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格尔木 一路风景无限
车队驶出了营区公路,驶向了青藏公路。
汽车一上路,我就问柴伟新老兵:“我刚刚下连队,在执勤途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事情?”
“有些事,你跟几趟车慢慢就知道了。但是,从现在起,你要注意三件事:一是注意熟悉沿途路况;二是了解每天工作流程,就是每天上午出发前和下午到兵站后要做些什么事情;三是注意仔细观察我的驾驶动作,尤其是油门、离合器、刹车和挂挡杆在不同路段的配合与运用。”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柴伟新老兵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介绍,从西宁到格尔木大致5天的路程,沿途山多路弯,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刚刚到连队,什么都不懂,只有频频点头。
后几天的行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西宁至格尔木80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景色如画,风光无限。
连队从西宁出发,翻越的第一座山叫日月山。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脉,古代为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要塞。山口南北各有一座山峰,形似太阳和月亮,日月山由此得名。据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时由此经过,文成公主曾在此山做过短暂停留,给日月山平添了一道传奇色彩。日月山又是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的最西边缘,坐在汽车上远望,东西两侧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煞是好看。柴伟新老兵给我讲,日月山历来就是由内地通往西藏的咽喉要道,唐时为唐蕃的分界岭,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防关隘和贸易集市,也是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重要桥梁。
烟波浩渺的青海湖畔,天高云淡,绿草青青,牛羊成群
车队从日月山一路下来,要经过青海湖。青海湖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在蒙语里是“青色的海”的意思。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车队到了青海湖畔,稍事休息了一会儿。我钻出驾驶室,站在青海湖畔,青海湖碧水蓝天,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望无边。高原的阵风在湖面上刮起一波又一波浪花,前赴后继地拍打着湖岸,绽开一朵又一朵蓝白相间的浪花,令人心旷神怡。青海湖的中央有一个鸟岛,据柴伟新老兵讲,鸟岛上的鸟类有上千种,来青海湖的人一般都要乘船在鸟岛周围走上一遭,仔细观赏那些栖息在岛礁上,或者自由飞翔在鸟岛上空的神态各异、时不时地发出各种鸣叫的鸟类。美不胜收、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美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惊叹不已。
第二天上午,连队从青海湖畔的江西沟兵站出发,一路向西,要经过橡皮山。橡皮山海拔比日月山要高很多。车队从青海省共和县的黑马河驶出不久,就可以看见连绵起伏的橡皮山,高高耸立在公路的前方,就像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橡皮山的坡路较陡,大多是三四十度甚至更陡的陡坡。汽车行驶到橡皮山口,放眼望去,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美丽的高山牧场,悠闲吃草的羊群尽收眼底。据柴伟新老兵讲,因为橡皮山靠近青海湖,每年春天,由于路基泛水,从青海湖畔的公路,一直到橡皮山的半山腰,公路的路基会变得十分松软,看起来很平的路,一旦汽车开上去,路基由于受压就会陷下去,严重的地方还会溢出水来,整个公路就会变得像橡皮一样松软,故取名橡皮山。
翻过橡皮山,一路下来,就会远远地看到一片白花花的湖泊,这就是察卡尔盐湖。察卡尔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开发最早的一个。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官方就已有组织地对察卡尔盐湖进行开采过,光绪年间又设立了盐务局,标志着察卡尔盐湖的开发纳入了有序管理轨道。新中国成立前,马步芳曾经在这里设有盐场,年产原盐近千吨。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察卡尔盐湖经过不断的建设改造,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从察卡尔盐湖每年生产的几十万吨优质晶体盐,畅销青海本省和全国各地。听柴伟新老兵讲,察卡尔盐湖极易开采,只须揭开十多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直接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第三天上午,连队从察卡尔盐湖畔的茶卡兵站出发,一路爬坡,翻越伤心岭。伤心岭不是山,属于慢上坡。汽车在平路上开起来十分痛快,但是一到伤心岭,只能用二三挡的速度行驶。由于一路上大部分是慢上坡,水箱的风扇转速比较慢,水箱的散热不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都容易“开锅”,一“开锅”,汽车就得停下来冷却发动机。因此,在爬越伤心岭途中,大多数汽车都是开开停停、停停开开。让驾驶员们非常头疼,由此驾驶员们都把此岭叫“伤心岭”。
