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力有个性的文艺兵

有活力有个性的文艺兵

新成立的团文艺宣传队不在团部,而是在湟中县哆吧镇团司训队的大院里。

团宣传股要求司训队腾出了一栋宿舍,专门用于文艺宣传队的住宿,基本功训练和节目排练就在司训队的小礼堂。

团文艺宣传队的队长是我们团宣传股的张干事,山东青岛人,在宣传股负责宣传和文化工作。他本人非常爱好文艺,会唱一口字正腔圆、清脆流畅的京剧,很受官兵们欢迎。听说张干事还有个特点,怕媳妇。由于媳妇长得漂亮,要身条有身条,要模样有模样,走在军营里,属于回头率极高的那一种类型。有一次,张干事的媳妇来部队探亲,张干事带着媳妇来哆吧镇看我们,宣传队几个多情的小伙子连眼睛都看直了。

文艺宣传队的成员中除去两个老兵外,其他人员都是从团里我们这批的6个新兵连选调上来的,而且是清一色的青春年少、活力十足的男兵。

那时候,按照部队规定,团以下部队不编制女兵。但是,一个文艺宣传队如果没有女兵和男兵搭配演出,演出效果就会受影响。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汽车团不编制女兵,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文艺宣传队的两个老兵,一个叫刘宝成,是1965年从陕西富平入伍的老兵。他的板胡拉得不错,过去是团里的文艺骨干,这次被抽来在文艺宣传队的乐队当队长,主要负责乐队的训练和排练。乐队的主要成员有:刘鸿儒,会拉板胡;吕恒新,会拉二胡;李江宽,会打扬琴;李明智,会弹三弦;陈海海,会吹唢呐;还有我,会吹笛子。

另一个叫吴凤祥,是1966年从山东临沂入伍的老兵。他的特长是说山东快书和跳舞,他这次负责表演队工作。表演队的主要成员有:赵志义,会朗诵;武宝生、白天琪、会唱秦腔,也会跳舞;孙安智、白平贵、贾勤生等,会表演,也会跳舞。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宣传队进行初步分工和编队后,就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基本功训练和节目排练。

所谓基本功训练,乐队的主要任务是练习板胡、二胡、扬琴、笛子、唢呐、三弦的基本演奏方法。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张干事专门从西宁市给我们买来了有关民族乐器演奏的书籍教材,指导大家用1个月的时间反复练习指法与弓法。虽然大家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上都会一些,但随意性的拉法与吹法比较多,不正规,不严谨,张干事和刘队长要求我们一切从头开始,按照教科书规定的专业演奏方法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表演队每天反复练习压腿、转腰、踢腿和吐字、绕口令,等等。吴队长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练习,反复体会。后来,张干事还从青海省歌舞团请来专业演员指导我们练习。

春天到了,天气慢慢暖和了。大家反映每天在屋子里练习太憋屈,刘队长和吴队长请示张干事同意后,每天上午就把大家拉到哆吧镇的河滩上和杨树林里去练习。

春天的哆吧河畔,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大家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哆吧河的冰雪消融了,杨树林一片翠绿。野外排练,让大家的心情变得格外舒畅

我们乐队的成员,每人在河边的杨树林里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各练各的。表演队就在河滩上练。那些天,虽然每天训练很单调,也很累,但是大家练习得都很开心,也很有长进。

一个月后,乐队开始转入乐曲训练,张干事又给我们买来板胡、二胡、笛子、唢呐、三弦的演奏经典曲目,一个曲目一个曲目地反复练习。等练习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进行单个教练,就是一个人演奏,刘队长和民乐队其他成员帮着挑毛病,找问题。表演队在吴队长的带领下,开始转入曲艺和舞蹈节目的排练。大家都很刻苦,都很用心。

从第三个月开始,张干事、刘队长和吴队长在大家进行节目推荐与自报节目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演出节目的总体策划与编排。

