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 就能撑起一片蓝天
做企业,抓扭亏,做足市场管理文章固然重要。
最关键的还是用人。用对一个人,可以撑起一片蓝天。用错一个人,可以毁掉一个企业。
只要把人用好了,用对了,长期亏损的企业可以扭亏为盈,濒临破产的企业有望起死回生。
作为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主管军需企业生产经营和扭亏增盈的责任人,从军需企业多渠道地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挽留人才,大胆起用人才,就成为我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实践证明,积极建言,多方挽留和大胆启用有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人当企业的一把手,在军需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给扭亏增盈难度较大的企业领导撑腰打气。
崔延安和袁海黎是在3515工厂最困难的时候接手厂长和党委书记的。改革开放以后,3515工厂曾经一度非常辉煌,红极一时,产品被评为“中国十大真皮鞋王”,产品供不应求,许多乡镇企业纷纷挂靠在3515工厂的旗下,主动要求为工厂搞产品加工。由于工厂没有抓住机遇,加强市场拓展,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几年辉煌之后,企业由盛转衰,陷入困境。2003年4月,集团公司在重庆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范英俊董事长让我抽时间与3515工厂两位主要领导谈谈扭亏增盈的事情。第一次见到陈燕平厂长,人很朴实、本分,也很实在,但是谈起扭亏增盈,几乎没有什么思路。王政宽书记我过去就认识,谈起扭亏,他只说了一句话:要扭亏,班子要调整。我与王书记的看法不谋而合。谈话之后,我给范英俊董事长提出调整一把手问题。后来,范英俊董事长委派3515工厂的老厂长、集团公司纪委书记熊仲春去3515工厂考察领导班子。
两年后,3515工厂扭亏为盈,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在厂长崔延安(右一)、党委书记袁海黎(左一)陪同下,与时任集团公司轻工部赵卫生部长(右二)考察车间生产
熊仲春书记在3515工厂工作几十年,对工厂的情况和干部表现、能力非常了解。经过考察,提名崔延安担任厂长,袁海黎担任党委书记。在集团公司一开始找他们俩谈话时,两个人都不想干。后来范英俊董事长让我找时间与他们俩聊一聊。崔延安过去是工厂分管制鞋的副厂长,给我的印象是性格内向,话语不多,凡事心中有数,是个有主见,有思路,精通制鞋技术的人。袁海黎热情开朗,性格随和,在大学学的是制革专业,是工厂分管制革的副厂长。两个人“一鞋一革”搭班子,算得上是“珠联璧合”,最佳搭档。我对他们讲:很理解你们两个人不想干的苦衷,目前工厂严重亏损,谁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但是,在工厂最困难的时候上任,干好了,是你们的能耐,你们的本事。干不好,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工厂本来就困难嘛!我倒觉得,趁你们还年轻,懂专业,应该借机会闯一闯。我倒有个想法,你们上任后,抓紧处理库存积压产品,亏损额大一点不要紧,就是要一亏到底,为今后几年重新翻身打基础,做准备。我相信你们两个能干好。
这两个年轻人真不赖,上任后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密切配合,在市场开发、内部管理,尤其是提质、降耗、增效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两年后,当年的亏损大户实现了扭亏为盈。
张进厂长是在3517工厂停滞不前,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时候接任厂长的,3517工厂过去是国内最大的橡胶制品企业之一。改革开放后生产经营一度非常辉煌,那时候,部队的解放鞋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产品供不应求,每天到工厂提货的人和车要排大队。几年后,乡镇企业的仿制生产和低价竞争,让工厂很快陷入了困境。工厂原厂长出事后,张进接任了厂长。由于3517工厂摊子大,人员多,包袱重,他不太想干。集团公司在河南漯河召开的制革制鞋企业座谈会上,我找他谈话,他谈到了工厂当前面临的许多困难,感到这时候让他当厂长,有点赶着鸭子上架的感觉。我对他说:工厂大,很困难,这是事实。可是,如果你能“一两拨千斤”,把那么大的一个工厂带起来,那就是你的本事。你是工厂的干部子弟,从小在工厂长大,后来又分管生产,对工厂的情况熟悉,有感情,可不能顾虑重重,撒手不干。