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早期表现常在包皮内板可见丘疹及湿疹样病变,疣状赘生物和表浅溃疡,呈无痛性生长,经一般治疗而经久不愈者,应引起警惕。

2.症状:在包茎者中,由于其包皮口狭小,不易见到病变;早期患者可能仅感包皮内刺痒不适,或有烧灼,疼痛感觉,或在阴茎头某部能摸及肿块。在包皮过长者中,早期常在阴茎头或包皮内板见到丘疹、湿疹、疣、小疱及溃疡等表现,初时很小,后逐渐增大,虽经一般治疗而不见好转,有的呈乳头状生长或经久不愈,更应引起警惕。

3.最常见的主诉是阴茎肿瘤病灶本身,阴茎头部有丘疹、溃疡、菜花样肿物,有糜烂和脓性腥臭分泌物,有刺痛或烧灼感,有时有排尿刺激症状和局部出血,肿瘤继续发展可侵犯整个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包茎常常掩盖病灶而延误诊断,约15%~50%的病人耽误至少一年得以诊治。

多数患者就诊时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以是慢性炎症或转移引起,原发灶切除后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后不缩小者,特别是位于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上内侧的淋巴结肿大,多数是早期转移部位。晚期出现远处转移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常伴有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恶液质表现,最终因全身衰竭,广泛转移而死亡。

4.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患者长期病变和局部感染可见白细胞升高,血色素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血清测定:部分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但无骨转移的患者中血清钙升高,手术切除淋巴结后血清钙恢复正常。

病毒基因诊断测定(PCR):阴茎癌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中HPV-16及HPV-18在阴茎癌中有较高的表达,在转移性淋巴结中也能检测出。其他如C-erbB2基因、C-Myc原癌基因等也能表达。

病理诊断:不论是哪一型阴茎癌,多属鳞状上皮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腺癌罕见。仅分化程不同而已。大致可分为原位癌、乳状状癌、浸润型癌和溃疡型癌。

——原位癌:多位于阴茎头和冠状沟,是边界清楚的红色略突起的斑块,表面有脱屑或糜烂;有的表面为炎症性湿疹样改变;单发或多发,生长缓慢或数年不变。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基底膜完整,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其表皮增厚,细胞呈显著异型性,即细胞排列不整齐,核大,核分裂像多,形状、大小及染色深浅不一,常见畸形细胞瘤和巨细胞。

——乳头状(或菜花型)癌:好发于包皮内侧,冠状沟及阴茎部,此型较多见。开始为一突起的小乳头状瘤,可单发和多发;表面可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分叶、高低不平。肿瘤渐渐增大,由于尿液浸泡肿瘤表面,常有感染,可溃烂,呈典型的菜花样肿瘤,有脓性渗出物时具有特殊臭味。癌瘤组织较脆,主要是外生性生长;其体积虽然较大,但与皮下组织粘连不甚紧密;浸润程度不深,可以移动。肿瘤一般较局限,淋巴道转移较少。显微镜下形态多属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属低度恶性。其上下突出皮肤表面;皮下组织有浸润,但浸润较浅,癌细胞大,呈多边型;异型性轻,癌巢呈不规则乳头状及团块状。

——浸润型(或结节型)癌:以冠状沟外较多见,其他部位亦有发生,癌肿表面呈结节状,有溃疡,有脓性或血性渗出液。此型癌瘤质硬,体积较小,较固定不易推动。因肿瘤浸润较深,故可破坏阴茎筋膜达海绵体。如达海绵体因血供丰富可促进肿瘤迅速生长,很快发生淋巴道转移。肿瘤和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显微镜下形态亦属鳞状细胞癌,其异型性明显,癌巢呈不规则条索或团块状。

——溃疡型:实是浸润型的一种,仅因肿瘤生长迅速,中央以大量坏死为主,而四周仍呈结节状隆起。此型肿瘤生长块,浸润深,更易发生淋巴道转移。肉眼见肿瘤较小,多局限于一处,呈结节性或溃疡性。显微镜下常为低分化鳞癌,多侵犯深层组织,海绵体常受累及,易侵犯淋巴管和静脉。

