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发展 主要领导要有一个好状态
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精神状态好,有思路,企业就盈利,就发展。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不好,没有思路,企业就亏损,就滑坡。
际华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经营思路呢?
从际华轻工集团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琢磨,我感到最为关键的是,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新的事业观和政绩观。
据此,在集团公司召开的各种会议上,我先先后后、林林总总地向际华企业的领导提出了12项要求:
一、危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暗流涌动,企业危机四伏,做领导的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要看到市场风险,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尤其是要看到我们的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稍有松懈,就有可能滑入效益低谷,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出局。
二、事业立身。一个企业的领导,如果能把企业带入优势企业行列,变成盈利大户,我想你在集团的地位是谁也动摇不了的。不注重事业立身而看重关系,暂时行,长久看,走不通。当今社会推崇“业绩为王”,领导用人的标准主要是看能力,看业绩。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有事业立身的意识,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企业长远发展上。
三、业绩为王。我们评价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就是用数字说话。一个人能不能干,管理水平高不高,就看你的盈利,你的效益。你所领导的企业长期在微利水平徘徊,只能说你是个一般化的领导,算不上是优秀经营者,更算不上企业家。我们衡量一个领导工作好坏,要坚持用数字说话,讲求“业绩为王”。
四、敢于冒尖。一个领导一旦当上董事长、总经理,就等于集团为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样是舞台,有些人表演得淋漓尽致,有些人表演得黯然无色。关键要有冒尖意识和自我加压的精神,解放思想,排除阻力,大胆地往前闯,大胆地往上冒,把效益搞上去,把企业往好里带。最后的结果,职工认可你,领导认可你,社会也会认可你。
对企业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建设,我一贯重视,逢会必讲
五、小草精神,大树风格。在大自然界,小草是生命力最强的物种之一。小草精神的核心和实质,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精神。在石头下面,一般的物种很难有出头之日,可是小草就能凭着一股倔犟精神,顽强地顶出头,冒上来。作为际华企业领导,必须有小草精神,顶住市场压力,大胆地往上钻,往上顶,往上冒。同时,要有大树风格,做企业,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变成灌木丛。际华轻工集团里谁是大树?相对而言,3502、3526、3534、3537、3542、3543、3512、3514、3515、3521、3522和3504、3506、3536、森普利公司等企业,就是大树。其他企业只能算得上是灌木丛的一分子。哪个风光,哪个光彩,结果不言自明。
六、想大事,谋大事。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必须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事关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上。比如:发展战略,长远规划,技术创新,营销策略、重大决策,干部使用,等等。作为一把手,一定要想方设法从繁杂的事务堆里跳出来,想大事,谋大事。站位要高,眼界要宽,想问题要深。不仅要看到第一步,而且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要勤思考,细琢磨,出主意,拿绝招,不断地给副手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让副手和中层干部们马不停蹄、尽职尽责地做工作。一级抓一级,级级出成效。切忌一头扎进事务堆里,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忘记了自己应该关注的大事。一定要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把握全局,驰骋千里。
七、会算账。会算账,算细账,是一把手的基本功。1999年,吴邦国副总理在上海全国企业改革管理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必须学会看三种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实际上就是让厂长经理们学会看账、算账,善于从财务报表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有些企业主要领导不怎么看账,也不会算账,或者说也看了,也算了,但算得不精,算得不细,粗粗拉拉,马大哈。这对一个企业主要领导来说,是致命弱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算账,就发现不了问题;不算账,就看不到差距;不算账,就有可能成为井底之蛙。所以,一把手既要算大账,又要算细账,不仅要算收入账、利润账,更要算成本账、费用账,一块一块地抠、一跎一跎地算,一个车间、一种产品、一种原材料地去算计,千方百计地把管理“水分”挤出来,把成本降下来。在市场上,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是刚性的,主动权不在企业,作为领导唯一能做的就是算自家账。“省钱比赚钱容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八、抓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主要领导的任务是抓生产。