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气魄,年轻人的胆略,你踏实肯干,群众威信高,有思路,有想法,只要把市场抓住了,管理跟得上,效益肯定能好转,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张进的确是个积极上进、不甘落后、非常要强的人,上任后,他工作踏实,积极肯干,善于抓主要矛盾,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大家跑市场,抓管理,工作上手很快。张进还有个特点,工作朴实,作风深入,平易近人,和职工的关系非常融洽,在职工中威信很高。工作中又能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在他的带领下,工厂生产经营形势明显好转,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两年后工厂就彻底摆脱了困境,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李书平厂长在我上任前,曾经因为客户没钱还不上3504工厂的货款,就用一辆奥迪车抵债问题,再加上工厂连年亏损,几次受到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大会批评。一段时间,他和党委书记宋敏感到很委屈、很郁闷,加上企业亏损多年,几次流露出不想干的想法。为此,我专门抽空去了一次长春,调查了解工厂的亏损原因。到了工厂,看见工厂在开发区建设的崭新厂房,规整的生产现场,特别是了解到李书平厂长为人谦和,工作踏实,有主见,有想法,在职工中有很高的威望。离开长春前,我专门找他谈了一次。我说:“你不能不干,搬迁到开发区不久的一个新工厂,不干可惜了,白瞎了。不仅要继续干,而且要干好。尤其是看到你们的生产现场管理得不错,车间满负荷生产,说明你做了不少工作,不能因为领导批评几次就打退堂鼓。现在是我在负责军需企业,只要你好好干,把工厂的效益搞上去,我保证今后不再提客户以车抵账的事情。特别是,工厂目前市场形势不好,无论如何不能困在市场上、订单上,我相信你们经过努力,工厂一定能够走出亏损。”后来,党委书记宋敏退休,我就和李书平商量,把冷泉提起来当党委书记。冷泉年轻,脑子灵光,为人谦虚,和李书平是典型的“老少配”。 两个人一把号、一个调,配合非常默契。他们俩同心同德,踏实肯干,抓工作有条不紊、有板有眼。尤其是李书平的思想情绪理顺了,工作劲头上来了,他带着营销人员闯市场,抓订单,在成本管理和产品质量上下了不少功夫,两年后,工厂彻底告别了连续亏损多年的局面。
长春3504工厂不负众望,两年后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生产经营屡创佳绩,营业收入利润率始终领跑集团服装企业。在工厂厂长李书平(右一),党委书记冷泉(左一)陪同下,考察服装车间生产线
二、让有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的人当企业一把手。
徐建龙是我有一次去南京调研,经过集团公司资产财务部宋连堂部长介绍认识的。当时他还是3503工厂华亭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华亭建筑公司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公司,工厂每年没有一分钱的任务给它,公司几十号人完全靠徐建龙带领大伙儿在市场上找饭吃。公司每年除去养人,还要上缴工厂几十万元利润。3503工厂当时不仅没有产品订单,管理也很混乱。因为生产现场管理混乱,生产线上吵吵闹闹、熙熙攘攘得像个大市场,我曾经几次批评过时任厂长。而且,工厂由于缺乏订单,连续多年亏损,一直翻不过身来。后来,我感到3503工厂要扭亏,必须找一个市场意识比较强、能从市场拿回来订单的人。想来想去,感到徐建龙比较合适,他不要工厂一分钱的任务,能把一个建筑公司搞得红红火火,让他当厂长,保不住就能把3503工厂搞活,带出亏损。徐建龙这个人市场意识很强,在市场上能折腾,会协调各种复杂关系。经过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讨论,先把他提起来当副厂长,负责军品任务协调。他果然不负众望,每年都能拿回许多军品订单。两年后,又提拔他当了厂长,就是想发挥他在市场上的优势,把企业尽快带出亏损。小徐风风火火,在军品、民品市场上搞得风生水起,让同行企业领导们刮目相看。由于军品和民品订单饱满,内部管理得到了加强,工厂在经历多年的亏损之后,第一次实现了扭亏为盈。有一年,由于工厂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提高较快,工厂领导的年薪头一次超过20万元,工厂党委赵建宁书记很感动,打电话给我,说要感谢我。我说你不用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你们徐厂长,是他把你们工厂的市场搞活了,效益上去了,你们的年薪才能提高。赵建宁书记听后哈哈一笑,连声说道:“是的,是的。”她也认同徐建龙风风火火闯市场的本事。
