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放疗的增效作用
主要是依照病人的正邪盛衰情况,以及放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通过辨证分析制订相应的治则。主要包括有:
(一)养阴法
主要症状:口燥咽干,肌肤干燥,尿少,大便秘结,舌红津少,无苔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养阴生津。
代表方剂:生脉散。
党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生地、石斛等。
(二)活血化瘀法
主要症状:面色晦暗,针刺样痛,痛处不移,入夜更甚,爪甲有瘀点,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枳壳、甘草、柴胡、桔梗等。
(三)清热解毒法
主要症状:发热,目赤面红,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
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连翘、蒲公英等。
(四)针对不同的放疗部位,采用相应的治疗法则
1.脑部放疗
(1)肝阳上亢
主要症状:眩晕耳鸣,头胀痛,易怒,失眠多梦,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知母、杜仲、桑寄生、牛膝、夜交藤、茯神、益母草等。
(2)痰浊内蕴
主要症状:眩晕,四肢倦怠,头重如蒙,胸闷,时吐痰涎,少食多寐,舌体胖大,苔白厚而润,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等。
(3)瘀血阻络
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紫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等。
(4)肾精不足
主要症状:眩晕,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或遗精、滑泄,耳鸣,发落齿摇,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河车大造丸。
党参、茯苓、熟地、麦门冬、天冬、紫河车、龟甲、杜仲、牛膝、黄柏等。
2.胸部放疗
(1)痰湿内蕴
主要症状:咳嗽多痰,倦怠乏力,头重如蒙,少食,多寐,舌胖,苔白厚而润,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二陈汤。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等。
(2)肺脾气虚
主要症状:咳嗽,声低无力,痰多清稀,气短,神疲乏力,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补肺。
方药:补肺汤。
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等。
(3)瘀血阻络
主要症状:胸部刺痛,痛有定处,面或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等。
(4)胸阳不振
主要症状:胸痛,胸闷,畏寒,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阳气。
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
瓜蒌、薤白、桂枝等。
3.腹部放疗
(1)瘀阻肠络
主要症状:面色晦暗,针刺样痛,痛处不移,入夜更甚,爪甲有瘀点,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少腹逐瘀汤。
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元胡、没药、桂心、小茴香、干姜等。
(2)湿热内蕴
主要症状:腹胀痛,口渴不欲饮,口粘腻,小便短赤,腹泻,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
(3)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神疲乏力,大便溏泻,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等。
(4)肾气不足
主要症状: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涩。
方药:四神丸。
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