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局部反应
2025年08月10日
十、局部反应
(一)临床表现
有些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如长春花碱类、蒽环类、MMC和HN2等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使用时应予重视,预防为主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常见有栓塞性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栓塞性静脉炎表现为注入化疗药所用静脉部位及其走行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漏入皮下,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漏药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如漏药当时未作处理,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待数月溃疡才能愈合。
(二)防治
1.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避免直接推注药物,可通过输液器的小壶将药物分段冲入,并间断放开输液夹,使液体不断稀释化疗药,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如需多次用药或病人静脉过细,均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这样则不会引起静脉炎。导管并可长期保留,避免多次穿刺,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必须穿刺外周静脉,应选择前臂近心侧静脉穿刺,不用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的静脉,建议使用静脉留置针。
2.对药物外渗要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当化疗药漏于皮下时病人即刻感到局部明显疼痛,此时应立即停止输注药物,拔出针头,用生理盐水作局部皮下注入,以稀释化疗药的浓度,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予以冷敷,长春碱类及鬼臼类药物宜热敷。有些药物需要使用解毒剂。例如氮芥可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注射用水6mL局部注射,阿霉素可用8.4%碳酸氢钠5mL加地塞米松4mg局部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