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兵火车一路向西挺进
3天后的那天一大早,银安和我都早早地爬起来,简单地吃了几口饭,就结伴紧赶慢赶地朝30里外的扶风县城赶。
县邮电学校在县城的东面,因为全面停课,邮电学校里一个学生都没有。
报到后,接兵干部把我们直接领到了邮电学校的学生宿舍。这时候,我和银安才知道,我们庄白大队这次一起当兵的一共有12个人。
我们庄白大队有9个村子,除去胡同张家村、纸白村、南坡村3个村子没有人当兵外,其他6个村子都有人当兵。其中陈家村和任家村当兵的最多,各3人,有陈权文、陈省明、陈宗福,任均平、任宗礼、任安银。我们村子和桥西村各2个,有刘银安、郭三都、郭安安和我。白家村和李家村各1个,有白全合、李智安。12个人里面,数陈家村陈权文年龄最大,大我4岁,已经到了当兵年龄的上线。据说他是在接兵干部做家访的时候,当着接兵干部和村子人的面,当众咬破手指头写血书,感动了接兵干部,再加上家庭贫寒,才当上兵的。年龄最小的是我和陈宗福,刚刚达到应征入伍的年龄。
授军衔后,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庄白大队一起参军的12个兵合个影。后排左起:刘银安、郭三都、陈权文、任均平、郭安安、陈省明;前排左起:作者、陈宗福、李智安、任安银、任宗礼、白全合
大家过去虽然在一个生产大队,但是彼此之间不熟悉。这次一起当了兵,彼此之间就像已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个个好高兴,好开心。
我们到邮电学校的第一顿中午饭,吃的是红烧肉炖粉条、大米饭,大家平时在农村苦惯了,生活比较贫穷,哪里见过这种吃饭的阵势,每人一大碗米饭,满满一勺红烧肉,一个个吃得那个香哪,别提心里有多美!
农村的孩子比较单纯、实际,就凭着中午这顿红烧肉炖粉条和大米饭,不少人说,这个兵是当对了,当值了。
下午一上班,接兵干部带着我们去领衣服、被褥。每个人领到的衣服有:衬衣两件,衬裤两条,绒衣一套,棉衣一套,罩衣一套,皮大衣一件,皮帽一顶,大头鞋一双,被子、褥子、床单、枕套一套,背包带一副,毛巾两条。另外,还给每人配发了脸盆、牙缸、水壶和印有“205部队”的搪瓷饭碗一套。按照接兵干部的要求,回到宿舍,我们就脱掉了穿了17年的农村粗布衣服,换上了部队配发的新军装。
我人长得比较瘦小,穿上又肥又大的军装,一点不合身。可是心里还是有一种按捺不住、难以言表的兴奋。
接着,接兵干部指导我们练习打背包。
第二天,接兵部队允许新兵家属们来邮电学校送行。许多新兵的父母、姐姐都来了,个别已经结婚和不少已经订婚的小媳妇和小对象也随父母一起赶来送行。我母亲带着父母当年给我订的那个小对象也来了,小对象见了面一句话没说。母亲除了反复叮咛我到了部队要吃好、睡好、好好干外,就是给家里要勤写信。
中午吃过饭,母亲带着我换下来的衣服,领着我的那个小对象,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也深情地看着母亲拄着拐杖、迈着一双小脚渐渐地走出我的视线。
下午,接兵干部又进行了临时编队和乘坐火车途中需要注意事项的教育。随后,组织新兵们背着背包,徒步行军30里路,从县城走到绛帐火车站,当晚集体搭乘从西安临时加挂开往青海西宁的闷罐车,一路向西挺进。
闷罐车里一开始有点闷。加上大家连续走了30里路,身上热,每节车厢里又装30多个兵,车厢里的空气可想而知。
火车在行进过程中,每一节车厢仅有的一个大门被锁死了,能打开的只有两个和人头一样高的小窗户,外面除了蓝色的天空,什么也看不到。
随着火车渐渐加速,车厢里开始冷风飕飕。一开始,大家都是背靠着闷罐车的车厢坐,随着车厢里的温度越来越低,大家变成了背靠背、肩靠肩地坐,相互抱团取暖。
多亏部队给新兵们配发了皮大衣、皮帽子和毛头鞋,真抗风,真管用。
由于闷罐车的小窗户比较高,无法看到沿途的风景。大家紧张而又兴奋了两天,下午又走了30里路,着实累了,上火车不久,多数人就相互靠着昏昏欲睡了。
一觉醒来,火车已经到了甘肃天水站。接兵干部通知大家集体下车,到军工站吃早饭。每人领到了一碗稀饭、两个馒头和一点咸菜。吃完饭,大家按照接兵干部的要求,洗完碗,洗洗脸,洗洗手,每人灌了一水壶开水,又上了火车。
不一会儿,火车又开动了。当天的中午饭和晚饭都是在闷罐车里吃的,每人每顿饭两个馒头,少许咸菜和罐头肉,还有一些饼干,喝一点自备的开水,两顿饭就算打发了。每次吃完饭,接兵干部都会指挥大家唱了几首歌,活跃活跃车厢的气氛。晚饭后,天又慢慢黑了,大家又开始背靠背地睡觉。
大西北的天气越来越冷。好在大家年轻,抗得住冷。
第二天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接兵干部告诉我们,火车马上就要到青海西宁了,大家可以在车厢内活动活动手脚,准备下车。
青海西宁的天气真冷,好在我们穿着皮大衣,毛皮鞋和皮帽子,皮手套,既抗风,又保暖。
半个小时后,火车在西宁货站稳稳地停下来。接兵干部组织大家有次序地下车。然后又列队走了一段路,登上了部队专门接新兵的汽车。
接新兵的汽车有10多辆。当时我们叫不上这种汽车的名字,反正感到这种汽车又高又大。后来到了部队,才知道这种汽车就是德国的大依发,载重量为6吨,是柴油车。难怪我们在攀爬车厢时那么艰难。
汽车缓缓驶出了西宁市火车站,沿着西宁市的外围继续向西开进。1个小时后汽车进入了山区。车队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了1个多小时,汽车开进了湟源县城。没有想到,在青海这么偏僻的地方,湟源县城竟然比我们扶风县的县城还要气魄,还要大。
接兵干部说,我们的部队就在湟源县城的最西头。
部队的营区到了。营区的大门口两边白墙上,用红漆写着非常醒目的毛主席的书法体大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有两个持枪的哨兵在站岗。从门口看进去,营区的车场整整齐齐地停放着许多汽车。接兵干部这才告诉我们,我们所在的部队是汽车兵,是汽车76团1营。大家听了都喜出望外。
多数人私下议论,这一次不仅实现了当兵吃粮的梦想,还能学会开汽车,认为这个兵当得太幸运了,太值当了。
汽车没有开进部队营区,而是开进了部队营区对面的湟源县委党校。接兵干部讲,在这里,我们要开始为期1个半月的新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