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胃肠道反应

二、胃肠道反应

(一)恶心呕吐

1.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后数小时和/或数天,严重呕吐可导致患者脱水、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多数抗肿瘤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其中反应最重的药物为顺铂(DDP),其次为环磷酰胺(CTX)、ADM、表阿霉素(EPI)、达卡巴嗪(DTIC)、CBP、草酸铂、阿糖胞苷(Ara-C)、BCNU、CC-NU、VP-16、MTX、氟尿嘧啶(5-FU)、长春花碱(VLB)、长春新碱(VCR)等。发生率以大剂量DDP最高,可达90%以上。其次为BCNU、CTX、VP-16、低剂量DDP、IFO、5-FU、Ara-C、大剂量MMC、CBP等。开始时间大多在用药后1~6小时之内,但要注意24~48小时后可能发生化疗的延迟呕吐反应。

2.防治

目前主张预防用药,在用药前30分钟左右先给止吐药,用药后3~4小时酌情追加,8~12小时后如有必要可再重复。首选5~HT3拮抗剂,常用恩丹西酮、格雷司琼、欧必停。格雷司琼和欧必停半衰期长,一般每日1次即可,对反应重、持续时间长的可用两次。配合用药有地塞米松、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等。治疗一开始就给予辨证论治中药也会有较好疗效。

(二)腹泻

1.临床表现

腹泻也是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临床所见大多可以耐受,如出现血性腹泻或腹泻次数超过5次/日则应停药。5-FU及其衍生物如脱氧氟尿苷(5-DFUR,即氟铁龙)、喃氟啶(FT-207)、优福定(UFT)、卡莫氟(HCFU)等常可出现腹泻,其次还有Ara-C、MTX、放线菌素等,伊立替康(CPT-11)腹泻发生率高且严重,早期应用时有相关死亡者。

2.防治

治疗期间除休息、口服或静脉补液、进食易消化低纤维食物外,可给予止泻药物如地芬诺酯、颠茄、思密达、洛哌丁胺等。CPT-11引起腹泻需用大剂量易蒙停治疗,用法首剂4mg(口服),以后每服2mg,2小时1次,直至末次水样便后继续用药12小时,用药最长时间不超过48小时。除此之外,采用中药辨证论治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便秘

植物类药物如长春碱类容易引起便秘,此外5~HT3受体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便秘的发生率。

治疗包括鼓励病人适当活动,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适当给予缓泻剂,应用中药辨证论治常收到良好疗效。

(四)黏膜炎

临床可出现舌炎、口腔炎、食管炎等。主要表现为进食疼痛,重者可有溃疡,甚则无法进食。

治疗应首先做好口腔护理,进流质食物,去除假牙等异物,并适当应用抗炎抗真菌药物,可用生理盐水或多贝尔液漱口,含服华素片,如有霉菌感染可含服制霉菌素。发生溃疡可用聚维酮碘(碘伏)外涂,多发溃疡疼痛而严重影响进食的患者,可以局部短期外用利多卡因等局麻药物。并可内服B族维生素,口服或含漱对症中药。