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患者可有吸烟史,长期接触芳香类物质史,或有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等病史。
2.症状
(1)血尿:系主要症状,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可为间歇性、全程血尿和终末血尿,有时夹有血块。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是膀胱癌常见的早期症状。出血量和血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大小、范围和数目有一定关系,乳头状肿瘤最易出血。
(2)膀胱刺激症状:早期较少出现刺激症状,当肿瘤合并感染、出血、坏死或癌瘤出现在膀胱三角区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3)排尿困难:癌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因瘤体较大,或肿块形成,或有脱落的癌瘤组织阻塞了尿路,可造成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则尿潴留。
(4)浸润和转移出现的症状:浸润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盂积水和上泌尿道感染,而出现腰痛、腰酸、发烧等。侵犯直肠可出现粘液血便,或肛门下坠、疼痛等。癌瘤转移到盆腔或腹膜后,可出现腰酸、下腹痛;髂静脉旁淋巴结转移,由于转移淋巴结的压迫堵塞,可引起下肢淋巴、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下肢肿胀。肿瘤坏死组织脱落时,尿液中有腐肉组织排出。两侧输尿管受侵,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晚期膀胱癌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如早期发现下腹部肿块,多数是膀胱顶部腺癌。
3.体征:浸润癌晚期,在下腹部耻骨上区可触及肿块,坚硬,排尿后不消退。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可有下肢指凹性水肿,发生贫血时可有贫血外貌。
4.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较早地发现膀胱癌。因尿液离心后可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测出镜下血尿,再经其他检查后而确诊。
尿脱落细胞检查:该检查阳性率较高,约85%的膀胱癌病人可呈阳性。
膀胱癌标记物:
——CEA:膀胱癌患者中,血浆和尿中CEA明显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膀胱癌患者,血浆和尿中CEA仅少量增加或不增加,尿路感染可影响CEA而出现假阳性。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据认为尿中FDP检查与尿流细胞检查对膀胱肿瘤的正确诊断率极高。
尿液流式细胞术(FCM):此术具有准确、客观、快速及重复性强的优点。一般肿瘤细胞核内DNA、非组蛋白以及胞质内RNA含量高于正常细胞,其增高程度与其恶性程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准确估计肿瘤恶性程度。
定量荧光图像分析: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流式细胞术,尤其对低分级的肿瘤阳性率有很大提高。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可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数目、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并且可以做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作为治疗的依据。
B超检查:可判断膀胱肿瘤的大小、位置、黏膜浸润程度,以及向膀胱腔内或腔外有否侵犯转移至前列腺、盆腔的情况,可对膀胱癌进行分期。但对直径为1cm以下的肿瘤诊断准确率较差。另外,膀胱造影、CT及MRI等检查均可做为诊断的依据。
5.中医四诊合参亦有一定诊断意义。
(二)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结核
肾结核:常表现终末血尿,一般在长期进行性加重的尿频之后才出现血尿,尿量少,尿中有大量血细胞,并可找到结核杆菌。
膀胱结核:膀胱内结核性肉芽肿可误诊为肿瘤,结合症状,活组织检查及尿中找结核杆菌容易鉴别。
2.泌尿系结石
尿路结石:可引起血尿,尤其是肾绞痛发作,或体力劳动均可使血尿加重,血尿一般较轻,且常伴病侧疼痛。
膀胱结石:可有尿线中断和排尿终末疼痛加重,血尿滴沥,合并感染可有膀胱刺激征。
3.非特异性膀胱炎:本病多为已婚女性,血尿突然发生,伴高热,尿频、尿急、尿灼痛。血尿为终末加重,一般在膀胱刺激症状以后出现。其特点为病程短,突然发病,及时治疗能很快痊愈。
4.放射性膀胱炎:盆腔脏器肿瘤放射治疗后可发生放射性膀胱炎伴严重血尿,一般在照射后2年以内,亦可经过10~30年才出现无痛性血尿,有时尚可见到放射性肉芽肿,形状酷似肿瘤,此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或取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5.前列腺癌:晚期前列腺癌侵入膀胱,在膀胱镜检查时难与膀胱癌鉴别,但前列腺癌常先有排尿困难,以后才有血尿,结合直肠指诊和活组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6.子宫颈癌:子宫颈癌侵入膀胱者不少见,但多数病史中先有阴道流血,膀胱镜检查酷似膀胱浸润性癌,配合阴道检查即可鉴别。
此外,尚有一些内科疾病如肾炎、出血性疾病、保泰松等药物反应可以有血尿,结合病史及其他症状不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