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意义及特点与疗效评价特色

六、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意义及特点与疗效评价特色

(一)中医中药防治肿瘤的意义及特点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固有的逻辑思维方法。它的诊断步骤,它对疾病病机的判定,治疗的方法和用药都且有其特点。中医学强调的一些概念,如人体与自然界和人体内、外的平衡问题,人体脏腑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问题,天时、气候、地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人体本身的统一性问题,药物的作用和身体内有的抵抗力问题等,对于癌症研究中的各方面问题,例如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都有其参考价值。因此,引入中医的理论和治法来防治肿瘤,并改变肿瘤研究的面目,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关于中医中药防治肿瘤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只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大量的迹象表明,局部的癌肿,可以在全身各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并有各种症状表现。对多数的肿瘤病人,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治疗,又采取了扶正培本的方法,因此,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疗的不足:肿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固然能切除癌肿,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术后障碍,而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放疗后的反应和后遗症状也是明显的。化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相当的影响。而中医药治疗,则可弥补以上治疗的不足,使症状明显缓解,甚至消失。如通过手术治疗后的病人,虽然肿瘤已切除,但还有残癌,或者切端有癌灶,或者已有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或在血管中已有癌栓存在等,中医中药则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有术后长期应用。对于通过放疗和化疗的患者,中医中药同样可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

3.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中医中药治疗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而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这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的另一特点。劳动力的恢复问题,近年来在医学中日益受到重视。过去在癌肿治疗中,片面强调了所谓“扩大”和“根治”,在治疗后常严重影响劳动情况。而中医中药治疗,一般不会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局部病灶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能得到改善,甚至能胜任正常的工作和日常活动。

4.副作用较少:按中医传统的辨证用药,一般没有或仅有较少副作用。没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反应,对消化道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

5.在癌肿的预防问题上,基于中医对癌症原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某些癌肿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采用某些中药来防治高危险人群,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又如可以根据中医的舌象和脉象,来对癌症的预后加以判断人分析。脉象转为弦劲、洪大、数,常提示病情恶化;脉象趋于缓各、濡软,常提示病情好转。舌象变化方面,如舌质红绛、干燥,出现剥苔或舌光,常提示预后较差;舌质不红、舌润、苔薄,常提示病情不佳。对脉象和舌象的动态观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代医学之不足。

(二)疗效评价特色

现代医学对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多注重瘤体的缩小与生存时间的延长,特别是瘤体的缩小,在筛选抗肿瘤药物时,若所研究的药物不能达到一定的抑瘤率或一定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即所谓的“动物点头”,往往是不能够进一步用于临床试验的;在开展临床试验时,亦强调经治疗后实体瘤是否达到缩小的标准,否则会被判定为无效。中医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大多数经中医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瘤体的缩小可能并不明显,但往往可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很多患者经治疗后处于“带瘤生存”状态,这常常正是中医药取得较好疗效的表现。目前,虽然关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引起了许多肿瘤工作者的重视,但尚未制定出适合于临床上判断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较合理的量化判定标准。有些学者借助国外的一些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分析,量化肿瘤证候,酝酿建立中医肿瘤疗效标准评价系统,已取得了初步的结果,可望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将对中医肿瘤学科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