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谋划企业战略转型
新疆,是一个美轮美奂、神奇无比的地方。即便是在酷暑难当、蝉鸣四起的盛夏,这里的天空依旧是那样的宁静高远。中午,太阳是那样不遗余力地滥施淫威,让你时时刻刻切肤地感受到盛夏的存在。可是一到早晚,天气又会变得非常凉爽。
那拉堤河谷两岸的山丘,满目翠绿,让人很难相信这是被镶嵌在广袤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河谷中,白中透蓝的河水奔腾不息,一路远去,就连号称“沙漠之王”的胡杨树也愿意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栖息,金黄色的树叶,弯弯曲曲毫无规则的躯干,构成了那拉堤草原一幅独特的风景,加上当地老百姓有关胡杨树“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美丽传说,令人对沙漠中这种特有的植物顿生敬意。
就在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季节,新兴铸管集团公司第二十二次董事会,在新疆那拉堤空中草原宾馆召开。
会议听取了集团公司和5个二级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报,董事们畅所欲言,对集团公司和5个二级公司的“十一五”规划做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存在问题。外部董事吴耀文提出:“际华轻工集团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效益提升,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安排职工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发展看,是不是还要死守着现有传统产业走下去,能不能逐渐开发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做一做,搞好了,对传统产业也是个支撑与弥补。”
吴耀文董事这一番话,不知道别人听进去没有,反正我和何可人总经理是听清楚了,也听进去了。
会议之后,我和何总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啊,际华集团公司要发展,现有的产业一时不能丢,因为现有的7万多职工靠它吃饭。但是,从长远看,抓住机会,逐步涉足高新产业,是必须要想到和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国际上的一些顶尖企业,如诺基亚公司等都是由传统产业起步,逐步地变成高新技术公司,产品一度誉满全球。国内许多品牌企业何况不是如此。就是在军需企业中,也有青海3405工厂、南京3521工厂、天津3522工厂、山西3534工厂、襄阳3542工厂等一些产业转型比较好的企业。3405工厂过去是一个柴油汽车修理厂,随着柴油车的逐渐淘汰,靠修车已经很难养活企业,养活职工。厂长徐兴山是个有头脑的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先是搞起了硅铁冶炼。后来,又利用西藏的磞砂矿搞磞砂、磞酸加工,在青海格尔木盐湖上办起了钾肥厂,利用钾肥的下脚料搞氢氧化镁提炼。在去年的广交会上,3405工厂生产的磞砂、磞酸质量最好,有些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平,被评为第一名。磞砂、磞酸是做陶瓷和电镀的添加材料,毛利率高达35%,产品市场前景无限。3522工厂开发的摩托罗拉饰品配件,3521工厂开发的防尘履带,市场前景也很好,成为工厂新的支柱产业。还有3534工厂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与日本重机合作生产的“重机牌”工业缝纫机,生产销售一直很好,成为工厂利润的主要来源。
看来,必须想办法让际华企业的领导们超前思维,有提早谋划产业战略转型的意识和准备。
2007年11月17日,也就是新兴铸管集团新疆董事会之后的第四个月,际华轻工集团“企业发展战略与产业战略转型工作会议”在河南漯河3515工厂召开。
在天津3522装具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长清(左三)陪同下,调研该公司产品转型的做法和经验
在这次会议上,青海3405工厂、南京3521工厂、天津3522工厂、襄阳3542工厂介绍了他们在实施产业战略转型方面的做法和体会。最后,我强调了3个问题。
一、要搞清楚实施产业战略转型的含义。一提产业战略转型,有些同志马上会联想到离开传统产业去搞高新产业。这种理解有道理,但不全面。我所提出的产业战略转型,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传统产业向科技型产业的战略转型。在这次会议上,我们专门安排胡福生董事,介绍用高科技改造传统纺织产业的经验,就体现了这一层意图。最近,我看了厉以宁教授的一篇文章,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很受启发。他认为,在经济领域,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只要善于运用高科技知识改造传统产业,夕阳产品也能变成朝阳产品,传统产业也能变为朝阳产业。他讲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修碗,修碗是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手工业,可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运用高科技知识对这一手工业进行改造,把它用在修补各类深藏地下、水下上千年的文物上,使这一传统手工业的前景无限;第二个例子,服装产业是最典型的传统产业,西方一些国家开始研究用高新技术改造服装生产,他们在研究一种轻薄挺括的面料,夏天穿起来凉爽,冬天穿起来保暖,从而展示了服装产业的深刻革命和美好前景。以此推断,任何一种传统产业,只要积极地运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会展现出美好发展前景。3542纺织公司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层含义,是延伸产业链条,像3534工厂那样通过与日本重机合资合作,把做服装的产业链条延伸到智能工业缝纫机的加工与生产,效果很好,已经成为工厂的重要利润来源。
第三层含义,是指用传统产业的盈利做支撑,实施向高新产业转型。这次会议安排的3405、3521、3522工厂等几家企业的发言,就是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范例。其中3405工厂的转型就非常好。还有3522工厂与摩托罗拉、三星等合作生产的手机饰品与配件,销售收入已经做到了1个亿。应该说这些工厂的产业战略转型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今后10年内,军需企业产业战略转型就是要按照上面的三种思路、三种办法去做,而不是单打一。我想,我们现在做的是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最熟悉,如果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嫁接,也是我们最得心应手的,而跨行业经营的风险最大,在这点上请大家一定注意。
二、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的关系。既然是产业战略转型,说明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它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要求每一家企业既要有产业战略转型意识,又要有一个长远谋划。尤其在当前,要着重抓好两件事:一是要强化产业战略转型意识。从现在起对这件事要早做盘算,早做准备。平时多留心,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去发现和把握机会,一旦发现了,吃准了,摸透了,就要果断地实施。二是要防止在产业战略转型上乱了阵脚。一提产业战略转型,就把当前的传统产业放松了,不抓了,一门心思地去寻找高新产业,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两头都抓不住。所以,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通过大力发展传统产业提高效益,为产业战略转型积累发展资金。就是今后高新项目上马了,也要有一个培育过程,做到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
三、实施产业战略转型,要坚持量力而行,规避风险。由于各集团企业目前在规模大小、效益水平、资金多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产业战略转型上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以小聚多,逐步发展,在兴办高新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上,途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自己搞,也可以合资合作,像3534工厂那样。但是,一定要把项目论证好,把情况吃准吃透。同时,要有必要的管理技术人才做支撑。近几年来,国内红豆集团、杉杉集团、青岛双星这些公司,除继续从事传统的服装和制鞋产业外,已经开始转型高新产业,但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转型失误,把整个企业拖垮了。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必须认真记取。
企业战略转型,是传统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与集团总经理助理王兴智(右一)在青海江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兴山(右三)陪同下,实地调研该公司成功实施产业战略转型的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