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与部机关“一支笔”

企业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与部机关“一支笔”

总后勤部企业干部学院承担着全军企业领导干部的培训任务。改革开放后,为了强化军队企业领导干部培训,总后勤部先后投资几千万元,在企业干部学院新盖起了新教学楼、宿舍楼,学院面貌焕然一新。

企业干部学院在北京,机关、大学密集,人才济济,最大的好处是学院不养教员,培训需要的教员都是从国家机关和北京一流大学聘请的,讲课质量绝对一流。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的领导也经常被邀到学院讲课。

后来,生产管理部领导整天忙于军队生产经营集中归口管理和清理整顿,学院讲课的事情就顾不上了。当时,国家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管理措施密集出台,“三年扭亏脱困”“推广邯钢经验”“抓大放小”“整体搞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票上市”等配套改革措施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集中归口和清理整顿,又是军队生产经营工作的头等大事,领导们都在抓大事,忙大事,国家的各种会议,经常是我这个企业管理局副局长去参加,回来后的组织实施自然都是我的事。阴差阳错,我被渐渐地推上了军队企业改革管理的风口浪尖,也着实让我在改革管理实践中开了眼界,长了本领。

给总后企业干部学院每一期领导干部培训班上课,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总后企业干部学院任庆才院长(右一)在讲台上

军队企业领导干部培训,自然不能脱离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管理的宏观趋势和大政策、大环境。参加每一期培训的军队企业领导,都想学习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听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课,也想了解军队在落实国家宏观改革政策方面的具体设想。就这样,我又被身不由己地加入了去企业干部学院宣讲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军队推进企业改革管理的设想、打算。我是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既然厂长们喜欢听,我就认真准备。尤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票上市,新名词、新概念比较多,我就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把一些名词概念背得滚瓜烂熟,讲起课来也是朗朗上口。其实,对于国家有些改革管理举措,我也是刚刚入门,所不同的是我参加国家会议多,学习领会早。可在绝大多数军队企业厂长们眼睛里,我就是学者,就是专家。每次讲课,我讲得津津有味,大家听得全神贯注。我的讲课,既能紧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又能联系军队企业实际,再加上我平时跑军队企业多,情况熟,事例多,我的讲课大家自然喜欢听,学院在征求每一期培训班学员意见时,对我的讲课内容普遍反映不错。我便成了总后企业干部学院常年聘请的“客座教授”,以后每一期企业领导干部培训,都有我的企业改革管理课。

经常性参加国家有关会议,亲手推进军队企业改革管理,让我的工作站位高了,眼界宽了。我平时爱学习,爱思考,爱琢磨问题,有坚持笔耕不辍的习惯,几年下来,使我的文字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总后生产管理部是全军生产经营的业务领导机关,机关每一位干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文字、电话与各大军区、军兵种和总部的生产管理部门打交道。写文字材料更成为总部机关干部的一个基本功。

生产管理部有几个擅长写领导讲话的笔杆子,例如张志祥、王光有、陆裕栋、崔维杰、段葆祥、肖兵等,张志祥、王光有后来都提升为生产管理部的副部长,其他几位都是局长。每年年初,生产管理部准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时,这些笔杆子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着手部首长年度工作报告和总结讲话的讨论起草。我当助理员的时候,张志祥、陆裕栋是我的直接领导。两位领导起草部领导工作报告时,就会带上我。我有文字基础,肯学习,爱动脑,经过三四年的锻炼,写领导讲话就上路了。提副局长以后,每年参加重要文件起草,就成为我的一项日常工作。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军队企业移交前的后几年,老点的笔杆子们,提升的提升,退休的退休,部首长工作报告的起草,就把肖兵局长和我推到了第一线。每年工作报告的起草,都是肖兵局长和我带领几个会写文章的助理员在负责,每个人按照分工,拿出初稿,最后由肖兵局长和我一起统稿,反反复复地进行推敲修改。

后来,肖兵局长提拔到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担任校务部长。他一走,每年牵头组织部首长工作报告起草就落到了我一个人的头上,慢慢地,我也修炼成了生产管理部的“一支笔”。

我平时参加国家各种会议多,对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趋势比较了解,写出的东西比较贴近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受到生产管理部领导的一致肯定。再后来,无论生产管理部召开什么会议,部首长的讲话都是由我牵头起草,最后把关。包括总后勤部分管首长在全军生产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是由我起草初稿。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我被抽调到全国交接办公室,总后生产管理部成立了研究室,我才彻底解脱。

写讲话稿,没有白天夜晚、上班下班一说,其中的苦处只有自己知道

说实话,搞文字工作非常辛苦,加班加点,劳心劳力,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如果讲话稿送到首长那里,能得到肯定,能通过,就会感到没有白辛苦,加班加点也值得。如果首长不满意,提出的问题很多,就会很失落,甚至很沮丧。

慢慢地,我体会到,写领导讲话稿,有四点必须把握住:一是必须把握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势;二是必须了解和熟悉军队企业情况;三是能准确把握住首长的个人意图,搞清楚他到底想讲什么;四是在语言风格上口语化。以上四点把握住了,写出的讲话稿就好通过。

当然,写文字材料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历经坎坷一步一步地锻炼出来的。回想起我的写作过程,各种苦都吃过,各种坎坷磨难都经历过。正是各种坎坷磨难,慢慢地把我塑造成为在文字上有所长进的人。

俗话说,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实事求是地讲,总后勤部机关本来就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当年总后勤部12个部局,每个部局都有几个“笔杆子”,个个文章写得了得。尤其是在总后司令部研究室,聚集着从全军后勤机关选调上来的“大秀才”,他们的工作站位高,对全军后勤情况熟悉,文字功底深厚,后期和他们一块儿研究总后首长的讲话材料,受益良多,我的文字水平也有所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