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肝利胆,软坚散结。
主方: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合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柴胡10g,枳实10g,黄芩10g,栀子10g,鸡内金10g,蛰虫10g,赤芍15g,大黄5g,桃仁10g,石见穿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胁痛甚者加青皮、川楝子、郁金;肝气横逆、脾运失常,症见胁痛肠鸣腹泻者加白术、茯苓、薏苡仁;恶心呕吐者加陈皮、藿香、生姜和胃止呕;伴胆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利胆排石。
(2)痰瘀互结证
治法:健脾化痰,疏肝活血。
主方:温胆汤(《千金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法半夏10g,白术15g,茯苓15g,柴胡10g,枳实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山楂10g,土贝母5g,全虫(研末冲服)3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
呕吐较甚者加竹茹,黄连;目黄者加茵陈、栀子、大黄利胆退黄。
(3)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利胆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伤寒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常用药:茵陈30g、柴胡10g,大黄10g,栀子10g,猪苓10g,白术10g,泽泻10g,茯苓15g,苦参15g,蚤休2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
口干欲饮阴伤者加生地、麦冬养阴生津;黄疸甚者加虎杖退黄。
(4)肝胆实火证
治法:清肝利胆,泻火解毒。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10g,茵陈15g,赤芍30g,黄连5g,黄芩10g,栀子10g,泽泻10g,柴胡10g,车前子(布包)15g,莪术9g,蚤休20g,苦参15g。
湿热煎熬,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大便干结腹胀甚者加大黄、芒硝。
(5)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和胃,利湿退黄。
主方: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五苓散(《奇效良方》)加减。
常用药:白扁豆10g,党参10g,桂枝10g,白术10g,茯苓15g,白术15g,薏苡仁15g,大腹皮15g,泽泻10g,栀子10g,茵陈15g,炮山甲(先煎)10g,菝葜30g,石见穿30g。
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川黄连;纳食少者加山楂、神曲健胃消食;腹胀甚加枳壳、厚朴行气消满。
2.中药成药
鳖甲煎丸:每次3g,1日3次。用于右上腹包块,胁肋部疼痛。
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20mL,1日2~3次。用于胆热实证之胆囊癌。
犀黄丸:每次3g,1日2次,
复方红豆杉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21天为1疗程。
消症片:每次1~2片,1日2次。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静滴,1次10~30mL,加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立即使用,1日1次。
华蟾素注射液:静滴,每次10~2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每个疗程4周,每次用药一周后休息1~2日或按医嘱使用。
3.药物外治
水红花子60g,阿魏15g,急性子15g,大黄15g,麝香1.5g,甘草9g,巴豆10粒,白酒500mL。将上药除白酒外共研成细末,白酒调,外敷疼痛处,痛止停药。
大黄30g,雄黄30g,天花粉100g,冰片20g,生南星20g,乳香20g,没药20g,黄柏50g,姜黄50g,皮硝50g,芙蓉叶50g。上药共研成细末。用时将药末加饴糖调成厚糊状,摊于油纸上,厚约3~5毫米,敷贴疼痛处,隔日换1次,2次为1个疗程。
制乳香30g,制没药30g,密陀僧30g,干蟾皮30g,龙胆草15g,铅丹15g,冰片15g,公香丁15g,雄黄15g,细辛15g,煅寒水石60g,生南星20g,大黄50g,姜黄50g。上药共研成细末,和匀。用时取适量药粉调入凡士林内,敷贴肿块部位,隔日1次。
4.针灸疗法
穴位:①主穴:章门、期门、胆俞、痞根、内关、公孙。②配穴:疼痛者加外关、足三里、支沟、阳陵泉;腹水加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上消化道出血加尺泽、列缺、曲泽、合谷。每次取穴4~6个,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日1次,诸穴交替使用,2~3周为1疗程。
5.药膳疗法
大米50g,薤白10g。将薤白洗净与大米加水适量,文火久熬成粥,做早餐或不拘时食用。用于胆囊癌腹胀呕吐者。
生薏苡仁90g,大米30g。先将薏苡仁久熬烂后加入大米继续熬成粥。做早餐或不拘时食用。用于胆囊癌术后。
薏苡仁50g,杏仁(去皮心)10g,大米20g。先将薏苡仁煮成半熟后放入杏仁和大米,熬成粥后加白糖适量即成。做早餐或不拘时食用。用于胆囊癌脾虚者。
百合10g,杏仁6g,赤小豆60g。先将赤小豆水煮久熬至半熟后加入百合、杏仁同煮,文火熬成粥后加入白糖。早餐食用,可常服。用于胆囊癌热盛伤阴而湿热未尽者。
(二)西医疗法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对NevinⅠ、Ⅱ、Ⅲ、Ⅳ期胆囊癌病人,手术是主要手段。即使是NevinⅤ期病人,只要没有腹水、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和心、肺、肝、肾的严重器质性病变病变,也不应放弃手术探查的机会。
1.纯胆囊切除术:仅适用于术后病理报告胆囊壁癌灶局限于粘膜者或虽然累及肌层,但癌灶处于胆囊底、体部游离缘者。对位于胆囊颈、胆囊管的早期胆囊癌,或累及肌层而位于胆囊床部位者,应再次手术,将胆囊床上残留的胆囊壁、纤维脂肪组织清除,同时施行胆囊三角区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清除术。
2.根治性胆囊切除术:适用于NevinⅡ、Ⅲ期胆囊癌病人。切除范围包括:完整的胆囊切除;胆囊三角区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除;楔形切除胆囊床深度达2cm的肝组织。
3.胆囊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适用于NevinⅤ期胆囊癌病人,手术方式视癌肿累及的脏器不同而异。
4.胆囊癌姑息性手术:为解除梗阻性黄疸,可切开肝外胆管,于左、右肝管内植入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或术中穿刺胆管置管外引流。为解除十二指肠梗阻,可施行胃空肠吻合术。
5.化学治疗:胆囊癌的化疗效果不佳,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及亚硝酸尿素等。
6.放射治疗:胆囊癌对放疗有一定的敏感性,故手术可辅加放疗。方法有术前、术中、术后放疗以及经PTCD导管实施腔内照射。
7.介入治疗:胆囊癌已失去手术机会时,尚可采用介入性胆道引流术,经皮、经肝或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解除梗阻性黄疸。采用介入性肝动脉插管进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