搞市场经济就不同,任务自己找,订单自己拿,市场抓不住,生产就无从谈起。即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形成积压,变成存货。“企业的一线在市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的一把手,必须适应体制转型带来的变化,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到抓市场上来。主要领导抓市场,不是要你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去插手销售副总的事,而是要你关注市场,跟踪市场,考虑市场营销中的一些大事情。如国内国际市场的现状,本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趋向,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实行市场细分,如何提高市场占用率,准备巩固哪块市场,拓展哪块市场,退出哪块市场,实行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国内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等等。只有抓住了这些问题,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前些年,国家经贸委在辽宁省组织了一次国际管理咨询试点。在组织厂长培训时,英国的专家问在座的厂长:请谈一下你的企业与国内同行业前三名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结果接连提问了几个人,没有一个厂长能回答,有的连前三名竞争对手是谁都回答不上来,令在场的英国专家非常吃惊。说明什么?说明国有企业不研究市场,不研究对手。这种情况在我们际华企业也普遍存在,我们不仅对集团内部同行业企业的情况,研究得不深不透,对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研究就更少。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去研究市场,研究对手,敢于同对手较劲,敢与向自己挑战,苦练内功,强身健体,才能说明这个企业的领导成熟了,市场化了。否则,市场将会无情地淘汰那些对市场一无所知、似知非知、毫无准备或者说准备不足者。
九、开眼界。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要敢于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主动到外面去感知世界。现在社会上流行两句话:一句叫作“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一句叫作“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就是提醒人们要放宽视野,开阔眼界。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正是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存在,才推动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在认知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地发现和研究差异,发现和研究事物的不平衡性,以此为动力,推动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企业的一把手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外面走一走。不是要你游山玩水,搞公费旅游,而是要你到国内同行业厂家去看一看,了解人家的生产组织、内部管理和营销方式,感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借鉴人家灵活的经营机制、用人制度和分配方式。在参观和学习中去感知差异,认识差距。采用“拿来主义”的办法,借鉴或者创造性地运用到本企业中去,以改造和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十、将企业前途命运、荣辱兴衰系于一身。年前我到一家长期亏损的企业走访困难职工,看了职工的住房很心酸。没有想到在个别亏损里,职工的住房这样简陋,从职工家里出来,我和这位领导说,你经营这几年,职工跟你吃苦了,少数职工到现在还住在像贫民窟一样的房子里,这是做领导的失职。董事长、总经理是企业的当家人,企业的前途命运和职工利益维系在一把手身上。企业办好了,职工跟着沾光,企业搞砸了,职工跟着倒霉。我们这些当董事长、总经理的,不能做个窝窝囊囊的当家人,做个被职工千夫所指的当家人。要做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当家人,做深受职工拥戴的当家人。企业做的好不好,是涉及几千名职工居家过日子的大事,做领导的一定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向企业负责,向职工负责,特别是亏损企业领导,要有解救职工于水火的义务与责任。
十一、做“恒星”,不做“流星”。这几年,际华集团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变化很大,上一年工作会大家还在一起开会,今年开会有的领导就不见了。为什么?有些领导没有把握住机会,在集团提供的平台上没有做出业绩,只能变成“流星”。市场竞争很残酷,大浪淘沙,你死我活,谁能适应,谁就发展,谁就做“恒星”。谁适应不了,发展不了,谁就是“流星”。每一位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有做“恒星”的意识,不要窝窝囊囊的做“流星”。做“恒星”的关键,就是要把企业搞上去,把效益搞上去。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一个领导,随时都有变成“流星”的可能。
十二、用业绩为自己书写历史。每个企业,都有一部发展史,每位领导上任后,都会在企业的发展史上留下痕迹,就看你是浓抹重彩,是轻描淡写,还是只留下一个简单的人名、符号。有些领导可能还会留下负面印象。因为在你任职期间没有做出业绩,企业没有发展,甚至倒退了,亏损了。作为一个企业的一把手,历史是谁写的?是自己给自己写的。这和领袖人物一样,我们的企业领导,大大小小也是个企业“领袖”,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要写正史,不要写反史,要受职工拥戴,不要遭职工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