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发病前可有隐睾,或有睾丸肿瘤家族史,或有局部外伤,或有病毒感染史。

2.症状:睾丸肿块:睾丸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由患者自己、家属或医生常规检查时偶然发现睾丸肿块,少数患者睾丸被肿块所替代。一般肿块无明显压痛,质地坚硬,晚期可凹凸不平,肿块可为单侧性或双侧同时发生。肿块质硬无波动感,透光试验阴性。

局部不适:约有半数患者常觉睾丸沉重感,有时觉阴囊或下腹部、腹股沟牵拉感,在跳跃或跑步时明显,下蹲过久或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或有轻度疼痛。

急性睾丸疼痛:较少见。由于肿瘤瘤内出血、缺血或坏死(血管栓塞)等所致,可表现为绞窄性腹股沟疝样剧痛。

下腹或腹股沟肿块:隐睾患者由于异位睾丸恶变,常于盆腔内或腹股沟区逐渐增大之肿块,同侧睾丸缺如。

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肥大、性早熟或女性化。多见于滋养叶细胞癌,间质细胞癌及胚胎癌的患者。

不育:多见于自幼双侧隐睾或双侧睾丸同时发生肿瘤者。

转移症状:大约有5%~10%的睾丸肿瘤以转移症状为初始症状就诊。例如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腹痛、背痛;转移到骨骼会出现骨痛;转移到锁骨上或腹股沟淋巴结可引起该处淋巴结肿大或疼痛;转移到眼N区内可引起视觉障碍;转移到肺部可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甚至少数睾丸肿瘤纵隔转移者误为食道癌就医。

3.体征:少数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对鞘膜的影响,可并发积液或出血并形成血肿。

4.实验室检查

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能直接而准确地测定睾丸大小、形态、肿块及腹膜后淋巴结、肾蒂转移性淋巴结及腹腔转移灶,有助于肿瘤分期和疗效观察。也是探查性腺外生殖细胞瘤和睾丸肿瘤筛选诊断的重要手段。

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是否有肺及胸廓、纵膈的肿瘤转移。

——静脉肾盂造影:可观察肾盂和输尿管有无移位或梗阻,以判断是否有腹主动脉旁和肾周围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造影:双侧下肢或经精索淋巴管造影可观察盆腔及腰干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推测有无转移及其转移的范围和程度。

——骨骼X片:了解有无骨转移。

CT及MRI检查:腹部CT可显示肿瘤三维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MRI软组织的对比度较好,可显示血管结构,减少临床分期的误差。

肿瘤标记物测定: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β-hCG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的类激素。正常值血清浓度:男性5.0u/L,绒毛膜上皮癌者100%增高,睾丸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均为阳性,若脑脊液中出现HCG,说明肿瘤有脑转移。

——甲胎蛋白(AFP):正常值血清<25ug/L,睾丸癌、畸胎瘤等肿瘤约70%~90%可升高。因其异常升高往往早于临床症状,因此,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转归的参考。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睾丸癌畸胎瘤升高者约占80%。

(二)鉴别诊断

1.睾丸结核:结核主要侵犯附睾尾部,常伴输精管串珠状结节或肺内结核病变,抗结核治疗有效。

2.睾丸炎及附睾炎:发病较急,多有发热,急性期睾丸肿大并有明显触痛,亦或疼痛剧烈,抗炎治疗后短期内明显缓解。

3.睾丸鞘膜积液或精液囊肿:其透光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资鉴别囊性或实质性包块。

4.睾丸梅毒:病史和血清学检查(康华氏反应阳性)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