王平安是我到兰州3512工厂调研时,在销售人员座谈会上认识的,他当时是工厂的销售副厂长,听了他的发言,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王平安的市场意识强,脑子活,明白市场上的一些运行规则。我感到这些年,许多企业就困在市场上,缺少懂市场的领导,感觉这个人可以用。新疆7555工厂过去是新疆军区的服装厂,移交给集团公司时,已经亏损了四五年。集团公司接手后,两次调整工厂领导班子,两任厂长始终在市场上打不开局面。我想到了王平安。但是一征求工厂领导意见,争议较大,只好暂时放一放。一年后,新疆7555工厂扭亏增盈仍然没有起色,我破除阻力,坚持把王平安提到7555工厂厂长岗位上。王平安也是个想干些事的人,二话不说,把80多岁的老母亲托给妻子,自己独自一人去闯新疆,而且不负众望,上任两年多,就想方设法打开了新疆和甘肃两个地区的军品和民品市场,工厂逐步实现了满负荷生产。管理上,他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成本进一步下降。两年后,工厂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三、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让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
李传伟是我到集团公司上任前,刚刚由四川绵阳3536工厂党委书记改任厂长的。由于3536工厂在三线战略转移中负债过重,亏损严重,已经列入第二批政策性破产。对于这样一个决定,李传伟心有不甘。在邯郸集团公司第二批政策性破产企业吹风会上,李传伟找到我:“工厂能不能不破产?实在要破,我也不想当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厂长了。”我问什么理由?他说工厂目前市场和管理上没有太大问题,只要认真抓一抓效益就能上去,问题是工厂当年从山沟沟里搬出来时,银行贷款太多,700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本息滚在一起,每年的贷款利息就是700多万元,只要能把债务链解开,在市场管理上再下下功夫,工厂肯定能扭亏。我问银行贷款怎么解?李传伟说,目前他们正在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谈条件,想通过一次性“买断”来解除银行债务。会议之后,我专门去了一次四川绵阳。3536工厂亏损多年,很困难,工厂仅有的一辆老掉牙小车去成都机场接我,因为抛锚把我扔在了半路上。但是到工厂一看,崭新的大门、厂房,管理有序的生产现场,让人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工厂能破产。仔细一了解,李传伟在军品市场上有些办法,每年拿到手的军品总比兄弟工厂多,民品市场也有一定基础。用职工的话说:“这样的工厂破产,实在有些可惜了。”调查之后,我对李传伟说:“破产不破产,主动权在你手上,这么好的厂房设备,我感到破产了也可惜。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们能不能通过债务‘买断’,解除压得工厂喘不过气的银行债务?这样吧,你就下一点功夫,把债务“买断”问题解决好,不再破产的事情我负责协调。”李传伟是好样的,他找到信达资产公司领导说,要钱,工厂亏损多年,没有;要工厂,你拿走,工人你养着;否则,就破产,你们一分钱都得不到。我们花几百万把债务一次性“买断”,于你于我都有好处,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通过多次谈判和软磨硬泡,硬是掏了600万元把7000多万元的银行债务“买断”了,银行利息降下来了一大块。加上工厂过去有基础,李传伟加大了改革管理力度,两年后,3536工厂走出了亏损,创造了濒临破产企业起死回生的“神话”。
尉隽和高永庆是在3544工厂最为困难的时候上任的。秦皇岛3544工厂曾经与3536工厂一样,准备列入政策性破产。在邯郸集团公司第二批政策性破产吹风会上,老厂长隋军找到我,工厂能不能不破产?我说:“你说说你的想法。”隋军厂长说,工厂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产品附加值低,多数产品不盈利;二是当年工厂从承德山沟搬迁到秦皇岛时,贷了一大笔款,现在利滚利本息合计已经滚到了1.2个亿,每年光利息就要1000多万元。如果通过“买断”债务,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工厂还是有希望不亏损。我听了听说:“想法挺好,由于我对你们工厂的情况不了解,容我再考虑考虑。”会议之后,我专门去了一趟秦皇岛,到工厂一看,生产现场很乱,算了算产品毛利率,绝大多数产品的毛利率都是负数,感到3544工厂的情况比3536工厂要严重得多,扭亏为盈难度更大。