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际华发展理论务虚会
2006年8月的一天上午。
“嘭嘭嘭……”随着几声敲门声,王兴智推开了我的办公室门。
“老总,我抽时间把际华轻工集团下属41家企业‘十五’期间特别是最近3年销售收入和利润统计了一下,同时按照行业分类与‘九五’期间最后一年的数字做了一个对比,增长率很不尽如人意。你抽空看一看,也许对你思考、决策有用。”
王兴智,际华轻工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发展规划部部长,一个熟悉军需企业情况、工作勤奋、积极努力、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爱琢磨事的集团高管,又是一个制鞋技术专家。当年毕业于西北轻工学院,学习制鞋专业。参加工作后,在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技术处分管制鞋技术,在总后勤部的专家储备库里,也是榜上有名。
“好的,谢谢你,我看看。”我接过报表,用赞许的目光朝着王兴智笑了笑。
王兴智转身离开了我的办公室。我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仔细阅读起统计报表。
报表显示,际华企业“十五”期间营业收入的增长总体不理想,虽然2003—2005年后三年增幅较大,但由于前两年欠账较多,“十五”期间营业收入5年总增长率只有28.6%,平均每年递增率不足6%。其中,制鞋企业5年总增长率为52.6%,平均每年递增10%;装具医药企业的总增长率为39.6%,平均每年递增近8%;服装纺织企业表现最为平庸,5年的总增长率只有16.7%,平均每年递增率只有3%左右。
这样一种结果,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在过去那种“只讲维持,不讲发展”的氛围中,大多数企业没有萎缩,滑坡,还略有发展,已经不错了。从今后的发展看,这种要死不活,原地踏步的情况,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为此,我考虑了好几天,最后确定召开一次发展理论务虚会,际华轻工集团董事会全体成员参加,同时吸收经理层成员、机关各部门部长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为际华企业现状进一步把脉,为下一步发展集思广益。
会议开了整整两天。
应该说,会议开得不错,收获有四点:
一是从集团层面,进一步统一了对加快发展的认识,用一些同志的话说:“要发展,有困难,不发展,难生存。与其要死不活地活着,不如放开膀子搏一把,兴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二是一致认为,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市场滞后,研发薄弱,管理混乱,设备陈旧,产品档次较低,激励机制不足,难以调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是根据发展要求,会议第一次调整了际华轻工集团“十一五”发展目标,将原定目标中的销售收入由80亿元调整为100亿元,利润由2亿元调整为4亿元。
四是理论务虚会的召开,标志着际华轻工集团的发展,由“务虚”转变为“务实”,由思想引导转变为抓好落实。
会议结束时,我除了继续坚持加快发展的总基调,对于如何开发市场、提升研发、加强管理、推进改造、调整结构和搞活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了我一整套想法。特别强调,当前企业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做大市场,提升研发,调整结构和加强管理,为际华企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石家庄际华3502职业装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服装厂,创立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同为晋察冀军区的还有际华3514制革制鞋有限公司等企业。公司董事长范建设(左二)、总经理杨朝祥(左一)陪同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部长冯亮(右一)、军需研究所所长杨亭欣(右二)视察军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