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有初次性交年龄小,多个性伴侣,孕产次数多,宫颈糜烂及阴道病毒(特别是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史。
2.症状:宫颈癌最早期即原位癌时并无临床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早期量少,多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晚期出血量大,菜花型肿瘤或因肿瘤侵犯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甚则引起休克。
白带增多:早期白带量增加,粘液或浆液性,可呈米汤样,混有血液。晚期因肿瘤坏死及感染,白带混浊或脓样,有恶臭。
浸润周围组织及压迫症状:宫颈癌向前浸润膀胱,造成尿频、尿痛、脓血尿等,甚则形成膀胱阴道瘘;向后压迫大肠引起便秘。有直肠浸润则造成便血,甚则造成直肠阴道瘘;宫颈癌浸润或转移后压迫盆腔内神经,则引起下腹部、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
3.体征:晚期病人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会阴部肿块。
4.分型:宫颈癌常见有5种类型: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和表面型。
5.实验室检查
细胞学检查:从宫颈口刮取细胞涂片,特别适用于绝经后的妇女。巴氏染色Ⅱ级以上应重复检查,定期复查,IV—V级者,在可疑病变处或多点活检。临床可见明显病灶者,可直接活检。
病理学检查:宫颈癌中最常见的是鳞状上皮细胞癌,约占95%,其次是腺癌、鳞腺癌,透明细胞癌等少见。
内窥镜检查:阴道镜可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宫颈鳞癌患者在阴道镜下可见镶嵌、点状血管、白色病变、异形血管等。宫颈腺癌生长特殊,柱形上皮的中心血管呈高度扩张,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或(和)不规则分布。
6.分期:
0期:原位癌或上皮内癌。
Ⅰ期:癌局限子宫颈(癌扩展到宫体在宫颈癌中不予考虑)。
Ⅱ期:癌灶超越宫颈,但阴道浸润未达下1/3,宫旁浸润未达盆壁。
Ⅲ型:癌灶超越宫颈,阴道浸润已达下1/3,宫旁浸润已达盆壁。有肾盂积水及肾无功能者均列入Ⅲ型,但非癌所致的肾盂积水及肾无功能者除外。
Ⅳ期:癌播散超过真骨盆或浸润膀胱或直肠粘膜。
(二)鉴别诊断
1.宫颈糜烂:炎性宫颈糜烂外观色泽较红,光滑,当伴有间质增生形成、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时,不易与宫颈癌相鉴别,需经活检确定。
2.宫颈息肉:少数宫颈癌可呈息肉状生长,为了防止漏诊,宫颈取下的息肉组织应做病理检查。
3.宫颈结核:宫颈结核症状上除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大量白带外,可有闭经史及结核体征,阴道检查外观上可见多个溃疡,甚至菜花样赘生物,与宫颈癌很相似,亦需活检进行鉴别。
4.宫颈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仅见于妊娠期,状如菜花、质硬,可有接触性出血及白带增多,可经活检鉴别,本病不需处理,产后多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