但是,看到领导班子不忍和渴求的目光,我的心软了,也想通过“买断”债务和调整产品结构的办法试一试。就在这个当口,我去西安3511工厂调研,认识了副厂长尉隽。尉隽在3511工厂分管生产,在领导班子座谈会上,我感到尉隽对企业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比较透彻。我琢磨着,能不能让尉隽去3544工厂当厂长。下来后,我征求了工厂主要领导的意见,一致认为尉隽有能力,但缺点也明显。我又抽空和曾经在3511工厂当过厂长的集团副总经理何可人聊了聊。我说:“让尉隽去3544工厂不是去享福,而是去受罪,如果尉隽能把3544工厂带出亏损,那给集团扭亏增盈解决了多大的问题。”何可人副总经理很理解、很支持。考虑到毛巾厂与胶鞋厂行业跨度太大,我和何总商量,先让尉隽去贵阳3537工厂挂职学习半年,熟悉胶鞋生产。我同时想到了石家庄3514工厂副厂长高永庆,前些年我和范建设总经理助理多次去过3514工厂,对高永庆的情况知根知底,让他去和尉隽搭班子,担任党委书记,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搭配。一是这个人为人好,成熟稳当。二是他在3514工厂一直分管生产,熟悉制鞋工艺与管理,皮鞋、胶鞋虽然生产工艺不同,但在管理上是相通的。他去,可以弥补尉隽在制鞋技术和胶鞋生产上的不足。尉隽在3537工厂挂职学习结束后,我把尉隽和高永庆找到我的办公室。我说:“秦皇岛3544工厂目前很困难,是个长期亏损大户,你们两个去,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但是,毕竟是工厂党政主要领导了,也有你们施展本事的空间,去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干。到了工厂,有三件事要抓住:第一,要千方百计“买断”银行债务,这件事做成了,每年可以免掉1000多万元的利息费用,扭亏为盈就等于实现了一半。第二,调整产品结构。3544工厂目前产品结构问题很多,绝大多数产品的毛利率是负数,这个问题抓不好,就是免除了银行债务,企业照样走不出亏损。第三,实施减人增效。上次我去工厂,发现工厂富余人员很多,车间的闲人很多,工厂原来厂长是工厂的老人,抹不开面子,不敢动。你们去以后,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迈开步子。”尉隽和高永庆两个人真不简单,他们到工厂后,成立了三套工作班子,一是“买断”债务组,在老厂长隋军前期做工作的基础上,专门负责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商谈1.17亿元银行债务“买断”问题,重要关口由尉隽亲自出面谈。通过几十个回合的谈判和软磨硬泡,最后花了1600万元,采取工厂自筹资金和集团支持相结合的办法,“买断”了1.17亿元的银行债务,十几年来压得3544工厂职工一直喘不过气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被搬掉了。二是减人增效组,由高永庆亲自负责,在认真摸排全厂人员结构的基础上,制定减人增效方案,开展宣传教育。由于胶鞋企业有毒有害岗位多,利用国家有毒有害工种可以提前5年退休的政策,一次性减员150人,还有50多人在两三年内,也可以按照这一政策办理退休,等于每年减少人工成本150万元,减人增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三是结构调整组,由尉隽牵头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算细账,最后把盈利产品留在工厂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把在工厂生产亏损,放到外面生产就能盈利的产品,外扩到协作点去加工;对于盈亏持平的产品为了养人,暂时维持生产;同时,紧紧地抓住市场开发和加强管理不放手,工厂出现了大幅减亏的好势头。这两个人,在杨照明董事的指导下,齐心协力配合,一路披荆斩棘,在充满坎坷的扭亏增盈路上,硬是闯出了一条路子。3年后,3544工厂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终于起死回生。
四、他们在军队武警部队军品市场上叱咤风云。
