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治疗

三、综合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车前子(包煎)15g,木通10g,扁蓄15g,滑石15g,瞿麦15g,栀子仁10g,大黄6g,甘草10g,灯心草6g。

热盛心烦口渴重者,加生地黄、麦冬、天花粉、蒲公英;尿血加白茅根、小蓟;纳呆食少可加茯苓、焦三仙。

(2)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兼养血

主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

气虚明显者可加四君子汤;尿混浊者加萆薢、瞿麦、扁蓄,大便干者加大黄;腹痛者可加金铃子散;血尿加三七粉、仙鹤草。

(3)瘀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通淋散结

主方:龙蛇羊泉汤(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方)加减

常用药:龙葵30g,蛇莓15g,土茯苓30g,灯心草30g,白英30g,海金沙9g,苦参15g,白茅根30g。

热重者加大青叶,蒲公英;尿液混浊者加瞿麦、萆薢、扁蓄;大便干者加生大黄、芒硝;疼痛重者加延胡索、泽兰;伴乏力、消瘦、纳呆者加黄芪、白术、当归。

(4)脾肾亏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主方: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加味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常用药: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10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0g,牡丹皮10g,泽泻10g,制附子5g,肉桂5g,川牛膝12g,车前子(包煎)10g。气虚甚者加人参、黄芪;腰背酸痛明显者可加杜仲、川续断;尿血可加三七粉、仙鹤草、血余炭;便溏加补骨脂、炒扁豆。

(5)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主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常用药:熟地20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

阴虚较重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虚热明显者加制鳖甲、地骨皮;口干渴明显者可加麦冬、沙参;腰膝酸软明显者可加川怀牛膝、续断、杜仲;尿血者加白茅根、三七粉。

(6)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知母12g,黄柏12g,生地15g,山茱萸12g,山药10g,茯苓10g,牡丹皮10g,泽泻10g。

口干舌燥,高热不退者可加芙蓉叶、生石膏、麦冬、沙参;便秘者加大黄、玄明粉;尿血者加大小蓟、生侧柏叶、白茅根、三七粉。

2.中药成药

八正合剂 每次15~20mL,每日3次。适用于膀胱癌湿热内蕴者。

知柏地黄丸 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膀胱癌阴虚内热者。

复方喜树碱片 每次2~4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适用于膀胱癌瘀血内阻,瘀毒蕴结者。

(二)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O、I、Ⅱ期行保留膀胱手术,或电烙手术等。手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必要时手术后放疗。ⅡI期行部分膀胱切除术,术前、术后放疗,术后巩固化疗。IV期放疗和化疗为主。

2.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适用于肿瘤组织细胞分化好或比较好的表浅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灼术:适用于肿瘤只浸润黏膜或黏膜下层,恶性程度较低,基蒂较细的膀胱乳头状瘤。

部分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范围较局限的浸润性乳头状癌,位于远离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区域的肿瘤;不能经尿道切除的较大的肿瘤;肿瘤以外的膀胱壁多处活检未见有原位癌或上皮发育不良的改变。

膀胱全切除术:适用于多发性浸润;位于膀胱颈部或三角区的浸润性巨大肿瘤;复发频繁的肿瘤;边界不清或伴发原位癌的肿瘤;多发性浅表膀胱癌,检查结果提示有许多高危险性的因素者,如染色体结构反常,ABO(H)抗原丢失,恶性度高等。

3.化疗药物治疗

(1)膀胱灌注

——噻替派(TSPA):30~60mg,加生理盐水60mL,每周膀胱灌注1次,共6~8次。

——丝裂霉素(MMC):30mg,溶于60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每周1次,20次为1疗程。通常用于O期、Ⅰ期级的膀胱癌。

——阿霉素(ADM):50mg,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4次。以后用同样剂量每月1次,连用6次。

——羟基喜树碱(HCPT):每次灌注10mg,配生理盐水20mL,每周1~2次,总量250mg为1疗程。

(2)全身化疗

4.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可通过照射杀伤瘤细胞,防止手术时瘤细胞脱落造成种植转移,可控制手术切除范围以外的微小肿瘤,并可降低分期。

——术后放疗适用于病变范围广,手术难以切除干净的患者。

——根治性放疗适用于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及进展期膀胱癌。

——姑息放疗适用于膀胱癌晚期手术无法切除,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人。

5.其他疗法

——加热疗法:本疗法是指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到高于正常体温(43℃),从而使癌细胞受抑制或变性死亡,而正常组织不受损害。

——Nd:YAG激光:掺钕轧铝石榴石激光(Nd:YAG激光)用于肿瘤直径小于2cm,比较局限、表浅,仅限于黏膜、黏膜下层或浅肌层,特别是有蒂的T1期肿瘤为最佳。也适用于肿瘤靠近输尿管口,常规手术有禁忌或手术后复发不宜再进行膀胱部分切除的病人,以及年老、全身情况差、不适宜膀胱开放手术者。

——PDT治疗:光动力学(Photo dynamic therapyt,PDT)治疗一般用于⑴原位癌;⑵晚期病人已无法手术,此法可控制膀胱癌出血;⑶多次复发肿瘤,手术困难者;⑷多发肿瘤,估计经1次照射能全部治愈;⑸位置不便于电灼的肿瘤。

6.生物治疗: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作为TURBT术后的辅助治疗或用于浅表膀胱癌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是目前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对浸润癌的治疗亦获得较好的效果。

方法:成人每次120mg,混悬于50mL生理盐水中,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连用6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1年,以后改为2个月1次,再用1年。同时大腿内侧皮内注射5mg。

