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主辅料燃料比价和招标采购之路

走主辅料燃料比价和招标采购之路

以主辅料、燃料为内容的原材料,是构成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轻工企业,原材料、燃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更大。

在前期扭亏增盈调研中,有些职工在座谈会上反映,工厂在原材料采购上不阳光,有漏洞,有些采购员“吃回扣”,拿好处,损坏了工厂利益。我也看了有些企业的仓库,原材料库存量大,仓库管理混乱。

这让我回想起了当年我代表军队,参加全国扭亏增盈工作会议时的一幕情景……

那次会议安排了几家企业介绍扭亏增盈经验,印象最深的有两家:

一是重庆钢铁总厂。重钢是个连续多年亏损的老国有企业,老的“国企病”,重钢都有。领导班子调整后,根据群众反映和排查,总厂发现有些分厂采购的铁矿石、焦煤价格普遍比市场价格高。新上任的厂长果断决定,在总厂全面实现原材料招标采购。奇迹发生了,当年节约采购费用1.4亿元,加上其他改革管理措施,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二是山东淄博水泥厂。这家工厂已经亏损多年,领导班子调整后,新上任的厂长是个有心人,根据职工反映,他特意到原材料市场看了看,发现工厂采购的原材料和设备配件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他问采购部门领导是怎回事。采购部门领导说,这要问刚刚下台的厂长。这位新厂长明白了。他确定扭亏增盈就从原材料招标采购抓起,结果当年实现了大幅减亏,第二年走出了亏损。

这两件事对我的震动很大。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国有企业管理漏洞太多,容易产生蛀虫与腐败。如果能堵住原材料采购这个“窟窿”,国有企业的扭亏增盈就有希望。

我简单地算了一笔账,2003年军需企业销售收入是50个亿,扣除27亿元的军品销售收入,民品外贸产品的销售收入是23个亿,按照78%的原材料、燃料成本计算,当年原材料、燃料的成本是17.94个亿,如果搞招标采购,采购价格下降2%,每年就会盈利3588万元,下降3%,就能盈利5382万元,这对身处困境中的军需企业扭亏为盈,将会发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我和几位总经理助理们反复商量,打算在亏损企业走原材料招标采购这一步。有些人感到一步到位有困难,我说,那就先搞比价采购,逐步过渡的招标采购。

我的决心很大,果断拍板,一锤定音,事情就这么定了。

那一年年初召开的扭亏增盈座谈会上,对于搞比价采购,我除了跟大家算细账,讲道理外,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采购原材料、燃料必须货比三家,谁的质量好,价格低,就买谁的货。如果还想继续用老供应商的货,可以,必须按照比价情况逼他降价。否则,天王老子都没用。第二,要保证原材料、燃料质量,不能因为比价采购,图省几个钱,放弃质量于不顾,做得不偿失的事。第三,控制一次性采购数量,按照生产需求分期分批采购,防止造成原材料积压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尽管有阻力,但我逢会必讲,比价采购终于在企业逐步推开,民品比重较大的胶布鞋企业在杨照明董事的带领下,先行实施了招标采购。仅2004年,当年节约原材料、燃料采购价格3800万元,后来每年还在逐年提高。其中3517、3537、3539、3544工厂几家原材料采购比重较大的胶鞋企业,招标采购效果更为明显。据统计,每年采购成本分别下降3%左右,为胶布鞋工厂整体扭亏脱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