陈海荣在我到集团公司之前,就是一个在武警总部军品市场上的传奇人物。呼和浩特5303工厂是2003年由武警总部移交给集团公司的一家服装工厂,由于核算办法不同,移交给集团公司的时候还是盈利企业,采用规范的财务核算办法后,企业陷入亏损。当时5303工厂分为呼和浩特服装总厂和临河毛皮分厂两大块,我到内蒙古考察工厂以后,发现总厂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相比之下,临河毛皮分厂市场、管理各个方面比总厂要好。尤其是临河分厂厂长陈海荣,市场意识和管理意识都很强,在武警军品市场有办法,每年争到手的军品任务都不少。管理上,他善于发挥各位副职的作用,在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现场管理上很有一些章法。但是,分厂亏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缺乏扭亏增盈的积极性,他们感到总厂亏损严重,分厂再好也是一木难支,难以扭转总厂的亏损局面。为了帮助5303工厂尽快走出困境,我提出将临河毛皮分厂从5303工厂分立出来,变成独立法人,实施“分兵突围”。同时,这样做,既加大总厂自身扭亏增盈的压力,又能调动临河分厂扭亏为盈的积极性。临河毛皮分厂独立后,总厂、分厂两个企业都有了扭亏增盈的压力,抓市场、抓管理更加务实了。陈海荣更是不负众望,凭借为人实在,工作踏实,抓质量、保工期有一套,深得武警总部的信任,就是在军品招标完全市场化以后,每一次的招标业绩也是让所有军需企业刮目相看。他充分发挥分厂过去的管理优势,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和技术改造方面狠下功夫,企业出现了市场订单稳定,生产任务饱满,产品质量提升,成本明显下降,生产现场整洁有序,技术改造突飞猛进的可喜现象。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企业扭亏为盈。5303工厂在两年后也相继走出了亏损。
与刘海权部长(左三)在内蒙古森普利毛皮服装厂陈海荣厂长(左二)、金贵平书记(左四)陪同下,考察生产现场
李格林是兰州3512工厂的生产副厂长,主要负责军品任务承揽和日常生产管理工作。3512工厂是军需企业中唯一承担毛皮服装生产任务的工厂,主要承担军队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的生产。我刚刚来集团的时候,3512工厂由于连续多年严重亏损,工厂准备“退二进三”,甚至把靠近市区主干道的几十亩土地已经卖出去了。工厂职工多,分流有困难,只好保留一部分生产能力,妥善安置职工。通过两年多艰苦卓绝地扭亏增盈,工厂走出了亏损。事情我最清楚,3512工厂能扭亏,有一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工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李格林。
李格林过去长期在工厂计划处负责军品任务,与总后军需部被装局领导比较熟,在军品任务协调上做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2004年5月,我陪同总后军需部领导去3512工厂检查士兵换装生产准备情况,李格林不辞辛苦,鞍前马后、周到备至地为被装局领导服务,连我看了也感动。就这样,军队每年的毛皮服装任务,稳稳当当地落在了3512工厂,李格林由此多年当选工厂劳动模范。后来,3512工厂党委书记陈春生调到新兴铸管集团党群工作部任部长,工厂需要提拔一位党委书记。考核组回来,准备把工厂的一位副厂长提起来当书记。在集团公司党委会上,我斟酌再三,提出了一种稳定军品市场的思路。我说,应该肯定,被提名的这一位副厂长思想、工作表现都不错,完全具备党委书记任职条件。但是,把李格林副厂长提起来当党委书记,更有利于工厂军品市场的稳定。由于李格林在军品市场上,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让他当书记,他有了积极性,军品市场就稳定。如果李格林没有了积极性,不去积极争取军品,不管谁当厂长、党委书记都没用。尤其是,面对国内品牌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激烈竞争,军品市场一旦丢失,企业完全有可能重新陷入亏损。至于被提名的这一位同志,有合适机会,可以调整到其他企业当书记。大家一致认同我的意见,李格林被提拔为工厂党委书记,军品毛皮服装市场由此被3512工厂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在兰州3512毛皮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绪义(右一)、党委书记李格林(左一)、总经理王祎(左二)陪同下,考察生产毛皮生产“退湿进干”情况
五、让能干的人为集团公司扭亏增盈分忧解难。在集团公司管理的56家军需企事业单位中,军需材料仓库占6家,这些曾经负责军需企业原材料采购、储备、供应的事业单位,到了集团公司,开始实行企业化运营,实行自负盈亏。由于缺乏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经验,6家军需仓库中,只有上海仓库的效益好一点,武汉、西安仓库微利,成都、信阳、闻喜仓库都陷入亏损。在安徽芜湖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我认识了上海仓库陈合法主任。有一次,我到上海3516工厂搞扭亏增盈调研,住在上海仓库的“四久宾馆”,有了和陈合法深入接触的机会。几次聊下来,我感到陈合法这个人有头脑,思维敏捷,脑瓜清楚,讲话逻辑严密,对仓储行业的发展很有些想法。我就想,当前军需工厂人员多,包袱重,集团公司领导的精力大都放在军需工厂的扭亏增盈上,能不能把6个军需仓库都交给陈合法来管理,让他帮助集团解除几个仓库亏损运营的后顾之忧。