总的原则是,开场的节目要热烈、热闹,收尾的节目要响亮、精彩,原则上乐队和表演队都要上。中间主要穿插一些舞蹈、男声独唱、秦腔选段、山东快书、天津快板、青海花儿、三句半和民乐合奏、板胡独奏、二胡独奏、笛子独奏等。一台晚会的节目大体框架基本敲定之后,乐队开始按照指定曲目进行个性化训练与乐队合练。一般是上午搞个人分练和个性化训练,下午乐队进行合练。搞曲艺的突出个性化训练,搞舞蹈的在吴队长的带领下主要进行集体排练与合练。这1个月的训练非常紧张、非常累。没有上班下班和白天与黑夜的区分,上班、下班和白天、晚上,除了排练还是排练。好在我们这批兵来自农村,大家都能吃苦,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到第四个月,一台文艺晚会的雏形就基本出来了,大家都为之感到高兴。接下来,文艺宣传队在张干事的带领下,对每一个节目进行仔细推敲和精雕细刻,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的上台表演,其他人当做观众负责挑毛病。接着再排练,再表演,直到大家基本满意为止。

4个月来,大家和睦相处,密切配合,节目排练进行得非常顺利。

同时,我发现,我们这一次被抽调到宣传队的人,不仅个个都有一技之长,而且每个人都有活力和个性,有些人的个性特点还比较突出。仅举几例:

赵志义,大个儿,他的诗朗诵不错,个人形象也挺好。而会诗朗诵的人一般普通话都说得不错,因此,他担任了宣传队的报幕员。赵志义入伍前是66届扶风高中的学生,眼看就要毕业考大学了,硬是让一场“文化大革命”给搅黄了,耽搁了。所以,他也是我们这批兵中年龄最大的十几个高中生之一。赵志义在扶风高中时就是学校业余宣传队的队员,由于年龄比较大,心理和生理都比我们这些初中生要成熟很多,在湟源县委党校新兵训练时,湟源县文工团也住在县委党校,一旦遇到文工团的漂亮姑娘,我们都远远地躲开了,唯有赵志义敢上前主动搭话。这种事如果放在现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当时社会比较封闭,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赵志义的这一举动,无疑会引起大家的私下议论。可是人家赵志义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到了团文艺宣传队之后也是一样,显得有些自负清高和鹤立鸡群。怎么样,有个性吧?

刘鸿儒,板胡拉得不错。入伍前是67届扶风高中的学生。此人很喜欢热闹,一见到熟人,就会“哈哈哈”地扑上来,伸出右手就往你脸上抓。大家对他这一手很不适应,有些人知道他有见人抓脸的毛病,大老远一见到他走过来,就赶紧早早避开。可是人家刘鸿儒觉得这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密举动。无论别人怎么提醒,依然我行我素,见人依然往上扑,伸出右手就抓脸,大家拿他没有一点办法。怎么样,也有个性吧?

吕恒新,会拉二胡。人长得精神,但有些“小资”情调,平时爱好打扮,爱“臭美”,一天到晚身上离不开雪花膏,总是把自己的一身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那时候部队的夏装爱掉色,洗个十几次颜色掉得就差不多了,尤其是单帽,掉色非常重,吕恒新就喜欢那一种绿不绿、白不白的感觉,帽子衣服经常洗得干干净净。其实,在青海高原,天干物燥多风,男人平时擦点雪花膏很正常。但是宣传队里有人看不惯他,可是人家吕恒新不在乎,人家就在乎自己每天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衣着打扮。吕恒新还有一个特点,乐队合奏时,爱抢拍,无论怎么纠正都没有多大用。有些人说他爱出风头,可我觉得他不是,他是不自信,比较紧张,所以老出错,老抢拍。怎么样,也有个性吧?

李明智,年龄和我一般大,人非常聪明,弹三弦和拉二胡都不错,性格脾气也好,谁都可以和他开玩笑,话轻话重不计较。李明智的文字功底也不错,无论是写快板、写三句半和写朗诵诗都很拿手,是大家公认的“小才子”。有人说:“李明智,你能不能有点个性,把你软啪啪的脾气改一改,省得有人老拿你寻开心。”可人家李明智不在乎,“别人愿意开玩笑有什么不好,有的人想在话语上占点便宜,就让他占去,我才不在乎!”怎么样,也是有个性吧?

这就是和我一起进入团宣传队、有活力有个性的年轻战友们。

其实也是,一个人一种性格,一个头脑一个世界。“百花齐放才是春”,在人的个性上,干吗非要千篇一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