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例提拔当参谋

破例提拔当参谋

我在小车排一年多的工作表现,得到了青藏兵站部首长的肯定,也赢得了兵站部机关干部的认可。1971年8月,经青藏兵站部党委研究决定,任命我为青藏兵站部司令部队训科参谋。

对于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任命,让我有些诚惶诚恐,忐忑不安。

当兵那些年,我的心思比较单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小车开好,保证首长安全,从来没有想过要提干部,当军官。青藏兵站部党委的决定,着实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实话实说,在我们同年参军的这一批兵当中,我的提干不算早,像董权明、王志斌等刚刚当兵两年就提了干部。但是,像我这样由一名小车驾驶员直接提拔到青藏兵站部司令部机关当参谋,倒是个特例。因为,青藏兵站部司令部的参谋,一般都要从基层部队的连排干部中选拔,必须是优秀干部。像我这样没有经过连排岗位锻炼,直接从驾驶员提起来当参谋的情况,在部队也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青藏兵站部所属部队的小车驾驶员中,直接提起来当干部我是头一个。当然,我心里也清楚,我的提拔,少不了张洪声副部长的关心关照。对此,我有些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就不难理解。怕什么?怕由此引起羡慕和妒忌,提干部,别人羡慕是好事,小车排的驾驶员们眼热也正常。可我害怕的是妒忌,怕由此让人说三道四、说长道短,给自己的平静生活招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乍一当参谋,工作上摸不着头绪,心里很茫然

结果还好,对我的提干,机关和小车排反应很平静。一见面,祝贺的人多,就是有点风凉话,也始终没有吹到我的耳朵里。

提干的命令宣布后没几天,根据司令部管理科领导安排,我移交了与我朝夕相伴了一年多的北京吉普和安多诺瓦旅行车,正式到司令部队训科报到上班了。

司令部大楼是青藏兵站部首长办公的地方,走进司令部办公大楼,庄严肃穆,让我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

队训科在司令部办公大楼的二楼东侧,是司令部的一个主要科室。当时队训科没有科长,只有一名副科长,叫赵少敏,1958年的兵,是我们扶风县天度公社人,算是地地道道的老乡。赵少敏副科长特别有军人素养,说话办事干脆利落。在他的身上,让我体会了军人怎样做才能叫做“站如松,坐如钟”的状态与修养。

赵少敏副科长待人和蔼可亲,平时在机关大院和办公室里,经常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对待工作他非常认真,在他的上衣口袋里,经常揣着个小笔记本,里面记着许许多多与队训科工作有关,领导时不时地会经常问起的各种数字,一旦兵站部首长或者司令部首长找他询问有关情况,赵少敏副科长就会胸有成竹地掏出小笔记本,准确无误地报告出各种数据。几次接触,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队训科的主要工作有4项:一是兵员管理,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士兵跨部队调动,都是由队训科负责。负责兵员管理的有3个人,牵头负责的叫周健,1960年当兵,陕西西安人,兵员管理业务非常熟。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袁世友,管兵员;一个叫王达文,管职工。两个人都是四川永川人,1968年当兵,也是刚刚从汽车3团军务股调上来的。二是行政管理,主要负责部队军容风纪、作风纪律和汽车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牵头负责的叫杨宗法,1960年兵,四川人,对行政管理很有经验。还有一个年轻人,叫蔡理想,1969年兵,是刚刚从汽车76团军务股选调上来的。三是军事训练,每年部队新兵训练,正常军训,汽车部队夏训、冬训,以及部队后勤业务训练,都是由队训科负责编制训练大纲,具体组织落实。牵头负责的叫梁玉常,1963年兵,湖南链源人,过去在汽车1团运训股当参谋,军事训练经验丰富。我调到队训科后,赵科长分工让我给梁玉常参谋当助手,负责部队训练。四是司令部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青藏兵站部首长和司令部首长日常文件的呈送和重要事务的处理,以及机关保密室工作,牵头的叫施军礼,1965年兵,陕西榆林橫山人,还有3个年轻人,一个叫张军贤,一个叫李喜甲,一个叫彭同贵,都是我们同年当兵的战友。

到队训科上班一段时间后,我慢慢地发现,兵员管理、行政管理和办公室的工作,相对来说都容易适应一些,唯有训练工作的难度大一点。搞军事训练,你不仅要能讲出动作要领,能做出标准的动作示范,还要能发现部队在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时赶上组织部队大会操,当参谋的要亲自组织调动部队,没有标准的军事动作和丰富的训练经验,是很难当好这个训练参谋的。

可是,我当兵也就3年多,在刚刚当兵后的新兵训练中只接受过1个半月的军事训练,以后就是搞文艺,开汽车,开小车,自身军事素质非常一般,能搞什么军事训练?当什么训练参谋?我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工作上的压力。

一段时间,我产生了一种难以自控的畏难情绪。我担心自己胜任不了工作,做不好训练参谋的工作。

赵少敏科长主动找我谈心,安慰我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压力,凡事要慢慢来。首先是要抓紧熟悉工作,遇到什么问题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过个一两年,情况就会慢慢好起来。赵少敏科长的一席话,对我是一个莫大安慰。凡事我就虚心向梁参谋请教,慢慢地进入了状态。

提干部,当参谋,给我带来了3个方面的变化,我为此暗暗窃喜,也多多少少地满足了我那一点点虚荣心。一是我的军装由战士服换成了干部服。当时的战士服只有两个上衣兜,干部服是上下4个兜,连社会上一般普通人都知道,会识别。衣服一换,心情就好,人也显得神清气爽。二是吃饭换成了干部食堂。当时青藏兵站部机关有两个食堂,一个是战士食堂,在西头;一个是干部食堂,在东头,两个食堂并列在兵站部办公区的后面。食堂不同,饭菜品种、质量也不一样。刚刚从战士食堂转到干部食堂,心情好,精神头也不一样,饭量自然也大了。三是跟领导出差下基层多了。过去开小车时是拉着领导下基层,现在当参谋了,是陪着领导下基层,完全是两回事。虽然部队把机关的参谋、干事、助理员们叫做“臭参谋,烂干事,破助理员”,但是跟在首长后面下基层、了解情况、检查工作,感觉还是不一样,多多少少有一种出人头地、风风光光的感觉。

平时,只要不跟首长出差,我就跟着梁玉常参谋抓紧熟悉部队训练情况,慢慢地和各个团训练参谋们都熟悉了,工作联系也就建立起来了,当参谋的感觉也渐渐找到了。我渐渐地也喜欢上了部队训练参谋这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