在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董事培训班上,我抽空向刘明忠董事长谈了重组6个军需仓库的想法,没有想到,刘明忠董事长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事情一拍即成。我把陈合法叫到北京。我说,老陈,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把上海仓库管理得不错。集团决定,把西安、武汉、成都、信阳、闻喜5个仓库都交给你来管理,成立新的上海物流公司,我想听听你的意见。陈合法想了想说,我是搞仓库的,和几个外地仓库领导比较熟。前一段,看到贵阳3537工厂已经把成都仓库要走了,几个仓库的领导都担心,怕这样搞下去,仓库被军需工厂一个个地吃掉,被边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愿意把5个军需仓库接过来,大家一起抱团,共渡难关。我说,那就太好了,几个仓库情况你熟,武汉、西安、成都仓库在大城市,抓一抓问题不大,效益能上去,问题是信阳、闻喜两个仓库,地处偏僻,扭亏增盈有难度。但是我相信凭借你过去在军办企业闯荡市场的经验,能够把几家仓库带出亏损。上海物流公司成立后,陈合法董事长和狄晓华总经理分别带队,一家仓库一家仓库地搞调研,摸情况,利用在上海仓库积累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千方百计地盘活存量资产,利用一切空间抓开发,搞出租。两年后,西安、武汉两个仓库效益节节攀升,成都仓库扭亏为盈。后来,他们又把信阳仓库山沟里的十几栋库房出租给了中国储备粮公司,信阳仓库也走出了亏损。最后进入物流公司的山西闻喜仓库也慢慢地实现了扭亏为盈。
上海际华物流公司成立后,与公司董事长陈合法(左一)签订扭亏增盈责任书
六、技术服务公司的“女掌门人”。北京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长期以来承担军需工厂生产技术的指导与支持,是个纯事业性单位。移交集团公司以后,由于缺乏市场化和企业化运营经验,一度陷入亏损。研究所曾经有个生产车间,长期承担军队军以上领导干部特体服的加工制作,几年前由于发生严重质量问题,被总后停止了任务供给,偌大的一个研究所,就靠房屋出租和每年一点点军品外加工维持生计。集团曾经两次调整领导班子,仍然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
我想到了湖北襄樊3542工厂总工程师李爱玲。李爱玲毕业于西安轻工学院,学的是纺织专业,人风风火火、泼泼辣辣,在纺织技术上有一套。这些年3542工厂产品升级和专利申报,基本上是胡福生和李爱玲的功劳。成立际华研究总院时,我把李爱玲借到集团负责筹备工作,各项任务完成得都很好。她亲自调研了国内几家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研发机构的设立和运作模式,对际华研究总院的组建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我想,研究所知识分子多,必须选一个懂技术、有文化的人去当所长。最后,领导班子确定研究所所长实行公开竞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开竞聘中,李爱玲脱颖而出,力拔头筹,当上研究所所长。考虑到研究所郭卫民副所长情况熟,在竞聘答辩中也有尚好表现,最后,决定郭卫民担任党委书记,配合李爱玲一道抓扭亏。两个人上任后,默契配合,工作很有起色。特别是李爱玲不负众望,拿出女同志泼泼辣辣的劲头,跑市场,抓管理,盘活存量,挖掘潜力,郭卫民积极协助,全力配合。两年后,连续亏损多年的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走出了亏损,实现了扭亏为盈。
李爱玲(右)陪同刘明忠董事长(中)、栗美霞副书记(左)视察军品检测中心
后来,李爱玲发现研究所有一个国家级“军需品技术检测中心”的金字招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她在想方设法稳住军队这一块军需品检测任务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把武警部队的军需品检测任务争取了过来。紧接着,又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采用逐步渗透的办法,把全国公安、税务、工商等14个统一着装部门的纺织品检测任务陆陆续续地争了过来,把研究所逐步转变成为国内最大的纺织品检测技术服务性企业。
