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常证】
(1)阴寒凝滞证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方:阳和汤加减。
常用药:制南星15g,麻黄9g,熟地24g,肉桂4.5g,炮姜4.5g,白芥子10g,鹿角霜(烊化)10g,地必虫9g,山慈菇16g,生牡蛎30g,陈皮9g,甘草6g。
伴形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大补阳气,上肢加姜黄、桑枝、川芎,下肢加牛膝、防己;大便溏薄加白术、茯苓、苡米等健脾利湿;阳虚寒凝重者酌加补骨脂、鹿角霜、紫河车、杜仲补肾阳去寒滞。
(2)热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银花藤30g,蒲公英30g,黄柏15g,肿节风30,徐长卿30g,刘寄奴15g,黄芩10g,威灵仙30g,土鳖10g,天花粉30g,乳香10g,没药10g,赤芍12g,当归15g,龙葵15g,甘草6g。
发热加石膏、知母清热退烧;神志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肿物溃破加黄芪、防风、连翘、陈皮皂角等托毒排脓。
(3)肾虚火蕴证
治法:补肾阴精,解毒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鳖甲30g先煎,熟地30g,山茰肉12g,丹皮12g,黄柏12g,知母12g,女贞子12g,半支莲30g,徐长卿30g,山药12g,甘草6g。
肿物溃破,久不收敛加党参、黄芪、天花粉等补气生肌;纳呆、腹脘痞闷加陈皮、半夏、山药。
【变证】
(1)邪毒陷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养肺补阴。
主方:八珍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30g,黄芪30g,茯苓20g,白术15g,生甘草10g,当归30g,川芎12g,赤芍12g,熟地10g,丹皮10g,沙参15g,蒲公英30g,连翘15g。
患肢肿胀疼痛加泽泻15g,五加皮、金玲子散行气止痛;咳嗽及咯血较重加紫苑、白芨、白果、枇杷叶养肺止咳。
(2)骨断筋伤证
治法:接骨续断,养血补气。
主方:益气养血接骨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12g,红花12g,当归20g,川芎12g,黄芪30g,自然铜10g,党参30g,接骨木12g,续断12g,地鳖12g,杜仲10g,甘草10g。
睡眠差者加夜交藤、远志、麦冬调和阴阳安神定志;消瘦衰竭加阿胶、山萸肉大补元气。
2.中成药
化岩胶囊:每服3粒,1日3次。用于辅助治疗。
大黄蜇虫胶囊:每服2粒,1日3次。用于辅助治疗。
3.药物外治
温散消肿止痛散:肉桂10g,白芷10g,没药6g,穿山甲10g,丹参30g,红砒4g,细辛5g,蟾蜍2g,共研末蜂蜜调糊敷于患处,纱布固定,隔日1次。用于局部肿痛。
骨癌止痛粉:商陆10g,麝香0.3g,生川乌20g,土鳖10g,血竭5g,冰片6g,上药细末,蜂蜜调糊涂敷痛处,隔日1次。适用于疼痛剧烈。
4.针灸辨证治疗
阴寒凝滞证
穴位:脾俞、肾俞、阴谷、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配加灸关元。
方法:毫针刺,用补法,可灸。
热结火蕴证
穴位:肝俞、肾俞、悬钟、阴陵泉、曲池、大椎。配加八风穴刺络放血。
方法:毫针刺,用补泻兼施,不灸。
(二)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疼痛者给予止痛剂活镇痛剂;发热者给予退热剂或物理降温;肿胀者给予活血消肿剂;贫血者给予配输血液或代替品。
2.非手术治疗:放疗:对于无法手术的病灶,如椎体及颅骨部位手术不易彻底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可考虑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2月后再手术治疗。
化疗:全身化疗对巨细胞瘤的作用甚微或完全无效,但有局部应用的报道。
3.手术治疗:外科治疗的选择是根据肿瘤的分期、部位、年龄及病人的病情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方法。
刮出灭活术:除关节软骨外,肿瘤附着的内壁应彻底清除,刮除要彻底,直到达到正常骨组织为止。同时使用石炭酸、酒精等瘤壁灭活,最后用加压的骨水泥填塞骨腔,或应用自体骨或异体骨来恢复骨的完整性。
瘤段切除术:适应症是2级或部分3级骨巨细胞瘤,肿瘤已广泛破坏病变骨,有病理骨折发生,或病变位于非重要骨。肿瘤切除后可应用人工关节重建,自体骨重建,或关节融合术。
截肢:对肿瘤已广泛侵袭软组织及神经血管束的极少数病例则需截肢。由巨细胞瘤转化的肉瘤用广泛或根治术治疗。
4.术后康复:刮出灭活植骨者,术后2天作肌肉等长收缩,2周后作各个相应关节的功能锻炼。瘤段切除人工关节重建者术后4周开始关节功能锻炼,自体骨重建或关节融合术者植骨愈合后加强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