(二)鉴别诊断

1.阴茎乳头状瘤:可发生在阴茎的包皮、阴茎头及冠状沟等处,生长较慢。肿瘤可有蒂或无蒂,边界清楚,表面呈红色或淡红色;肿瘤质软。如有继发感染则有恶臭分泌物,亦可有表面溃疡形成或出血。较大的乳头状瘤常不易与阴茎瘤区别,而靠活组织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本病是属良性肿瘤,但有的组织生长很活跃,甚至有瘤变。该病一般可行肿瘤局部切除治疗。

2.阴茎白斑症:许多人认为这是阴茎癌的癌前病变。常发生于包皮、阴茎头及尿道外口等处,病变边界清楚,呈灰白色,大小不等,继发感染及渗出物均较少,但也有表面糜烂并有少量渗出物。此病常有癌变,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3.阴茎增殖性红斑症:此病也认为是阴茎癌的癌前病变。病变常发生于阴茎头,生长较慢,呈淡红色圆形斑状,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斑块中呈乳头状,有鳞屑,也可发生溃疡。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需手术治疗。

4.尖锐湿疣:可发生于阴茎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病变突起呈菜花状、乳头状、颗粒或结节状,呈紫红色,大小和数目不定,可有蒂,表面可糜烂。

5.阴茎结核:结核可发生在阴茎头,阴茎系带处,最初为红色脓疱,脓疱破裂后呈浅性溃疡;其周围较硬,基底为肉芽组织。如溃疡继续扩大,可累及阴茎海绵体,严重的可破坏阴茎头,有的可产生尿道瘘。通过溃疡的分泌物可找到结核杆菌,但应区别是包皮垢杆菌还是结核杆菌。如诊断有困难,应做活组织检查。

6.阴茎角:此病较少见,一般在阴茎头某部表面突起生长,呈灰黄或褐色,边界清楚,质坚硬;有的呈柱状或棍状,可长达5~9cm,表面干燥。如仅将其突出部分切除,可继续生长,亦有癌变可能。

7.阴茎性病:由性病引起的硬下疳与软下疳等也应与阴茎癌鉴别。软性下疳病灶表现和阴茎癌早期相似,但病人有不洁性交史,杜克雷菌苗皮肤试验阳性,表面分泌物直接涂片或培养可找到杜克雷菌。

8.阴茎梅毒:阴茎龟头部和包皮出现无痛性溃疡,表面肉芽紫红色;边界高而硬,与阴茎癌早期表现相似。通过病人有不洁性交史,血清康华氏反应阳性,溃疡而分泌物暗视野检查可以查到梅毒螺旋体。

9.阴茎阿米巴病:阴茎头部溃疡,表面有渗血和分泌物,容易和早期阴茎癌相混淆,分泌物检查和病理活检可以发现阿米巴原虫和阿米巴包囊。

(三)分期

阴茎癌常用的分期有两类,即Jackson分期法和国际抗癌联盟的TNM分期法。

1.Jackson分期法:

Ⅰ期:肿瘤局限于阴茎头或包皮部位,最大直径小于2cm,无转移。

Ⅱ期:肿瘤侵犯阴茎体,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Ⅲ期:肿瘤累及腹股沟淋巴结,但淋巴结可手术切除。

Ⅳ期:原发肿瘤浸润至阴茎体外,或腹股沟淋巴结已不能切除,或有远处内脏器官转移。

2.TNM分期法

限用于阴茎癌,必须有病理证实,局部淋巴结指腹股沟淋巴结:有3个解剖分区,即包皮、阴茎头、阴茎。

原发肿瘤(T)

Tx对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is原位癌。

Toi未见原发肿瘤。

T1肿瘤最大直径为2cm或2cm以下,表浅或外突型。

T2肿瘤最大直径大于2cm,但小于5cm,有轻度浸润。

T3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或不论肿瘤大小,有深度浸润,包括尿道。

T4肿瘤侵及邻近组织。

局部淋巴结(N)

N0未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N1摸到单侧、活动的淋巴结。

N1a估计淋巴结为炎性,无转移。

N1b估计淋巴结体内有转移。

N2摸到双侧活动的淋巴结。

N2a估计淋巴结肿大为炎性引起,无转移。

N2b估计淋巴结内有转移。

N3有固定的肿大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x对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o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