班的儿子文锁哥专门请了假,拉着架子车,一路向西走,走到了岐山县,围绕县城转了一大圈,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家,只好回到长安。第二年,大姑又让文锁哥拉着板车往西找。文锁哥是个孝子,非常理解妈妈寻找老家的心情,他又一次拉着架子车,一路向西然后向北,找到了青化镇,找到了三岔河西边的孙家村,孙家村的人告诉大姑,沟东不远处有一个胡同刘家村,村子里的人都姓刘。文锁哥用架子车拉着大姑翻沟过了三岔河。那天也巧了,父亲正好在三岔河旁的沟里种菜,大姑和文锁哥上前打听,父亲发现眼前的这个中年妇女非常像我奶奶,仔细询问,才知站在眼前的正是自己失散了40多年的亲妹妹。父亲顿时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大姑费尽周折,终于在失散40年后找到了老家,大姑与自己的哥哥和两个弟弟合影。左起:父亲、大姑、二爹、三爸
等我父亲和大姑情绪都平静下来,父亲放下手里的活,把大姑、外甥领回了家。一进家门,二爹、二娘、三妈都赶来了,一家人又是一番抱头痛哭。哭过了,家里又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村子里的人听说了,都为我们一家人团聚而高兴。大姑非常高兴,从小又受尽了苦难,到了我家和二爹、三爸家里,首先是上楼看粮仓里有多少粮食,大姑看到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家粮食满仓,非常高兴。
自那以后,大姑每年正月都要在儿子、女儿的陪同下,回娘家看看,我父亲、二爹、三爸也先后去长安长安看过妹妹和姐姐。后来年龄一年年大了,大姑来不了,每年就让文锁哥来家里看3个舅舅、舅妈,大哥、二哥也代表父亲、二爹、三爸去长安看大姑。两边的老人去世后,文锁哥和大哥、二哥之间的走动一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
我的二姑也是在那场“年馑”和灾荒中全家人外出逃难时,中途卖到陕西武功县的。二姑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被爷爷卖掉时对家里印象比较深。所以二姑在武功成家后很快就与家里恢复了联系。每年正月,二姑和二姑父都要来家里看爷爷、奶奶和哥哥、弟弟。二姑去世后,二姑父每年就带着儿子们来家里。后来爷爷、奶奶不在世了,姑父年龄也大了,大儿子插旗哥、二儿子收旗、三儿子同旗代表姑父每年来看3个舅舅。来的最多的是插旗哥,年年都来,父亲母亲、二爹二娘和三爸三妈去世后,插旗哥仍然来家里看几个表哥、表嫂。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他离开人世。
亲情,总是这样缠绵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