不良反应为尿路刺激症状,低热,少数病人可有结核性膀胱炎,经抗结核治疗可痊愈。

另外,还可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1.手术与中医药结合治疗

手术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法。但做为局部治疗,难以解决复发和转移问题,又可对身体造成创伤,损伤正气。配用中药治疗可促进康复,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减少复发转移。治疗原则可为补气养血,滋补肝肾。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熟地、山萸肉、山药、白芍、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2.放疗与中医药结合治疗

(1)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

1)中医治疗

①湿毒下注证

证候: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赤,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主方: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生地15g,扁蓄15g,生甘草6g,车前子(包煎)10g,生大黄6g,灯心草3g,炒栀子9g,川牛膝10g,陈皮9g,滑石(包煎)10g,丹参15g,当归15g。

②肝肾亏损证

证候:尿频、尿急、尿痛、尿淡红,口干喜饮,五心烦热,或伴腰膝酸软,午后潮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养阴清热。

主方: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山茱萸20g,赤芍15g,白芍15g,山药30g,泽泻20g,丹皮9g,茯苓15g,知母15g,黄柏9g,生地20g,地骨皮20g,银柴胡9g,鳖甲15g。

2)西医治疗

主要为抗炎止血。失血过多者输新鲜血液。若膀胱壁硬化,尿路狭窄,可有肾盂积水,严重者导致肾功能衰竭,以至尿毒症,应考虑手术或透析治疗。另外,不可忽视药物的膀胱冲洗作用。

(2)放射性肠炎的治疗

①热毒蕴肠证

证候:腹泻便中带血,肛门灼痛,胸闷烦渴,恶心纳呆,舌质红绛,苔薄黄,脉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白头翁汤(《伤寒论》)加减

常用药:白头翁10g,黄柏12g,黄连12g,秦皮12g,苦参10g,槐花15g,炒地榆15g,生薏苡仁20g,马齿苋30g,广木香10g。

②下焦湿热证

证候:腹泻而便溏不爽,便血带黏液,腹胀后重,舌红苔白腻,脉濡或濡数。

治法:清利湿热。

主方: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

常用药:茵陈10g,黄芩10g,藿香10g,苡仁30g,滑石(包煎)10g,石菖蒲10g,紫草10g,陈皮10g,侧柏叶15g。

③气滞血瘀证

证候:便血色黯,腹痛腹胀,排便不爽,里急后重,舌黯红,苔白,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

主方:四逆散(《伤寒论》)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常用药:柴胡10g,赤芍10g,枳实15g,丹参10g,三七(冲服)0.5~1g,茜草10g,当归10g,生甘草10g。

④脾胃虚弱证

证候:便血色淡,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或脱肛,舌淡红,苔白或薄腻,脉缓或弱。

治法:补益脾胃。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常用药:黄芪30g,人参(另煎)6g,柴胡10g,白扁豆15g,茯苓15g,莲子肉15g,砂仁(后下)3g,白术15g,薏苡仁20g,山药15g,升麻6g,陈皮10g。

⑤气血亏虚证

证候:便血色淡,面色晄白,心悸气短,乏力腰酸,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党参10g,生黄芪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2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秦皮10g。

⑥外治方:(1)坐浴:苦参30g,五倍子50g,枯矾20g,败酱草50g,水煎取汁趁热坐浴。(2)中药灌肠法:大黄10g、石榴皮30g、黄连12g、黄柏12g、白及10g、甘草6g。每剂中药煎2次,取药液150~200mL,每晚1剂保留灌肠,1个月为1疗程。可加锡类散或加维生素B12。腹泻较频药液难以保留者可酌加普鲁卡因或针刺足三里穴(手法:补法)。

3.化疗与中医药结合治疗:化疗药膀胱灌注时因局部损伤或化疗药的刺激,常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赤涩痛或血尿,中药可以凉血清热、利尿通淋法治疗,药用生地、牡丹皮、滑石、木通、大小蓟、蒲黄炭、藕节、白茅根、竹叶、栀子、萹蓄、瞿麦、甘草、车前子、泽泻等。方剂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药用生地25~40g,山萸肉10~15g,山药30g,茯苓30g,丹皮10g,泽泻10g,黄柏10g,砂仁10g,猪苓10g,公英15g。

全身化疗的副作用较多,以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更多见。

(1)对化疗呕吐的治疗

以“和胃降逆,调畅气机,微苦微辛,以轻取之,药具和平”为治疗大法。以清半夏10~15g,芦根10g,生山药12g,鸡内金10g,苏叶6g,川连4g为主治之。

常用的止吐西药有吩噻嗪类(氯丙嗪、硫乙拉嗪、奋乃静等)和丁酰苯类(氯哌啶醇、达哌啶醇等)近些年来又有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肝损伤、造血功能损害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可短期应用。

(2)对化疗肝损伤的治疗

西药一般用保肝治疗,中药有其优点,治宜健脾化湿,疏肝和胃,调理气机,佐以解毒,调理脾胃又宜“避温燥,远壅补”,药取“轻灵性平味淡”。方用“甲乙煎”(经验方):药用茵陈10g,茯苓15g,薏苡仁15g,佩兰10g,泽泻10g,郁金10g,柴胡10g,连翘10g,生甘草10g,腹胀者加厚朴10g,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0g,口苦苔腻者加白茅根10g,胁痛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

(3)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治疗

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西药可应用鲨肝醇、利血生、氨肽素等,中药治疗当补气血,益脾肾,佐以活血行瘀。方用调补营血饮(经验方),药用熟地(或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5g,鸡内金10g,何首乌10g,生黄芪15g,当归10g,黄精10g,丹参10g,鸡血藤15g,

便溏者加扁豆10g,芡实10~15g,心悸少寐者,加炒枣仁10g,合欢皮10g,自汗者加浮小麦30g,甘草10g,大枣7个,生龙牡各30g。

一般情况下,中药起效不如某些西药快,但疗效维持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