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治疗

三、综合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常证】

(1)阴寒凝滞,脉络阻滞证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方:乌头汤加减。

常用药:制川乌12g,麻黄6g,当归12g,桂枝12g,丹参15g,田七10g,威灵仙15g,地必虫6g,乳香10g,甘草6g。

伴头晕、气短者加黄芪、党参补气扶正;阳虚寒凝重者酌加补骨脂、鹿角霜、紫河车、杜仲补肾阳去寒滞。

(2)热毒蕴结,气滞血瘀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方药:清热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水牛角30g先煎,生地20g,丹皮12g,赤芍12g,黄连15g,山栀子15g,徐长卿30g,白花蛇舌草30g,牛黄1g。

肿块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莪术行气止痛;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玄参等增液通便。

(3)脾肾两虚,瘀毒内结证

治法:补脾益肾,活血祛瘀。

方药:扶正祛瘀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30g,川芎12g,香附12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2g,地龙12g,乳香10g,没药10g,地鳖6g。

纳呆、腹脘痞闷加陈皮、半夏、山药健脾化痰;发热加石膏、知母、苍术清热解毒。

【变证】

(1)邪毒陷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养肺补阴。

主方:八珍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30g,黄芪30g,茯苓20g,白术15g,生甘草10g,当归30g,川芎12g,赤芍12g,熟地10g,丹皮10g,沙参15g,蒲公英30g,连翘15g。

患肢肿胀疼痛加泽泻、五加皮、金玲子散行气止痛;咳嗽及咯血较重加紫苑、白芨、白果、枇杷叶养肺止咳。

(2)邪毒侵淫证

治法:扶正驱邪,软坚散结。

主方:身疼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12g,红花12g,当归20g,川芎12g,五灵脂12g,制乳没各10g,黄柏10g,牛膝12g,香附12g,地鳖12g,丹皮10g,甘草10g。

睡眠差者加夜交藤、远志、麦冬安神定志;消瘦衰竭加阿胶、党参、山萸肉大补元气。

2.中成药

化岩胶囊:每服3粒,1日3次。用于辅助治疗。

大黄蜇虫胶囊:每服2粒,1日3次。用于辅助治疗。

3.药物外治

蟾蜍膏:蜈蚣10g,全蝎10g,东丹30g,斑蝥1g,白果1g,生石膏15g,共研末撒在麝香壮骨膏上,外敷7天。用于局部肿痛。

冰片止痛液:冰片50g,白酒500mL,制成溶液外搽疼痛部位。用于局部疼痛剧烈者。

止痛膏:蟾蜍2只,马钱子10g,生川乌20g,生南星30g,生白芷40g,姜黄50g,冰片适量,上药除冰片外,按传统方法熬制成膏,用时适量摊于布上,再把冰片末撒于膏药上外敷患处。适用于疼痛剧烈。

4.其他中医治疗

白芨血管栓塞:应用中药白芨颗粒在DSA引导下行局部瘤体血管栓塞。

中药电离子渗入:活血止痛类中药汤剂通过电离子渗入通过局部皮肤吸收达到瘤体可有止痛作用。

针灸治疗:针灸辨证治疗或辅助治疗并发症。

(二)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疼痛者给予止痛剂活镇痛剂;发热者给予退热剂或物理降温;肿胀者给予活血消肿剂;贫血者给予配输血液或代替品。

2.非手术治疗:放疗:在某些情况下,放疗可用来扩大不充分的外科边界。

化疗:有人把骨肉瘤的术前化疗称为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原则包括三部分内容,1、强调术前化疗的重要性;2、切除的肿瘤做坏死率检查;3、根据肿瘤坏死率高低,决定术后化疗方案。当前趋向于使用很强的手术前化疗,联合使用大剂量的氨甲蝶呤、顺铂、异环磷酰胺及阿霉素。这样做使患者尽可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主要通过静脉或动脉给药(顺铂),在经过短暂疗程的化疗后(大约2月),检查其临床表现(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变硬)、实验室表现(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放射线、CT和MRI表现(肿瘤的生长停顿,骨化和囊性变)、血管造影表现(肿瘤及周围血供减少),骨扫描(图像模糊)。

