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动力学与化疗
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群体生长、繁殖、分化、游走、死亡等各种运动变化的规律。细胞增殖是分成几个阶段循环往复的,增殖中的细胞均需经过一个细胞周期才能一分为二,从而继续繁殖。
(一)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G1期DNA合成前期或分裂后期。为下一阶段的细胞合成准备必要物质的阶段(如蛋白质、核酸)。
2.S期DNA合成期。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并作为细胞核最重要的成分合成,在此期进行。
3.G2期DNA合成后期或分裂前期。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膜为下一阶段分裂做转化准备。
4.M期分裂期或细胞真正裂变期。染色体以纺锤体形式分裂和复制,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相同大小的子细胞。
5.G0期静止期。该期细胞部分处于休止状态,部分细胞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分裂繁殖。部分细胞可以处于休眠状态,时间为几个月甚至几年(成为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化疗药物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与其各时相的不同作用,可将抗癌药物分成两大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本类药物可杀伤处于各种增殖状态的细胞。包括休止期(G0)细胞在内。此类药物均在高分子水平上直接破坏DNA的双链,与之结合成复合物,从而影响RNA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它们的作用与X射线相似。
非特异性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较强而快,能迅速杀死癌细胞。非特异性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度内,其杀伤能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剂量增加一倍,杀灭癌细胞的能力可增加数倍至数十倍,在浓度(C)和时限(T)的关系中,C是主要因素。
烷化剂、亚硝脲类、铂类、达卡巴嗪、抗肿瘤抗生素中的蒽环类和丝裂霉素等均属于此类药物。
2.细胞周期特异性与时相特异性药物(CCSA)
本类药物只能杀伤处于增殖周期中各时相的细胞,在低分子水平上阻断DNA的合成,因而影响RNA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药物之间关系密切,其杀伤作用很难分开,有时能在几个时相同时发挥作用。
特异性药物的作用较弱而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特异性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近线,即在小剂量时类似于直线,达到一定剂量后不再上升,出现平台。相对来说,在影响疗效的C与T的关系中,T是主要因素。因此,为使化疗药物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非特异性药物宜静脉1次注射,而特异性药物则以缓慢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为宜。而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常常采用两类药物共同应用才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长春花碱类、喜树碱类、紫杉类、鬼臼类是M期特异性药物,左旋门冬酰胺酶、肾上腺皮质激素是G1期特异性药物;博莱霉素、平阳霉素是G2期特异性药物;阿糖胞苷、双氟胞苷、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氨甲蝶呤、羟基脲等是S期特异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