翻过伤心岭,向西北方向行驶约100多公里,就来到了青藏线最大的县城都兰县。都兰县城规模比较大,房屋规整,街道宽敞,乍一看,很难相信在荒漠深处竟然有这样大的一座县城。都兰县历史上原为蒙古诸部硕特西右后旗的驻地,民国六年设置都兰理事公署,隶属西宁道,民国十九年改为都兰县。1949年都兰解放后,成立了都兰县人民政府,1953年先后易名为都兰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联合自治区和都兰蒙古自治区,1955年又改为都兰县,县城也由香日德镇迁至都兰镇。
第四天上午,汽车驶出都兰县城约60多公里,车队来到了香日德小镇。香日德地处柴达木东部边缘,再往西10多公里就是附近比较有名的香日德农场。由于昆仑山脉雪水的消融流淌,形成一条长长的河流,在河的下游荒漠深处,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那时候国家粮食紧缺,就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劳改农场,内地的大批服刑犯人一般都在这里一边服刑一边接受劳动改造。
离香日德以西大约80公里就是驼驼山。从汽车的驾驶室里远远望去,这些山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又一个的驼峰,所以当地人把此山称为“驼驼山”。 驼驼山怪异的小山看起来并不雄伟,但是葱翠的树林和偶尔的猴啼,却把整个驼驼山渲染得生机勃勃。驼驼山比较陡峭,弯道又多,汽车在翻越此山时速度一般都比较慢。
从茶卡到香日德的沿途,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骆驼在公路边漫步、吃草
下了驼驼山向北拐,就是地处柴达木盆地深处的诺木洪农场。诺木洪农场也是青海省比较有名的一座劳改农场,羁押在这里的大多是来自内地的服刑犯人。从公路上远远望去,诺木洪农场郁郁葱葱,恰似戈壁滩上的一片绿洲。整个农场南北宽度大概只有三四公里,东西长约20公里。据诺木洪兵站的老兵们讲,地处诺木洪农场边缘的哈瓦村,是蒙古族聚居区,这里遍地是耐干旱、耐高温、抗风沙,生命异常顽强的灌木类植物沙棘林,结满红色的沙棘果,从而成为柴达木盆地大漠深处的一道亮丽风景。诺木洪兵站就坐落在距离诺木洪农场不远的地方。
第五天,车队驶出诺木洪兵站大约100多公里,就来到了此次执行任务的目的地格尔木。据柴伟新老兵讲: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2900米,全市有近90%的土地属于荒漠、半荒漠的戈壁滩,自然条件恶劣,年均降雨量极少,每年的风沙天气几乎占全年的一半。连队到达格尔木以后,连队给大家安排半天时间,到格尔木县城看了看。当时的格尔木县城实际上是个兵城,县城以格尔木河为界,河的东面只有县委、县政府和河东商场,后来,总后新组建的管线团也驻扎在河东。河西基本上全是部队,总后青藏兵站部下属的汽车一团、汽车三团、汽车三十五团、格尔木大站、第22医院、独立通信营、独立修理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405工厂都驻扎在河西。地方的单位只有西藏自治区驻格尔木办事处以及西格办的商场。格尔木自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经过广大军民坚持不懈努力,格尔木县城已经初步建成戈壁滩上的一座绿洲,市内绿树成荫,市郊农田葱绿。
连队在格尔木休整了1天,主要是去格尔木大站的仓库卸货,然后把汽车开回格尔木大站的车场,进行车辆的检修和保养。第二天,连队又集体返回了西宁。
这样一个往返,前后用了10天时间。
从西宁至格尔木一趟长途运输任务下来,我也是小有收获:
一是对汽车76团6连这一支“英雄连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下连队之前,我只知道6连是全军的先进模范连队,但是到底先进在什么地方,我知之甚少。一趟长途运输任务跑下来,我才发现王根成连长特别会带兵。他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在执行长途运输任务途中,全连车辆始终如一地保持匀速行驶,不仅保证了安全行车,驾驶员办事拖拉,漠视纪律,忽视安全行车以及开车挎车门,叼烟卷,东张西望,开英雄车、赌气车、霸王车等吊儿郎当的作风,被绝对列入禁止范畴。
二是通过一路细心观察,柴伟新老兵在出发前给我提出的要注意熟悉沿途路况、了解执行长途运输任务工作流程、细心观察和揣摩他的驾驶动作三点要求我都做到了。柴伟新老兵对我一路表现还算满意。第二趟去格尔木,在一些道路比较平缓、来往汽车较少的路段,柴伟新老兵就开始让我练习驾驶了。等到第四次去格尔木,我已经能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路段开车驾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