当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恢复到应用的水平时,即可进行手术治疗。对少数因肿瘤非常膨大和生长迅速而不能在术前完成化疗的病例应及时截肢,不可延误治疗。

手术切除术后,为了评估肿瘤细胞的坏死情况,至少要对整个肿瘤标本中的一个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这种检查和评估实际上是对活体化疗敏感性的检测。化疗敏感性可做为手术后化疗指征和预后判断的依据。当肿瘤细胞的坏死达90%时,说明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佳,则继续使用同样的药物,其预后较好。当肿瘤细胞的坏死达不到90%时,则药物的配合应加改变。

抗肿瘤药物对机体都有毒性作用,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程度、不同脏器系统的毒性。主要的毒性反应为肝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反应、粘膜溃疡、全身反应、骨髓抑制等。

对于骨肉瘤肺转移手术前后是否要化疗,还存在争论。反对者认为:肺转移就意味着辅助化疗失败,尽管可改用其它药物,但仍可能对病灶不敏感,所以肺转移瘤不值得化疗。支持者认为化疗能减少新转移瘤出现,并且肺手术前化疗可能减少转移瘤数目和体积。肺转移的化疗方案多种多样,一般是根据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方案和原发灶坏死率来调整。若转移发生早或发生在辅助化疗过程中,则更改化疗方案,补加另外的药物(如异环磷酰胺);若转移灶出现迟或原发灶坏死率高者可在原方案基础上做较小调整。另外,在肺转移瘤术前化疗过程中,根据影像学评价疗效(病灶数减少、体积变小),决定是否更换化疗药物或提早手术。

3.手术治疗:90%以上的骨肉瘤在就诊时即已侵蚀骨皮质并侵袭软组织。这种肿瘤属于间隔外的ⅡB期类型。如果这种侵袭仅局限发生于肌腹和被其他间隔组织(关节囊、肌腱和腱膜)覆盖的区域,术前化疗有效,则可行保肢手术。但如化疗无效,则应行根治截肢。在大剂量新辅助化疗方案支持下,骨肉瘤保留肢体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及推广,肢体肿瘤广泛切除后,可根据肿瘤的部位,预后、并发症与病人的年龄和要求达到的程度,骨骼闭合前的患者还要考虑重建的生长过程中肢体的等长问题,全面合理选择下列重建技术来重建肢体的功能。

关节融合术:适用于股骨、胫骨、肱骨和尺骨上、下端的骨肉肿瘤,瘤段切除后作髋、肩肘或腕关节融合。肿瘤段截除后,选用自体髂骨或腓骨移植,或自体股骨或胫骨髁翻转来填补骨缺损,也可选用与缺损段相应的异体骨移植替代骨缺损。切除另一端关节面,两端对合,用与之相应的内固定器材加压内固定。其缺点不活动,给生活带来不方便。

人工假体置换术:适用于股骨、胫骨、肱骨上、下端及尺骨上端及尺骨上端骨肉瘤,年龄在8岁以上者。四肢恶性肿瘤截除后,用人工假体置换,已成为挽救和替代截肢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功能恢复快,病人下肢4~6周可以负重行走。缺点是假体晚期松动(5年松动率20%~25%);假体折断;假体感染等需再次手术延伸、翻修。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术:适用于股骨、肱骨上、下端和胫骨及尺骨上端骨肉瘤。随着骨库的建立和日臻完善,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用于肢体恶性肿瘤截除后的骨关节缺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能恢复骨的连续性和体积,重建关节结构,提供软组织附着部位。其缺点是排斥反应,要避免长时间负重,延迟功能恢复。主要并发症为深部感染、骨吸收、骨不愈合,关节面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晚期关节退变塌陷、关节不稳。