七、他呕心沥血抓扭亏、抓发展,身患癌症不幸去世。沈阳3547工厂过去是承担军队塑料凉鞋、塑料脸盆、水桶和涤纶蚊帐的生产企业。几年后,塑料凉鞋退出了部队装备,工厂技术力量太弱,开发不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应时民品,每年就靠那一点点塑料脸盆、塑料水桶和涤纶蚊帐军品任务维持生产,工厂由此陷入困境。工厂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有过盈利,但是军品任务一减少,工厂立马又陷入了亏损。
有一次,我到沈阳3523、3547工厂搞扭亏调研,见到了当时负责风华宾馆经营的3523工厂副厂长韩同义。韩同义过去在3523工厂当团委书记的时候,我就认识,后来在王克增厂长手里,提升为副厂长,专门分管三产经营。一段时间,韩同义把三产公司搞得红红火火,成为军需企业开办三产公司的样板,在军需企业里很有些名气。当时的三产公司完全面向市场,一切经营任务靠自己,靠市场,韩同义的确闯荡得不错,把三产公司变成了3523工厂的利润来源。
我就想,韩同义过去有搞市场的经验,能不能让他去3547工厂当厂长?兴许他能把3547工厂带出困境。我和3523工厂王茂国厂长一合计,就让韩同义去了3547工厂。韩同义真不赖,他上任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场开发上,竭尽全力抓订单,军队的市场被牢牢地抓住了,武警的订单也争取过来了,公安边防、消防的市场也慢慢地渗透了进去,工厂开始能维持正常生产了。接下来,他开始抓减人增效,通过多方面做工作,把生产一线年龄偏大的职工和二、三线富余人员分流下岗,工厂开始盈利了。韩同义又把精力逐步转变到抓民品和外贸市场上,在3523工厂王茂国的支持下,把两个工厂分别从外贸市场承揽到的聚酯头盔、防弹背心统一放到3547工厂生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韩同义又从国家民政部争取到了一批帐篷订单,他腾出了两层办公楼,改造成帐篷生产车间,3547工厂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被盘活了,销售收入和利润逐年攀升。
韩同义在工作上是个很拼命的人,有一年,为了争取军品订单,他陪同军方的人员去哈尔滨看冰灯,在回沈阳的路上,下雪路滑,小车翻车,造成韩同义的两根肋骨骨折,他在医院做了固定处理后,忍着疼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由于工作过于拼命,他后来患上了肺癌,手术后仍然坚持工作,直到退休后体检时才发现,癌细胞已经大面积扩散。他很绝望,干脆关掉手机,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谁打手机也不接,谁来信息也不回。由于病情恶化,不久就病逝在医院里。他生前告诉家人,不要把自己病逝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只做简单安葬就行。韩同义的爱人思前想后,感到韩同义好赖也是正厂级领导,不能就这么悄然无声地死去,她把韩同义病逝的消息告诉了3547和3523公司领导,3547公司全体职工和3523公司的中层以上领导纷纷赶到医院,为韩同义送行。
与栗美霞副书记(右二)在沈阳3547工厂厂长韩同义(右一)、党委书记佟胜利(左一)陪同下,考察工厂在扭亏增盈中新开发的外贸产品
每每想起3523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顾冰,在一次通话中告诉我韩同义患肺癌病逝的消息,我都忍俊不禁,为韩同义的病逝默默流泪。多好的一个同志,说走就走了,太突然,太可惜。我在内心,默默地为韩同义祝福:“老弟,一路走好!”
以上这些干部,有的在原单位不乏有一些不同看法和争议,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与长处是懂市场、懂管理,我在与集团领导充分协商后,恰恰发挥了他们的长处,大胆地把他们挽留和放在了企业一把手的位置上,让他们去拼搏,去努力。他们不负众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令人刮目的经营业绩。也正是在这样一批一心为工厂、一心为职工、一心为了扭亏为盈的企业领导人的努力拼搏下,陷入困境的军需企业一家一家地走出了亏损,实现了扭亏为盈。
几年后,除了3547工厂规模小、研究所属于技术服务性企业外,其他企业都成为集团公司盈利水平超过了1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盈利大户。
按照这一用人导向,结合军需企业改制,一批熟悉市场,懂技术,懂财务,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先先后后被提拔至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的岗位上。他们不负众望,业绩卓著,撑起军需企业一片又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