异体骨和人工假体复合移植术:适应于股骨上、下端骨肉瘤截除后,作髋、膝关节的重建。临床实践发现,异体骨关节移植以大段骨干移植的效果最好,而异体半关节移植有较多排斥反应,不愈合,再骨折,关节塌陷,不稳定等并发症,为了避免异体半关节的缺点,保留大段骨干移植的优点,而采用异体骨和人工假体复合移植术。其优点是异体骨能恢复骨的连续性,调整长度,提供韧带附着。假体提供活动关节。异体骨与假体通过骨水泥连接,异体骨通过钢板与宿主同固定,有愈合后,应力通过假体到宿主骨,减少了松动率。其缺点:假体松动折断,磨损碎屑。

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术:适用于股骨下段,胫骨上段,桡骨远端的骨肉瘤,选作膝关节融合及肩、腕关节成形者。由于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广泛运用,使四肢恶性肿瘤节段截除后的骨缺损可以采用吻合血管的长段骨移植来重建骨与关节的功能,目前常用带血管自体腓骨和髂骨移植,如同吻合血管的长段腓骨半关节移植替代肱骨上端缺损作肩关节成形,替代桡骨远端骨缺损作腕关节成形,吻合血管的长段腓骨替代股骨下段或胫骨上段骨缺损作膝关节融合等。其优点是血循环立即建立,使一些成骨细胞得以存活,保存成骨能力,早期形成骨组织,骨性愈合快,成功率高。其缺点是需取带血管的骨,并且要吻合血管。

瘤骨灭活再植术:适用于骨破坏不严重,骨强度无明损害的四肢骨肉瘤患者。截除的肿瘤骨灭活再植,是一种常用的重建骨关节缺损方法,目前采用下列办法灭活:微波加热灭活、酒精灭活、高压高温灭活等。第一种办法不切下肿瘤骨段,置在体内原位灭活,有骨缺损的地方植骨水泥。第二、三种办法切下肿瘤骨段,体外灭活后要再植回原处,瘤腔充填骨水泥,再坚强内固定。其优点是微波原位灭活能保持骨干的连续性及原来的形状,减少对骨组织活动性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有利于骨的重建。灭活的瘤细胞可作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增加免疫功能。其缺点是骨折、钢板螺钉折断、骨不愈合,关节活动差。

旋转成形术:适用于外科分期属IA、IB、ⅡA或神经血管未受累的ⅡB期的股骨中下段骨肉瘤。是肿瘤节段截除后利用功能良好的小腿代替大腿,用向后旋转180度的踝关节代替膝关节,术后装配小腿假肢,当踝关节轻度屈时使小腿假体伸直从而负重,当踝关节背屈成形同重建的膝关节屈曲。

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及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留患肢治疗有多种方法,目前国内外以人工关节置换术为最多,原因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可达到相对彻底地切除肿瘤。减少局部复发是保肢治疗的关键。首先应按Enneking手术切除标准进行操作,根据术前MRI所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在肿瘤近端4~6cm处截骨,并在切除的肿瘤边缘保留一层正常组织。此外,术前通过高选择性肿瘤血管插管化疗栓塞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升高,提高肿瘤坏死率,杀死周围反应区的“显微”转移灶,使肿瘤缩小,变硬,假包膜形成,利于术中边界的掌握。小部分患者通过多次插管化疗,使原需截肢手术变为保肢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骨肉瘤肺转移已被普遍接受。肺转移瘤手术的目的是切除所有大体的转移灶,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肺实质。选择肺部手术患者应符合以下要求:原发瘤必须完全控制或能够完全控制;没有无法控制的肺外转移;转移瘤能完全切除;预计术后能保留足够的肺组织;患者能耐受手术。一些研究人员分析了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把预后因素也列入手术选择标准:原发瘤治疗后到出现肺转移之间的无瘤间期大于或等于12个;肿瘤倍增时间大于20d。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以上两个因素与预后无关。所以是否把后两者列入手术选择标准还没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